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襁褓的肩带,束缚不住求知猎奇的梦想;重压之下,必将是一匹脱缰的梦马!

从科西嘉岛走出的拿破仑,深刻影响世界至今;而从香港南部小岛南丫岛走出来的周润发,也让这个小岛备受关注:63年来,这个小岛为何却变化不大?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1949年解放军数万军队陈兵深圳,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港英当局随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香港人口由1945年的50万上升到1950年的220万,这批移民当中不仅有难民,还有商家和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除了苦难还有梦想!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店,连铺位都还很少,当时对于在街上摆卖摊档并无法律规范,因此脏乱街头巷尾成为了逃港人安身立命、植根于此的土壤。

“一家八口一张床”,这是香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说法 ,形容家庭成员众多,而当时大多父母为求生计,需要每天出外奔走谋生,又无法弃自己年幼孩童不顾,唯有让孩童随行或者背着襁褓上工,父母上工中间放饭的时候,还要先喂自己的孩子吃过饭才得以自己吃饭,而“三斤抱两斤”的兄妹情更是常见。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不论多么艰辛,多少苦难,最紧要一家人齐齐整整。”事实上香港大多数家庭的观念也正是如此,他们来到这里之前除了相濡以沫的家人,本来早就一无所有,那么往后,还有什么真的比家人还重要呢?

那时,鞋匠这种小型手工艺作业者,多是承担不起高昂的租金,所以都会选择在后巷营业,他们收入不多,午餐多由妻儿送来;而很多少年为了赚取生活费,经常成群结队在街头为人擦皮鞋,当时这些鞋童多聚集在香港中区万宜里和银行区等候英港的达官贵人。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在码头立足更不是意见容易的事儿,只有咬碎牙龈、压出内伤的汉子,才能赚着名副其实的血汗钱,毋庸置疑,经济起飞前的香港是在这帮莽夫伤痕累累的肩背上运转起来的。

而到了80年代,这种精神在大陆随处可见,于是20世纪末,香港回归,20年后的今天,周润发已经从一个小岛小民,成为“德艺双馨”的榜样!

而今天的南丫岛是这样的:

在南丫岛的北面是世界级的都市群——“大湾区”,在南丫岛的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他的名字叫——“中国三沙”!

香港岛是香港的精华,香港第一大岛大屿山有香港国际机场、香港迪斯尼乐园,唯独香港第三大岛屁都没有,南丫岛14平方千米的面积完全可以再造一个香港,面积足够大,人口不多,山也不高,开发潜力巨大,且自然风光优美海水清澈。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然而岛上至今不足万人,没有连接香港岛的大桥,岛上也没有车道,只有自行车可以代步,只有全港唯一的风力发电机组,这又是为何呢?

1、这个岛的风景很美,而且深湾是全香港唯一仍有绿甲海龟定时前来产卵的海滩,1999年,深湾被划分为限制地区,尤其是每年6至10月绿海龟繁殖季节,限制游人进入,是保障绿化率的重要组成。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2、今天的香港有畅通的大湾区作为后盾,有高铁通达亚欧大陆,没有必要去纠结在这个小岛上而去复制曾经的香港岛崛起模式!

3、人的心境变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没有必要到处盲目的低层次的开发,正如周润发所言“钱不是追求的全部”!

捐献全部“家当”的周润发,他的故乡南丫岛,63来为何变化不大?

如今的南丫岛是个汇聚文化与创意的绿色小岛,从充满东方色彩的索罟湾,到弥漫异国情调的榕树湾,一天之内,发现南丫岛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情,途中湛蓝的海湾、传统渔村、巨大的环保风力发电站、开满手工艺店的街道,让到此一游的游客无不流连忘返......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