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龍的股吧里,大家爲何更關心華大基因

馬應龍的股吧裡,大家為何更關心華大基因

8月28日晚,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碼600993,以下簡稱“馬應龍”)發佈半年度報告稱,公司2018年1-6月實現營收10.72億元,同比增長37.1%;實現淨利潤1.03億元,同比減少41.13%;扣非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14.59%。

根據半年報披露的信息,對淨利潤影響最大的一項為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變動額為-1.11億元。剔除該因素影響,馬應龍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14億元,同比增長22.99%。

根據此前的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底,馬應龍已將其曾持有的十幾只股票悉數賣出,僅剩100萬股華大基因股票,持股均價為每股158.36元。而受大盤和負面信息影響,處於輿論漩渦中的華大基因股價從2017年底的207.53元一路下探,截至二季度末的收盤價為96.81元,下跌幅度達到53.35%。

2017年馬應龍共實現淨利潤3.2億元,這意味著半年來,馬應龍炒股虧掉了上年度全年淨利潤的三成多。

馬應龍的股吧裡,大家為何更關心華大基因

摘自馬應龍2018年半年報

主營業務穩中有升

醫藥工業、醫療服務、醫藥商業和大健康是馬應龍的四大主營業務。

作為主營業務中最賺錢的一項,馬應龍的醫藥工業板塊長期維持高達60%以上的毛利率。2018年上半年,核心產品肛腸治痔類系列品種收入同比增長11.59%。渠道上,繼續強化縣域醫院開發,加大OTC市場開發力度,落實精準營銷策略。

醫療服務板塊,馬應龍正在加快推進肛腸診療中心共建計劃,截至6月底,已簽約肛腸診療中心30家。上半年,醫療服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3.73%。不過,負責醫院診療業務的馬應龍藥業集團連鎖醫院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卻繼續虧損,虧損金額為558.76萬元,該公司2017年度共虧損1569.67萬元。

醫藥商業板塊是馬應龍近期主推的“新零售”,值得一提的是DTP藥房業務。DTP起源於美國,是由阿斯利康和輝瑞創造的新營銷模式:醫院處方模式,也就是說,製藥企業將產品直接授權給藥店作為代理,患者從醫院醫生那兒得到處方,拿著處方直接到藥店去購買。截至報告期末,馬應龍已建立了DTP藥房3家。除此之外,2018年上半年,馬應龍電商收入同比增加108.83%。

大健康板塊,馬應龍積極推進八寶、瞳話系列化妝品、護理品類的包裝升級和新品上市工作,上半年功能性護膚品收入同比增長58.64%。

截至目前,馬應龍已經打造了藥品經營、診療技術、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並在肛腸領域形成了品牌、品質、價格、服務等多方面的優勢,行業地位相對穩固。但它在證券投資上的表現卻常常讓中小股民捏一把汗,在馬應龍的股吧裡,大家並不太關心馬應龍的股價走勢,華大基因(公司代碼300676)才是討論的焦點。

馬應龍的股吧裡,大家為何更關心華大基因

馬應龍的炒股邏輯

馬應龍的股吧裡,大家為何更關心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2018年半年報顯示,馬應龍持有其100萬股流通股,排在一起的,還有馬應龍的母公司中國寶安。

“為什麼馬應龍不專注於主業,而熱衷於證券投資?”早在2012年,馬應龍就這樣被投資者質疑過。當時,該公司董事長陳平回答,證券投資獲得了董事會授權,主要是將現金用活,同時也是積累投資經驗,“馬應龍強調專業化,證券投資不會成為公司主業。”

實際上,馬應龍“愛炒股”的習慣一直未變,多年來常常同時持有十多家公司股票,倒是去年末“獨寵”華大基因的行為,讓人費解。

2017年7月14日,華大基因正式上市交易,發行價為13.64元,隨後股價一路飆升,到9月1日,已上漲至每股133.1元。根據馬應龍披露的數據推測,其在2017年二、三季度開始大量購入華大基因股票,並將持倉成本維持在158.36元的位置。

到2017年底,華大基因股價漲至200元以上,馬應龍的這場投資也有了超過5000萬元的浮盈。加上馬應龍的子公司維達健基因和馬應龍達安基因公司均涉足基因檢測業務,讓人不禁猜測雙方是否會在業務上展開深度合作。

進入2018年,華大基因股價持續下跌。5月9日晚間,馬應龍發佈公告稱,已與華大基因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腸道菌群研究和應用、肛腸及下消化道疾病診療、構建中國人肛腸meta數據庫等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基因組學在肛腸健康領域的成果轉化和應用。

只不過,該公告一再強調,此協議只是“意向性協議”、“存在不確定性”、對雙方“不具約束力和強制執行力”,“對公司2018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構成重大影響”。

截至8月27日收盤,負面纏身的華大基因,股價已跌至74.56元,還不到馬應龍持倉成本的一半。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對於明星上市公司來說,也一樣是警示語。

END

記者丨李文卉

編髮丨吳玲 實習生丨付陳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