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提起深圳,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不再觉得这是一座由玻璃幕墙和水泥构筑的城市,而是一座宛若置身林中、犹如徜徉花海的城市。每天穿梭在城市中的出租车司机和远道而来的游人,是最好的见证者:“从北方来到深圳开出租车,一年四季路上都有绿树繁花相伴,路途从来都不会枯燥,每天都带给我好心情。”“旅行印象最深刻就是深圳的满目绿色和繁花盛开,好想留在深圳不离开。”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深圳将最美的风景给了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深圳,不缺乏绿却始终追求绿,大道旁树木成荫,绿色从城区延伸至郊野;城中公园星罗棋布,南国秀色随处可见,城市呈现出一幅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景。

深圳人民追求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随着“创森”的步伐,这一切渐渐变成了现实。根据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2015年,深圳市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依托着丰富的山海资源,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深圳正以国际一流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绣花之功打造公园之城,以品质匠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融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香蜜公园的西式婚礼堂被绿树清水环抱。


★深圳“创森”之路:

森林惠民 尊重自然 综合治理 共建共享

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2016年10月16日,《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总规以“东建、西治、南补、北提、中连”的总体布局思路,将把深圳建设为世界级的国家森林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在保护现有的森林、湿地、绿地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特色公园的建设力度,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不断创新自然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城市森林在城市环境、景观特色、休闲康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促进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使广大市民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重视“创森”工作 规划绘就蓝图

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多次对创森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组建深圳市林业局,增加人员编制,在全市分别设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创森办”,形成三级统筹协调体系;印发了《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等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办法,每月通报各区和各有关单位完成情况,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优先保障资金供给。

《深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的总体布局,引领全市创森工作的方向,绘就了森林城市发展蓝图:针对重点板块分别出台了《深圳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6个分项行动方案,明确建设稳定健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编制了林业建设管理“深圳标准”系列,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前海路的花景大道开满黄花风铃木。


一系列制度保障“创森”工作

为了保障创森工作的顺利实施,除全面规划外,深圳还进一步健全完善林业管理的制度体系,在已有国家、地方林业管理的有关法规基础上,“创森”期间还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确立永久保护绿地制度;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会审制度,严控对林地和重点生态区域的开发建设。市、区层层签订了《“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森林保护主体责任。

注重协调发展 全民共建共享

深圳在创森工作上注重城市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使不同区域之间都能够较为均衡地享受到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特别是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建立了“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确立了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的总体布局。同时,深圳通过加强城市绿道网络和森林廊道建设,依托山体、水库、河流和海岸带等自然区域,连通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增强森林生态的连通性。在各项工程的具体实施中,深圳也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生态与景观结合,着力打造城市森林的质与美。

深圳始终把全民共享、全民共建作为创森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20家绿色公益组织为成员单位,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绿化大使,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生态建设;积极发动市民参与,广泛开展各类创森公众宣传活动1000多场,公众参与总人数超1500万人次。其中H5新媒体宣传使“森林城市”成为深圳市民朋友圈“网红”,真正让市民群众感受到森林城市建设的魅力和实惠,实现政府、企业和市民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孩子们参观植物画展,学习自然知识。


★融入森林城市群:

森林更绿 城市更美 市民更满意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和中高端发展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20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2016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确定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城市之一,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对接珠三角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以更高森林质量让城市更美、市民更满意。

打造高质量城市森林 生态功能持续改善

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和绿化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近十几年来,通过实施生态风景林、沿海防护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和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力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连续多年完成森林资源“双增”目标。

深圳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林相改造,到2018年,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027.92公顷,优化改造人工桉树林、马占相思林林相2412.82公顷,中幼林抚育6169.91公顷,完成7条线路的生态景观林带抚育管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68%,山地森林自然性和城区绿地功能性显著提升。

目前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2.2万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16.45平方米,公园总数921个,各项指标均位于国内大城市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荣誉。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梧桐山上毛棉杜鹃盛放,市民登山一睹高山花海美景。


走绿道看深圳 市民共享高品质城市景观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为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森林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在深圳营造了繁花似锦、步移景异、缤纷多彩的城市绿色新景观。

《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新增立体绿化章节,要求对新建公共建筑、高架桥、人行天桥、大型环卫设施强制实施立体绿化;每年印发《深圳市立体绿化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界广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近三年立体绿化平均增量为30万平方米以上;推广应用立体绿化新技术,铺贴式、模块式和蓄水模块等综合立体绿化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设施。

全市大力开展“行走深圳”活动,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监管,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绿化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共治理行道树穴14.3万个、绿带48公里、黄土裸露26万平方米,在各类绿地和行道树悬挂二维码植物铭牌12万块,对120多个城市重要节点、主要道路、机场车站和口岸等区域实施绿化提升。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华侨城城市湿地园。


在深圳,行人在艳阳下行走也不会一直暴晒,绿道网络贯通全城,给市民带来片片阴凉。目前深圳共建成绿道总长2443公里、平均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形成了福田梅林绿道、罗湖梧桐绿道、南山深圳湾绿道、龙岗大运绿道等一批展现城市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山海景观等主题特色的精品绿道。以绿道网络为骨架,衔接公园、保护区等公共目的地,深圳建成绿道“公共目的地”382个,形成了以区域绿道为骨干,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连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同时,我市规划建设了贯穿东西部的远足径,主线总长超过300公里,每年组织开展“走绿道、看深圳”系列品牌活动,丰富城市绿道文化内涵,倡导市民通过绿道和远足径系统,享受绿色生活。

举办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 发布《深圳宣言》

2016年11月29日-30日,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在深圳胜利召开。大会为世界各国在森林城市建设领域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分享世界各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和其他国家城市森林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古巴、乌干达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多位专家、校长、市长和城市森林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与评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森林城市发展模式与创新实践、森林城市规划与管理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并发布了《深圳宣言》。

★“千园之城”将成现实:

人在城中 城在林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是重要载体。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近千个各类公园,它们就像一张绿色的网,保护着深圳的绿色生态资源。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公园总数将达到1000个以上,基本上建成公园之城。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市民徜徉公园观赏市花簕杜鹃展。


三级公园体系搭建公园发展“骨架”

结合实际情况,深圳市公园建设规划以保护存量、扩大增量、营造特色、提升品质作为发展策略,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主题突出、艺术鲜活、文化丰盈为指标,将背景山林、自然山体和海岸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形成城市生态基底;以综合公园为基干,打造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彰显城市文化和品位;完善社区公园设施,改善舒适性和便利性,使其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形成“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公园与公园之间通过绿廊、绿带和绿道的串联,形成深圳城市生态的主要脉搏,让千万深圳人在繁忙之余,能随时感受鸟叫虫鸣,青草花香。三级公园体系确保市民居住地2公里范围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休闲游览的大型城市公园;1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

山林海岸的森林郊野公园,夯实了城市的生态基底;城市中央各具特色的综合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色躯干;街道社区的数百个社区公园,编织起深圳公园网络。伴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工作的加速推进,深圳“公园之城”建设取得新进展。近两年,全市共开展59个公园项目的新建或改造提升,其中新建公园21个,全市公园总数达942个,“千园之城”的目标近在咫尺,即将成为现实。

精品特色公园彰显城市特色

为了提升公园品质,实现差异化发展,彰显城市的气质与特色,近几年来,深圳重点推进公园文化特色建设,每年推进50个以上的公园新建和改造提升,共新建自然公园11个、面积2635公顷,城市公园36个、面积1434.33公顷,打造了福田香蜜公园、南山人才公园、深圳湾休闲带西段等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精品公园,规划了耕读、净水、修复等十大特色主题公园,国际友好城市公园、体育公园、科技主题公园、音乐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也颇具特色。深圳还拥有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让市民畅享青山绿水带来的生态福利。

★世界著名花城初现雏形:

花繁四季 彩绘鹏城

时下的北方秋意正浓,黄叶落花预示着随后的寒冬将至。而南国深圳则依旧花团锦簇,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开出南国独特的城市魅力。即使在冬天,深圳依然处处繁花似锦,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深圳正用一副全新的、美丽的面孔向市民和游客问好,向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目标迈进。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香山中路盛开的簕杜鹃,构成一条美丽的花景大道。


“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锦绣花城

2017年,深圳开启一项重点生态工程——打造“世界著名花城”,通过实施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四季花城,生态花城,人文花城”建设,通过营造花景观、提升花产业、培育花市场、传播花文化,增加城市绿化层次和色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底蕴;力争3年搭建框架,八年形成规模,十年产生影响。

按照《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深圳将营造大尺度山林花海景观,重点打造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三洲田梅园花海、聚龙山四季花海等特色山体景观;建设特色花卉景观大道,按照“一路一花景”的思路提升道路绿化景观,高标准推进轨道三期绿化恢复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建设精品花卉公园,营造色彩绚丽、精致典雅的精品花卉区和大体量的花带和花海景观,打造一批国际知名花卉景观公园;打造时尚花漾街区和街心花园,选择城市商业、金融和休闲文化等慢行街区,以及街头绿地和社区公园,营造出自然、精巧、典雅的花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重点门户精品,在机场、码头、口岸、车站等三维空间,营造深圳门户花卉精品景观;营造缤纷水岸,提升海岸、河流、湖岸等滨水岸线景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打造七彩立体花境,依托人行天桥与立交桥和各类公共连廊,开展立体绿化和花卉建设;培育花卉文化,办好深圳迎春花市,策划高水准赏花活动,开展花卉科普教育,培育花卉市场和大众化花卉文化。

“绿城”向“花城”华丽转身

深圳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在全市营造了繁花似锦、步移景异、缤纷多彩的城市绿色新景观。

按照规划,截至2019年底,全市将建成60条以上的“花卉景观大道”、30个以上的“花卉特色公园”、219个花漾街区、438个街心花园,初步塑造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繁四季,彩绘鹏城”的花城景象。

目前,深圳以大尺度的花卉种植和高标准的景观设计,共完成了花景大道23条、花漾街区79个、街心花园151个,营造了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三洲田梅园、笔架山公园杜鹃花海、中心公园宫粉紫荆花海等一批大尺度的特色花卉景观。一路一花、缤纷多彩的花城景观正在形成。深南大道“锦绣深圳”、市民中心向日葵园、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三洲田梅园惊艳亮相,成为市民“晒美景、晒自拍”热门地点。

打造山、河、海、花相映的花城美景,让市民在深圳也能欣赏世界花卉美景——深圳正一步步向世界著名花城的目标迈进,花繁四季、锦绣鹏城的景观日渐明晰。

★深圳湾畔崛起生态之城:

市民乐享绿色福利

波光粼粼、涟漪阵阵的深圳湾,一群飞来过冬的黑脸琵鹭游弋嬉戏;水面映照着“深圳蓝”,透过楼宇广厦间望见远山如黛;市民骑行在透着树叶清香的绿道,孩子在草地上嬉戏,清风徐来带着扑鼻花香……行走在深圳,你可以看到水泥城市之外的多样色彩,享受到青山绿水蓝天碧海带来的舒适喜悦,在森林中呼吸,在花海中沉醉,在自然中学习自然,这些都是深圳市民拥有的“生态福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峰青峦秀、翠叠绿拥的内伶仃岛上,植物动物种类繁多,生长着白桂木、野生荔枝、野生龙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还分布着国家二级保护兽类猕猴群;位于深圳湾东北岸的红树林,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和鸟类资源丰富,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只一水之隔。


3年“创森”,这片“深圳绿”成为深圳人新骄傲

梧桐山下,广袤的森林拥抱城市。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濒危野生动物,深圳于1984年就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行政区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1.67%,位居全省前列。

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使得深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我市新建首批5条生态廊道,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广泛种植适合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的乡土树种,全市薇甘菊的危害面积降低至3000公顷;高标准建设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所共同成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完成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全市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499种,其中发现新种4种,野生维管植物共2080种。

作为湿地资源丰富的城市,深圳市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保护了一批具有典型生态价值和特点的湿地。2016年3月,市政府正式批复挂牌成立8个市级湿地公园,即深圳湾市级湿地公园、华侨城市级湿地公园、中心市级湿地公园、福田红树林市级湿地公园、东湖市级湿地公园、洪湖市级湿地公园、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公园、海上田园市级湿地公园,以进一步加强该8个湿地公园共1172.3公顷重点湿地的保护。其中华侨城市级湿地公园于2016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森林之城普惠民生 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放眼今日之深圳,城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外青山如翠、美好的生态环境既拜自然恩赐,更得益于政府的真抓实干。按照《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深圳丰富生态文化载体,构建生态景观优美、生态效益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成一座拥有美丽山海风景线和茂密森林屏障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

森林惠民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根本的目标,通过森林城市的建设,深圳实现了森林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多种效益惠民,百姓在生态福祉上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创森”工作的推动下,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城市绿化美化、治水提质、大气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全市基本建成生态健康、绿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城市绿色生态水网。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建设了5个森林小镇和一批森林人家,盐田区梅沙街道荣获全国首个最美森林小镇。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

自然保护区和市政公园成为自然课堂

学习自然知识,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按照规划,深圳将打造更优质的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到2020年,建设自然教育学校15处,科普基地200处,串联形成覆盖全市域的自然教育网点系统,基本建成以森林和湿地为载体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统。

近年来,深圳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等区域内的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创森期间共完善提升各类设施1200多处;加快重大生态文化设施建设,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中国红树林博物馆,现已完成了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藏品清单、选址研究等工作;启动大鹏半岛区域性生态文化体验综合体的规划;开展大鹏地质公园博物馆展陈提升,启动数字博物馆建设,使得城市生态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在此基础上,深圳的全民自然教育蓬勃发展:创立了全国首个自然学校,依托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等资源,成立了全省首批13个自然教育中心,设立自然教育课程,并充分利用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全国科普日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自然教育,年均组织活动800多次、服务市民6万多人次。目前,深圳已形成以森林和湿地为载体的、体系最健全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统。

同时,深圳的生态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大力开展自然宣传教育基础上,深圳每年组织开展“公园文化周”系列活动,将公园、森林等生态空间与科技、时尚、音乐、运动、设计等城市元素相融合,集中展示城市生态文明、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以及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形成了深圳湾草地音乐会、梧桐山赏花会等品牌活动。2018年,还高水准举办了广东省首个大型户外音乐会——深圳森林音乐会;充分挖掘城市特色生态资源,每年举办毛棉杜鹃节、月季花展、茶花展、荷花展、簕杜鹃花展等活动,提升城市生态品牌影响力。

林业科技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借助人才高地、创新中心、改革先锋、宜居之城的叠加优势,深圳大力发展林业科技,积极构建新型森林城市建设载体和互联平台,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的林业科研成果特色鲜明,尤其在红树、苏铁、兰科、苔藓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领先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究成果,仙湖植物园、兰科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华大基因组建国家基因库,深圳产出了全球40%的植物基因组数据,大大提高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水平。此外,林业智慧化管理能力也逐步增强,其中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得到国家、省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林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影响深远。成功举办了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黑脸琵鹭自然保育论坛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会议,吸引了近万名来自全球的生态学和植物学专家前来深圳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国际植物学分类学会中国办公室等一批国际组织机构落户深圳,深圳本土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往日益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