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爲何變化不大?

襁褓的肩帶,束縛不住求知獵奇的夢想;重壓之下,必將是一匹脫韁的夢馬!

從科西嘉島走出的拿破崙,深刻影響世界至今;而從香港南部小島南丫島走出來的周潤發,也讓這個小島備受關注:63年來,這個小島為何卻變化不大?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1949年解放軍數萬軍隊陳兵深圳,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港英當局隨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香港人口由1945年的50萬上升到1950年的220萬,這批移民當中不僅有難民,還有商家和知識分子,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除了苦難還有夢想!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沒有如今琳琅滿目的商店,連鋪位都還很少,當時對於在街上擺賣攤檔並無法律規範,因此髒亂街頭巷尾成為了逃港人安身立命、植根於此的土壤。

“一家八口一張床”,這是香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說法 ,形容家庭成員眾多,而當時大多父母為求生計,需要每天出外奔走謀生,又無法棄自己年幼孩童不顧,唯有讓孩童隨行或者揹著襁褓上工,父母上工中間放飯的時候,還要先喂自己的孩子吃過飯才得以自己吃飯,而“三斤抱兩斤”的兄妹情更是常見。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不論多麼艱辛,多少苦難,最緊要一家人齊齊整整。”事實上香港大多數家庭的觀念也正是如此,他們來到這裡之前除了相濡以沫的家人,本來早就一無所有,那麼往後,還有什麼真的比家人還重要呢?

那時,鞋匠這種小型手工藝作業者,多是承擔不起高昂的租金,所以都會選擇在後巷營業,他們收入不多,午餐多由妻兒送來;而很多少年為了賺取生活費,經常成群結隊在街頭為人擦皮鞋,當時這些鞋童多聚集在香港中區萬宜裡和銀行區等候英港的達官貴人。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在碼頭立足更不是意見容易的事兒,只有咬碎牙齦、壓出內傷的漢子,才能賺著名副其實的血汗錢,毋庸置疑,經濟起飛前的香港是在這幫莽夫傷痕累累的肩背上運轉起來的。

而到了80年代,這種精神在大陸隨處可見,於是20世紀末,香港迴歸,20年後的今天,周潤發已經從一個小島小民,成為“德藝雙馨”的榜樣!

而今天的南丫島是這樣的:

在南丫島的北面是世界級的都市群——“大灣區”,在南丫島的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他的名字叫——“中國三沙”!

香港島是香港的精華,香港第一大島大嶼山有香港國際機場、香港迪斯尼樂園,唯獨香港第三大島屁都沒有,南丫島14平方千米的面積完全可以再造一個香港,面積足夠大,人口不多,山也不高,開發潛力巨大,且自然風光優美海水清澈。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然而島上至今不足萬人,沒有連接香港島的大橋,島上也沒有車道,只有自行車可以代步,只有全港唯一的風力發電機組,這又是為何呢?

1、這個島的風景很美,而且深灣是全香港唯一仍有綠甲海龜定時前來產卵的海灘,1999年,深灣被劃分為限制地區,尤其是每年6至10月綠海龜繁殖季節,限制遊人進入,是保障綠化率的重要組成。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2、今天的香港有暢通的大灣區作為後盾,有高鐵通達亞歐大陸,沒有必要去糾結在這個小島上而去複製曾經的香港島崛起模式!

3、人的心境變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沒有必要到處盲目的低層次的開發,正如周潤發所言“錢不是追求的全部”!

捐獻全部“家當”的周潤發,他的故鄉南丫島,63來為何變化不大?

如今的南丫島是個匯聚文化與創意的綠色小島,從充滿東方色彩的索罟灣,到瀰漫異國情調的榕樹灣,一天之內,發現南丫島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途中湛藍的海灣、傳統漁村、巨大的環保風力發電站、開滿手工藝店的街道,讓到此一遊的遊客無不流連忘返......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