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炎热的夏日,不论在哪里,面类都成了餐桌上经常登场的食物。东北老家,喜欢吃杂酱面,勤快一点的人家,会和一团面,吃手擀的杂酱面。忙碌的家庭会用现成的挂面,即使面是挂面,肉酱还是要讲究,肥瘦兼有的猪肉,切成小块,用东北黄酱慢慢熬煮。肉酱煮好了,配菜都是夏季蔬菜,我吃杂酱面,蒜汁一定要多放,吃起来才痛快。可惜来日本时间长了,越来越对吃过生蒜后口里的味道感到难堪,再加上家里有抵抗味噌的人,吃杂酱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在四川读书时,夏天喜欢吃那里的凉面,喜欢那里凉面的做法,觉得非常新鲜。面条煮好后,不是我知道的那种放凉水里过凉,而是浇上香油,用风扇边吹边挑起面,让风急速冷却面条,加了油的面也不会互相粘到一起。这样处理出来的面有光泽,有香味,再拌上四川特殊的调味料,对那时年轻的我来说真是凉爽里又有刺激。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日本人夏天也离不开面,这个季节,超市里会有干面专柜。有一种秋冬制造,夏季食用的手延素面,做工非常讲究。面粉用盐水和好后要经过揉面,压面(传统做法是面团放进袋子里,用脚压,这样体重都可以加上去,效率更高),醒面,再把面擀成厚圆片,顺圆切成均等的一条长条,为了不让面在延伸过程中互相粘连,面条刷上油后,就开始了手延面的工序。面条打一个八字缠在两根棒子之间,先醒面,醒好后用力让面在两根棒之间伸长,不能用蛮力。伸不动了,再醒,再伸,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延伸到龙须面程度的粗细后,挂到户外,据说冬天冷冽的寒风吹干的手延面口感最好。这种边醒边伸的方法伸出来的面筋道非常好,口感滑顺,熟练的人延伸出来的面粗细一样,不会在中途折段,断面为圆形(当然由于太细一般人也不会注意到)。现在手工制作的手延面已经罕见,价格也高,几乎都成了中元送人的礼物,普通人家很少买来吃。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日本人夏季吃面,有一种近几十年流行起来的叫流水素面的吃法,第一次体验时,非常震惊。清晨从竹林砍来竹子,一披两半,半圆竹筒放在开阔场所,一头要高于另一头,高的一头接入流水,素面也一点点放进,随着水流向下流动,吃面的人站在竹筒两侧,用筷子夹流下来的素面沾汤汁吃。虽然这种吃法仅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已经成为日本夏季的一种风情诗般的存在,许多野外设施或者儿童组织夏天都会有吃流水素面的活动,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孩子们。这样的吃法对孩子实在是有太大的吸引力,以至于开发出了家庭流水面的机器,还出现了以流水素面为题材的各种吉尼斯世界记录。

吃素面除了沾的汤汁外,其他基本就是天妇罗,海鲜或者是夏季蔬菜的。汤汁的做法也不难,一次可以多做放在冰箱,浓一些的话,可以放是天半个月。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文馨岁时记|炎热季节吃凉面,降暑补能量

我生活的琦玉县境内,夏天的水田,冬天很多都变成麦地。我们这里过去被称为武藏野地区,种小麦的历史悠久,夏季的水稻反而由于河流的泛滥而经常成为不毛之地,养成了以小麦为主食的文化地带。每个家庭主妇都能擀出拿手的手擀面,甚至以前有擀不出好面,出不了嫁的说法。有了这样的面文化基础,我们这一带,夏天有独特的面的吃法,日语叫做“すったて”,“すったて”是当地农民夏季农田劳作后,短时间补充能量的智慧结晶。现在除了“真正的当地人”,住在附近的“外来户”基本都不知道这种吃法,我是在当地出身的插花老师那里品尝到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吃法。主要的材料都产自这个季节,都是农民回家吃饭时顺手摘下的蔬菜,有紫苏、蘘荷(ranghe)、黄瓜、芝麻、味噌。先把炒好的芝麻用擂芝麻的碗磨碎,程度按喜好定,可以磨到出油,也可以磨碎就止。芝麻磨好后,加入自家酿的味噌继续磨,芝麻和味噌溶为一体后,加入切碎的紫苏和蘘荷再磨,蔬菜磨碎后,再加入切成圆片的黄瓜。黄瓜可以就是圆片,也可以磨到不见踪影,黄瓜磨好后一点点加入凉水(以前是冰凉的井水),拌入煮好洗净的武藏野面(我们这一带面的叫法)里一起吃。这里芝麻和味噌配合在一起,互相补充,味道融和,再加上性味温和的紫苏和蘘荷,即解暑又补充了营养,是非常好的民间养生食谱。

素面基本汤汁的做法

材料:

酱油50cc 味醂 50cc 水 200cc 鲣鱼干片 15g

做法:

把酱油和味醂放到锅里煮沸,蒸发掉味醂的酒精成分后,加入水和鲣鱼干片。再次煮开后关火,等冷却下来过滤渣滓。

-----------------------

撰稿:文馨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