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金華就有了「特區」!這片江南風光里,藏著很多人的故事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歌讓“春天的故事”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今天起,金華髮布推出“走向富強·四十個金華人的春天故事”系列報道,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一輪輪萌芽、生長和收穫,勾勒金華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進程。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

這年1月,鄧小平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南方談話”衝破了禁錮人們多年的思想禁區,解決了困擾中國多年的改革難題,為加快改革開放指明瞭路徑。“東方風來滿眼春”,霎時間整個中國熱血沸騰。

在“南方談話”精神鼓舞下,一個在“江南再造一個新城”的想法在金華形成共識並迅速付諸行動。5月18日,《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暫行條例》獲得通過,確定在龍瀆路以南、武義江以西、環城西路以東、老330國道以北約9.6平方公里範圍內,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辦金華“特區”。

6月27日,20名從各機關部門選調的精兵強將走馬上任,掀開金華城市南拓的序幕。現任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調研員伊益亮就是其中一員。這位當年擁有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主任科員雙重標籤的年輕人,從此開啟了在金華開發區26年的工作生涯。伊益亮對此記憶猶新,他說:“作為親歷者、探索者、見證者,開發區的發展故事,就是我的成長故事。”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創新模式 再造一座金華城

1992年的金華市區江南,除了一條雙溪西路和金華賓館、中醫院兩個地標性建築,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裡的牛市了。“我對金華的第一印象,是凌晨在睡夢中被牛叫聲驚醒。”原江西《鷹潭日報》總編輯許雄輝第一次來金華採訪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聯席會議,就住在金華賓館。

面對亟需改變的金華江南,伊益亮和同事們抱著“沒錢也要幹事”的心態,“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探索高效的政府運行機制、打造市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再造一個金華”三大使命。

20人,租用市農業局招待所的5間辦公室,中午吃飯自行搭夥解決。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從機構設立、人員到位到工作磨合,過了短短十幾天,7月10日,開發區的“拓荒牛”們作出了一個讓很多人覺得天方夜譚的決定:8月初在深圳舉辦招商會。

在一片質疑聲中,8月1日,金華開發區首次大型招商會在深圳成功舉辦,如今江南的地標建築之一——金華國貿賓館便是此次招商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伊益亮看來,此次招商會是高效辦事、市區聯動的一個標杆。“當時來開發區的都是精英骨幹,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在市機關部門工作時的資源、人脈,從招商資料準備,到找客商、找項目、找場地,艱辛卻也順利”。

與其他開發區起步階段以工業發展為核心不同,金華開發區因地制宜,別出心裁地走一條“依託老城、三產起步、再造新城”的開發新思路。

要發展,先通路。1993年初,金華開發區快速推進路網建設,先後打通八一南街、環城南路等主次幹道。路網拉開之後,金華開發區又開始謀劃在城區核心地帶建立金華商城,通過“道路+商業中心”的模式帶動人氣,繼而發展房地產獲得資金,用於後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實現滾動開發。當年,全省開發區現場會在金華舉行,金華開發區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和啟動迅速的行動力獲得高度讚揚。

道路越來越寬,人氣越來越旺,教育需求也隨之增長。

1998年,伊益亮擔任社會發展局副局長。20年前開發區的教育環境,伊益亮記得清清楚楚。“當時很多學校只有兩三畝地,農房就是教室,有些學校只有50來號人,都是村校或自辦學校。”作為開發區教育線分管領導,伊益亮決心要建一批標準化城市中小學。1998年,東苑小學、西苑小學開建;1999年,十五中學、蘇孟中學、西苑中學開建。開發區採取公辦民助的模式,啟動開發區學校佈局調整方案實施,不花財政一分錢完成東苑小學和西苑小學土地工程,3年時間內,建成5所現代化中小學。同時,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各地名師紛至沓來,打響“學在江南”第一槍。“當時辦教育,就是點子多、敢幹事。”伊益亮說。

到了2000年,金華開發區再造一座新城的目標已基本實現,人口集聚增加10餘萬,具備大力發展工業的實力與能力。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園區集聚 造就經濟增長極

“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引導性,而且能推進集聚。開發區之所以能迎來二、三產業的集聚和人口的遷移,就是因為開發區比一般地區有更完善的基礎設施。”金華開發區第一任管委會主任仇保興在《關於城市發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這樣總結道。這篇文章,發表在《浙江經濟》雜誌1999年第5期。

從商貿起步,到園區集聚,2009年,金華開發區形成汽摩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傳統產業四大主導產業。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71.02億元,佔市區總量的55.4%,增幅居全市第一,在全省57家省級開發區考核中,取得“十強”第四的歷史最好成績。

而最讓伊益亮津津樂道的,是開發區信息經濟的崛起。

2001年是全國互聯網第二次大浪潮的起始年,隨著城市規劃逐漸清晰、基礎配套設施逐漸完善,開發區人有了發展信息經濟的信心。這一年,開發區高新技術園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一年,金華市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率先出臺科技創新扶持政策,電子信息產業開始在全市眾多業態中嶄露頭角。

說起金華信息經濟龍頭企業,5173絕對不能不提。很多人知道5713是全國最大的遊戲服務商,卻很少人知道5173其實是伊益亮成功挖掘、培育的項目之一。

2013年,伊益亮擔任高新技術園辦公室主任,知道有5173是源於一個投資商的消息。“當時有一個投資商找到我,說金華有一個做遊戲交易的潛力股,想讓我們一起幫著找。”一番努力後,伊益亮最終在江北一個宿舍裡見到5173創始人張秉新。

幾次促膝長談後,2004年9月,張秉新成立金華利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將5173搬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伊益亮每次去5173都發現員工們在為一款名為“傳奇”的網絡遊戲做交易。伊益亮建議張秉新騰出部分精力去做其他遊戲,否則風險太大,張秉新接受了建議。隨後,5173提早佔據了“熱血江湖”“兵臨城下”等多款遊戲的市場。5173是園區中第一個得到外資青睞的電子商務企業,美國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選中5173時,張秉新當時不想談合作。“外方不只是投資,他們還會有先進理念、新管理模式和各種資源進來。”伊益亮勸他。隨後幾年裡,5173先後得到美國IDG、華登風險投資集團、清科集團等數家風險投資集團近千萬美元投資,企業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2005年以來,開發區信息經濟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進入快速發展期,湧現出中國網絡遊戲服務網、中國服裝網、中國食品網、中國化妝品網、中國服裝人才網等一批全國性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擁有9家全國電子商務百強網站,形成以互聯網休閒娛樂、軟件開發及系統集成、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為主要產業業態的信息經濟發展生態圈。9158等一批知名互聯網企業也在這一時間段落戶開發區。

26年前,金华就有了“特区”!这片江南风光里,藏着很多人的故事

謀篇佈局 闖關奪隘再出發

2010年對於金華開發區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經過18年的奮發有為、闖關奪隘,金華開發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時任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賀信中說,希望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建設成為高端產業集聚、科技創新活躍、綜合環境優越、體制機制高效、社會和諧文明的國際化產業新城區,成為充滿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一流開發區”。

“成為國家級開發區之後,平臺不一樣了,受重視程度不一樣了,能享受的政策也不一樣了。”在伊益亮眼裡,金華開發區由此開啟了新的發展大幕,業態逐漸豐滿、城市功能逐漸完善,是他對這座城市最直觀的感受。

2013年,金華開發區、金西開發區整合,金華開發區又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整合後,金華開發區發展的空間更廣了,騰挪的餘地更大了,可調配的資源更多了,開發區人位置也站得更高了,目光放得更遠了,思路拓得更寬了。“看著道路一條條四通八達,招商項目一個個落地,工廠一座座拔地而起,覺得生活在開發區成了一件幸福且驕傲的事。”伊益亮說。

在開發區招引大項目、建設大平臺的進程中,伊益亮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從項目簽約到現在的企業服務,他是眾泰金華生產基地全天候的“店小二”,是“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首款汽車下線”的“華科速度”締造者之一。隨後,零跑汽車、衡遠新能源動力電池、福特眾泰等一大批優質項目紛紛落戶新能源汽車小鎮,一個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製造基地在金華開發區的大地上崛起。

招商往往被視為最辛苦的工作。在開發區工作的26年裡,伊益亮的招商工作基本沒有停止過,被同事們稱為“老招商”。2017年分管招商工作後,出差、實地考察等活動更是佔據了大部分時間,被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旭輝稱讚為“專家型的老黃牛”。看著優質項目一個個簽約、落地,伊益亮內心感慨萬千。“如今招商越來越難,政府間競爭大,去年開發區實施招商改革,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打開了招大引才新局面,成績著實來之不易。”

如今,開發區人正進一步發揚開天闢地的首創精神、奮發進取的頑強意志和擔當有為的實幹作風,深入推進“爭先進位、趕超發展”戰略部署,狠抓平臺建設和城市有機更新,朝著“拓萬畝大平臺、躋千億俱樂部”的總目標發起總攻,在“打造增長極,共建都市區,當好答卷人”的新徵程中,努力譜寫開發區的美麗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