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羣體「我們該怎麼做」

在我國的貧困縣和眾多遠離城市的農村和山區裡,由於本地就業機會的缺乏,以及務農收入不能滿足生活所需,很多父母只能走出去到城市裡去尋找工作機會,和創業機會。所以孩子只能交給老人看管。這樣久而久之對於常年缺乏父母關愛,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留守兒童,就造成了很多的心裡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通過調查,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冷漠:缺少應有的熱情、情感與激情,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對生活境遇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感覺不到歡樂也感覺不到傷心。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2、自卑: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別人,什麼都比別人差,做什麼事都缺乏信心,擔心做不好,怕被人恥笑。一旦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則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不願與人交往,總感覺別人瞧不起自己。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3、壓抑:受到挫折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轉移出去,而是將其抑制在心頭。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4、敏感:對教師批評或同學評價,反應十分敏感,在感情上與別人疏遠,並且不信任別人,更進一步,會把別人看成是問題的根源,從而易對他人產生遷怒和懷疑。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5、孤獨:有時會出現自我認識過高或過低的偏差。過高,對別人不屑一顧,認為別人根本不理解自己,不願傾吐內心的秘密;過低,則自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缺乏信心,也不願別人瞭解自己,深怕被人看不起,進而產生了與他人難以溝通和了解的感受。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6、嫉妒:對於他人在學習、才能、教師評價等方面優於自己而感到憤怒和怨恨。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7、情緒不穩定:不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常受不良情緒所左右,大喜大怒,做事不分青紅皂白,不顧及後果。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8、厭學:有些留守兒童受外出務工父母的影響,產生“讀不讀書一個樣”、“上不了學就跟爸媽一起外出打工一樣掙錢”的思想和厭學情緒,從而逃學轉而迷戀網吧。也有些留守兒童害怕上學,甚至拒絕上學,如果強迫他去學校,就會使其焦慮重重、心神不定等情況。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想要有效的幫助這些留守兒童解決這些心理問題,首先要讓他們經常和父母進行電話溝通,應該及時的將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反饋給孩子的父母。畢竟父母對孩子的直接教育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關心!父母的關心,鼓勵和教導,更容易讓孩子滿足,過分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而犯錯!更多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溝通,才能使子女有更好的發展!!!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 對於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們來說,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學校和老師的關心就顯得無比重要,留守兒童在心理發現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老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所以請學校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吧!因為這裡是他們第二個家,而你們也是他的家人和長輩!!!

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控告!父母、學校、社會群體“我們該怎麼做”​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需要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合力建立起一套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動員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