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丨蒲松齡一部聊齋志異,給十幾歲的我帶來的影響

【1】

隨筆丨蒲松齡一部聊齋志異,給十幾歲的我帶來的影響

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末,小學五年級那會兒,我買了一套《白話聊齋》。

說實話,那時候感覺,書真是太貴了。

那套《白話聊齋》,其實也就二十塊,但是,90年代那會兒,我的母親打工,一個月收入,還沒有三百塊呢。

可想而知,那時候二十塊,是不能和現在等量齊觀的。

很多年後,我在一家書店買了一本《聊齋志異》,價格只有十七八塊,但那已經是很多年後的事情了,在我心裡,《白話聊齋》,還是很貴的。

【2】

隨筆丨蒲松齡一部聊齋志異,給十幾歲的我帶來的影響

小時候總聽人說,《聊齋》裡面太多鬼故事,但看了以後又感覺,其實這些故事倒也沒太恐怖懸疑——最起碼比起當代很多網絡寫手的鬼怪小說來,故事情節要差一些。

我是遼寧人,因為《聊齋》的關係,對於遼寧對岸——山東的很多地名,我有了一定的認識。

隨筆丨蒲松齡一部聊齋志異,給十幾歲的我帶來的影響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到聊城,甚至還懷疑,是不是因為聊齋的關係而得名,現在想想,小時候的我,想象力真夠豐富的。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聊齋》裡面有一篇文章裡面提到“諸城某甲”的故事,諸城依舊在,只是,蒲松齡的時代過去三百年來,某甲當然不在了。

只是我好奇某甲的後人,不知道還在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