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爲深圳人新驕傲

提起深圳,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不再覺得這是一座由玻璃幕牆和水泥構築的城市,而是一座宛若置身林中、猶如徜徉花海的城市。每天穿梭在城市中的出租車司機和遠道而來的遊人,是最好的見證者:“從北方來到深圳開出租車,一年四季路上都有綠樹繁花相伴,路途從來都不會枯燥,每天都帶給我好心情。”“旅行印象最深刻就是深圳的滿目綠色和繁花盛開,好想留在深圳不離開。”讓森林走近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深圳將最美的風景給了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深圳,不缺乏綠卻始終追求綠,大道旁樹木成蔭,綠色從城區延伸至郊野;城中公園星羅棋佈,南國秀色隨處可見,城市呈現出一幅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的美景。

深圳人民追求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幸福生活,隨著“創森”的步伐,這一切漸漸變成了現實。根據中央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2015年,深圳市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依託著豐富的山海資源,與經濟發展並駕齊驅,深圳正以國際一流標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繡花之功打造公園之城,以品質匠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融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香蜜公園的西式婚禮堂被綠樹清水環抱。


★深圳“創森”之路:

森林惠民 尊重自然 綜合治理 共建共享

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2016年10月16日,《深圳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在北京通過評審,總規以“東建、西治、南補、北提、中連”的總體佈局思路,將把深圳建設為世界級的國家森林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在保護現有的森林、溼地、綠地資源的基礎上,加大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特色公園的建設力度,實施森林生態修復工程,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不斷創新自然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森林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城市森林在城市環境、景觀特色、休閒康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功能,促進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使廣大市民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生態福利。

重視“創森”工作 規劃繪就藍圖

創森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專門成立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多次對創森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組建深圳市林業局,增加人員編制,在全市分別設立了市、區、街道三級“創森辦”,形成三級統籌協調體系;印發了《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等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制定了相應的監督和考核辦法,每月通報各區和各有關單位完成情況,並將創建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渠道優先保障資金供給。

《深圳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確立的總體佈局,引領全市創森工作的方向,繪就了森林城市發展藍圖:針對重點板塊分別出臺了《深圳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6個分項行動方案,明確建設穩定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內容和工作重點;編制了林業建設管理“深圳標準”系列,為各項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引。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前海路的花景大道開滿黃花風鈴木。


一系列制度保障“創森”工作

為了保障創森工作的順利實施,除全面規劃外,深圳還進一步健全完善林業管理的制度體系,在已有國家、地方林業管理的有關法規基礎上,“創森”期間還頒佈了《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確立永久保護綠地制度;出臺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會審制度,嚴控對林地和重點生態區域的開發建設。市、區層層簽訂了《“十三五”期間深圳市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書》,全面落實森林保護主體責任。

注重協調發展 全民共建共享

深圳在創森工作上注重城市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使不同區域之間都能夠較為均衡地享受到綠地、森林等自然生態資源。特別是在全國首次提出並建立了“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確立了500米可達社區公園、2公里可達城市公園、5公里可達自然公園的總體佈局。同時,深圳通過加強城市綠道網絡和森林廊道建設,依託山體、水庫、河流和海岸帶等自然區域,連通森林、溼地等生態區域,增強森林生態的連通性。在各項工程的具體實施中,深圳也堅持速度與質量並重、生態與景觀結合,著力打造城市森林的質與美。

深圳始終把全民共享、全民共建作為創森的重要舉措之一: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成立了廣東省首個綠色生態公益組織聯盟,20家綠色公益組織為成員單位,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擔任綠化大使,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城市生態建設;積極發動市民參與,廣泛開展各類創森公眾宣傳活動1000多場,公眾參與總人數超1500萬人次。其中H5新媒體宣傳使“森林城市”成為深圳市民朋友圈“網紅”,真正讓市民群眾感受到森林城市建設的魅力和實惠,實現政府、企業和市民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孩子們參觀植物畫展,學習自然知識。


★融入森林城市群:

森林更綠 城市更美 市民更滿意

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在推動經濟實現中高速和中高端發展的同時,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省委、省政府提出力爭到2020年在珠三角地區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2016年8月,國家林業局將珠三角地區確定為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示範區”。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城市之一,全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對接珠三角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以更高森林質量讓城市更美、市民更滿意。

打造高質量城市森林 生態功能持續改善

自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市委市政府歷屆領導高度重視林業和綠化工作,始終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近十幾年來,通過實施生態風景林、沿海防護林、生態景觀林帶、森林和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大力營造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連續多年完成森林資源“雙增”目標。

深圳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大力推進林相改造,到2018年,全市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4027.92公頃,優化改造人工桉樹林、馬佔相思林林相2412.82公頃,中幼林撫育6169.91公頃,完成7條線路的生態景觀林帶撫育管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68%,山地森林自然性和城區綠地功能性顯著提升。

目前全市有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2.2萬公頃。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人均公園綠地16.45平方米,公園總數921個,各項指標均位於國內大城市前列,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一系列榮譽。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梧桐山上毛棉杜鵑盛放,市民登山一睹高山花海美景。


走綠道看深圳 市民共享高品質城市景觀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森林景觀和城區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在深圳營造了繁花似錦、步移景異、繽紛多彩的城市綠色新景觀。

《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新增立體綠化章節,要求對新建公共建築、高架橋、人行天橋、大型環衛設施強制實施立體綠化;每年印發《深圳市立體綠化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各界廣泛開展立體綠化建設,近三年立體綠化平均增量為30萬平方米以上;推廣應用立體綠化新技術,鋪貼式、模塊式和蓄水模塊等綜合立體綠化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公廁、垃圾中轉站等市政設施。

全市大力開展“行走深圳”活動,加強對城市綠化的精細化監管,建成了覆蓋全市的綠化精細化管理信息平臺,共治理行道樹穴14.3萬個、綠帶48公里、黃土裸露26萬平方米,在各類綠地和行道樹懸掛二維碼植物銘牌12萬塊,對120多個城市重要節點、主要道路、機場車站和口岸等區域實施綠化提升。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華僑城城市溼地園。


在深圳,行人在豔陽下行走也不會一直暴曬,綠道網絡貫通全城,給市民帶來片片陰涼。目前深圳共建成綠道總長2443公里、平均密度達到1.2公里/平方公里,綠道覆蓋密度全省第一,形成了福田梅林綠道、羅湖梧桐綠道、南山深圳灣綠道、龍崗大運綠道等一批展現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山海景觀等主題特色的精品綠道。以綠道網絡為骨架,銜接公園、保護區等公共目的地,深圳建成綠道“公共目的地”382個,形成了以區域綠道為骨幹,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為補充,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連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綠道網絡體系。同時,我市規劃建設了貫穿東西部的遠足徑,主線總長超過300公里,每年組織開展“走綠道、看深圳”系列品牌活動,豐富城市綠道文化內涵,倡導市民通過綠道和遠足徑系統,享受綠色生活。

舉辦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 發佈《深圳宣言》

2016年11月29日-30日,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在深圳勝利召開。大會為世界各國在森林城市建設領域搭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分享世界各國城市森林建設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國和其他國家城市森林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古巴、烏干達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400多位專家、校長、市長和城市森林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森林城市建設理念與實踐、城市森林生態功能與評價、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森林城市發展模式與創新實踐、森林城市規劃與管理等議題展開了研討,取得豐碩成果,通過併發布了《深圳宣言》。

★“千園之城”將成現實:

人在城中 城在林中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公園是重要載體。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大大小小近千個各類公園,它們就像一張綠色的網,保護著深圳的綠色生態資源。根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公園總數將達到1000個以上,基本上建成公園之城。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市民徜徉公園觀賞市花簕杜鵑展。


三級公園體系搭建公園發展“骨架”

結合實際情況,深圳市公園建設規劃以保護存量、擴大增量、營造特色、提升品質作為發展策略,以佈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主題突出、藝術鮮活、文化豐盈為指標,將背景山林、自然山體和海岸建成森林(郊野)公園等自然公園,形成城市生態基底;以綜合公園為基幹,打造特色的城市綜合公園,彰顯城市文化和品位;完善社區公園設施,改善舒適性和便利性,使其作為民生基礎設施,形成“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公園與公園之間通過綠廊、綠帶和綠道的串聯,形成深圳城市生態的主要脈搏,讓千萬深圳人在繁忙之餘,能隨時感受鳥叫蟲鳴,青草花香。三級公園體系確保市民居住地2公里範圍內有園林小遊園或社區公園;5公里範圍內有休閒遊覽的大型城市公園;10公里範圍內有供市民迴歸自然和登山鍛鍊的郊野公園。

山林海岸的森林郊野公園,夯實了城市的生態基底;城市中央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構成了城市的綠色軀幹;街道社區的數百個社區公園,編織起深圳公園網絡。伴隨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工作的加速推進,深圳“公園之城”建設取得新進展。近兩年,全市共開展59個公園項目的新建或改造提升,其中新建公園21個,全市公園總數達942個,“千園之城”的目標近在咫尺,即將成為現實。

精品特色公園彰顯城市特色

為了提升公園品質,實現差異化發展,彰顯城市的氣質與特色,近幾年來,深圳重點推進公園文化特色建設,每年推進50個以上的公園新建和改造提升,共新建自然公園11個、面積2635公頃,城市公園36個、面積1434.33公頃,打造了福田香蜜公園、南山人才公園、深圳灣休閒帶西段等一批具有國際品質的精品公園,規劃了耕讀、淨水、修復等十大特色主題公園,國際友好城市公園、體育公園、科技主題公園、音樂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也頗具特色。深圳還擁有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讓市民暢享青山綠水帶來的生態福利。

★世界著名花城初現雛形:

花繁四季 彩繪鵬城

時下的北方秋意正濃,黃葉落花預示著隨後的寒冬將至。而南國深圳則依舊花團錦簇,各類花卉爭奇鬥豔,開出南國獨特的城市魅力。即使在冬天,深圳依然處處繁花似錦,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深圳正用一副全新的、美麗的面孔向市民和遊客問好,向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目標邁進。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香山中路盛開的簕杜鵑,構成一條美麗的花景大道。


“三年行動計劃”打造錦繡花城

2017年,深圳開啟一項重點生態工程——打造“世界著名花城”,通過實施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四季花城,生態花城,人文花城”建設,通過營造花景觀、提升花產業、培育花市場、傳播花文化,增加城市綠化層次和色彩,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和底蘊;力爭3年搭建框架,八年形成規模,十年產生影響。

按照《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深圳將營造大尺度山林花海景觀,重點打造梧桐山毛棉杜鵑花海、三洲田梅園花海、聚龍山四季花海等特色山體景觀;建設特色花卉景觀大道,按照“一路一花景”的思路提升道路綠化景觀,高標準推進軌道三期綠化恢復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園林綠化精品;建設精品花卉公園,營造色彩絢麗、精緻典雅的精品花卉區和大體量的花帶和花海景觀,打造一批國際知名花卉景觀公園;打造時尚花漾街區和街心花園,選擇城市商業、金融和休閒文化等慢行街區,以及街頭綠地和社區公園,營造出自然、精巧、典雅的花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重點門戶精品,在機場、碼頭、口岸、車站等三維空間,營造深圳門戶花卉精品景觀;營造繽紛水岸,提升海岸、河流、湖岸等濱水岸線景觀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打造七彩立體花境,依託人行天橋與立交橋和各類公共連廊,開展立體綠化和花卉建設;培育花卉文化,辦好深圳迎春花市,策劃高水準賞花活動,開展花卉科普教育,培育花卉市場和大眾化花卉文化。

“綠城”向“花城”華麗轉身

深圳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森林景觀和城區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在全市營造了繁花似錦、步移景異、繽紛多彩的城市綠色新景觀。

按照規劃,截至2019年底,全市將建成60條以上的“花卉景觀大道”、30個以上的“花卉特色公園”、219個花漾街區、438個街心花園,初步塑造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花城景象。

目前,深圳以大尺度的花卉種植和高標準的景觀設計,共完成了花景大道23條、花漾街區79個、街心花園151個,營造了梧桐山毛棉杜鵑花海、三洲田梅園、筆架山公園杜鵑花海、中心公園宮粉紫荊花海等一批大尺度的特色花卉景觀。一路一花、繽紛多彩的花城景觀正在形成。深南大道“錦繡深圳”、市民中心向日葵園、梧桐山毛棉杜鵑花海、三洲田梅園驚豔亮相,成為市民“曬美景、曬自拍”熱門地點。

打造山、河、海、花相映的花城美景,讓市民在深圳也能欣賞世界花卉美景——深圳正一步步向世界著名花城的目標邁進,花繁四季、錦繡鵬城的景觀日漸明晰。

★深圳灣畔崛起生態之城:

市民樂享綠色福利

波光粼粼、漣漪陣陣的深圳灣,一群飛來過冬的黑臉琵鷺遊弋嬉戲;水面映照著“深圳藍”,透過樓宇廣廈間望見遠山如黛;市民騎行在透著樹葉清香的綠道,孩子在草地上嬉戲,清風徐來帶著撲鼻花香……行走在深圳,你可以看到水泥城市之外的多樣色彩,享受到青山綠水藍天碧海帶來的舒適喜悅,在森林中呼吸,在花海中沉醉,在自然中學習自然,這些都是深圳市民擁有的“生態福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峰青巒秀、翠疊綠擁的內伶仃島上,植物動物種類繁多,生長著白桂木、野生荔枝、野生龍眼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還分佈著國家二級保護獸類獼猴群;位於深圳灣東北岸的紅樹林,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紅樹林和鳥類資源豐富,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只一水之隔。


3年“創森”,這片“深圳綠”成為深圳人新驕傲

梧桐山下,廣袤的森林擁抱城市。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瀕危野生動物,深圳於1984年就開始了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建立了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和3個自然保護小區。自然保護區總面積佔行政區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1.67%,位居全省前列。

人與動植物和諧共生,使得深圳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我市新建首批5條生態廊道,構建互聯互通的城市生態安全屏障,廣泛種植適合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棲息的鄉土樹種,全市薇甘菊的危害面積降低至3000公頃;高標準建設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與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所共同成立“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完成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全市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共499種,其中發現新種4種,野生維管植物共2080種。

作為溼地資源豐富的城市,深圳市在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保護了一批具有典型生態價值和特點的溼地。2016年3月,市政府正式批覆掛牌成立8個市級溼地公園,即深圳灣市級溼地公園、華僑城市級溼地公園、中心市級溼地公園、福田紅樹林市級溼地公園、東湖市級溼地公園、洪湖市級溼地公園、西灣紅樹林市級溼地公園、海上田園市級溼地公園,以進一步加強該8個溼地公園共1172.3公頃重點溼地的保護。其中華僑城市級溼地公園於2016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覆列入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是我市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

森林之城普惠民生 營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

放眼今日之深圳,城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城外青山如翠、美好的生態環境既拜自然恩賜,更得益於政府的真抓實幹。按照《深圳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深圳豐富生態文化載體,構建生態景觀優美、生態效益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建成一座擁有美麗山海風景線和茂密森林屏障的國際化生態宜居城市。

森林惠民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最根本的目標,通過森林城市的建設,深圳實現了森林生態、經濟、文化與社會等多種效益惠民,百姓在生態福祉上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在“創森”工作的推動下,城市人居環境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成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徵,城市綠化美化、治水提質、大氣治理等各項工作全面推進,人居環境越來越好。目前,全市基本建成生態健康、綠水相依、人水和諧的城市綠色生態水網。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1%,建設了5個森林小鎮和一批森林人家,鹽田區梅沙街道榮獲全國首個最美森林小鎮。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成為全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

自然保護區和市政公園成為自然課堂

學習自然知識,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按照規劃,深圳將打造更優質的生態文明教育服務,到2020年,建設自然教育學校15處,科普基地200處,串聯形成覆蓋全市域的自然教育網點系統,基本建成以森林和溼地為載體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統。

近年來,深圳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園、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植物園、自然教育中心等區域內的生態文化、科普教育設施建設,創森期間共完善提升各類設施1200多處;加快重大生態文化設施建設,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中國紅樹林博物館,現已完成了博物館展陳內容設計、藏品清單、選址研究等工作;啟動大鵬半島區域性生態文化體驗綜合體的規劃;開展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展陳提升,啟動數字博物館建設,使得城市生態文化設施不斷完善。

在此基礎上,深圳的全民自然教育蓬勃發展:創立了全國首個自然學校,依託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城市公園等資源,成立了全省首批13個自然教育中心,設立自然教育課程,並充分利用世界森林日、世界溼地日、愛鳥周、全國科普日等面向社會公眾開展自然教育,年均組織活動800多次、服務市民6萬多人次。目前,深圳已形成以森林和溼地為載體的、體系最健全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統。

同時,深圳的生態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大力開展自然宣傳教育基礎上,深圳每年組織開展“公園文化周”系列活動,將公園、森林等生態空間與科技、時尚、音樂、運動、設計等城市元素相融合,集中展示城市生態文明、公共文化建設成果以及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形成了深圳灣草地音樂會、梧桐山賞花會等品牌活動。2018年,還高水準舉辦了廣東省首個大型戶外音樂會——深圳森林音樂會;充分挖掘城市特色生態資源,每年舉辦毛棉杜鵑節、月季花展、茶花展、荷花展、簕杜鵑花展等活動,提升城市生態品牌影響力。

林業科技為森林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藉助人才高地、創新中心、改革先鋒、宜居之城的疊加優勢,深圳大力發展林業科技,積極構建新型森林城市建設載體和互聯平臺,為森林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深圳的林業科研成果特色鮮明,尤其在紅樹、蘇鐵、蘭科、苔蘚等領域的研究具有領先優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研究成果,仙湖植物園、蘭科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在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依託華大基因組建國家基因庫,深圳產出了全球40%的植物基因組數據,大大提高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此外,林業智慧化管理能力也逐步增強,其中森林火災撲救能力得到國家、省林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林業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影響深遠。成功舉辦了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首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黑臉琵鷺自然保育論壇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會議,吸引了近萬名來自全球的生態學和植物學專家前來深圳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國際植物學分類學會中國辦公室等一批國際組織機構落戶深圳,深圳本土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往日益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