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沒有泡沫?你逗我!

美股沒有泡沫?你逗我!

美股沒有泡沫?你逗我!

國內有學者曾經把中國所有房地產的總價值加總,得出的結論是房地產總資產已經超過全國GDP。按照這個思路我們看一下美國股市,美國經濟總量是18萬億美元(2017年GDP:186979.22億美元),美股現在的總市值是約30萬億美元,有泡沫嗎?面對這些,華爾街的磚家們包括國內一些學者還在鼓吹美股沒事,會繼續漲下去,所有的理由就是美國經濟會越來越好,復甦的很快。

週末我參加了新浪財經舉辦的陳志武新書《陳志武金融通識課》的讀書分享會現場直播。主要講的內容是關於互聯網金融的,但菠菜也注意到一些有關中美經濟以及股市的觀點:

1、美國2年期以下短債與10年期長債即將倒掛正說明美國短期經濟復甦的勢頭很好,短期通脹壓力大,並不代表危機即將到來(對此我並不完全認同);

2、特朗普對經濟的刺激政策主要是減稅在起作用,導致的製造業迴流,就業率提高。但這樣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好的公司必須提高待遇才能招聘到想要的人。從這個角度上說是勞動力成本在上升;

3、每一輪美聯儲縮表在前期加息的時候都會導致美股先跌,但中長期看美股還會得到修復,因為美國經濟向好(這點我也不認同)。

我特別在網上了解了一下,陳教授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德高望重,但很遺憾和我尊敬的任澤平、巴曙松、周金濤最大的區別是這位教授是美國國籍。這也難怪他對美國經濟復甦充滿信心。我之前的文章 和週末我們團隊小白菜的文章 都引用了IMF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其中對美國2019年的增長預期進行了下調。IMF本身和華爾街投行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差異性是他自己不直接參與資本市場交易,因此還算是客觀。我質疑:

1、減稅政策的效果會呈現邊際效用遞減,而政府債務會越來越高。美聯儲為了抑制通脹還會有加息的壓力,那麼持續加息對貿易政策和股市釋放的壓力能否化解?美國整個經濟都綁架在透支未來信用的基礎上,從國家到個人都是在花未來的錢。他們的選舉制度又導致了不斷的向外加釋放經濟轉好的預期,這種泡沫積累的時間越久破了之後的傷害就越大,包括對其他國家經濟的衝擊也越大;

2、迴流的製造業是否有相匹配的勞動力市場供給?如果沒有造成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還是會導致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去尋找性價比更高的勞動力市場;

3、我看到一些圈子裡的學者比較擔心姆努欽把中國評為匯率操縱國。因為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極大的障礙,做個不恰當的比喻,相當於穆迪給我們信用評級降低類似。這樣會使國際結算中很多國家越來越不願意使用人民幣(本來流通範圍就小)。特朗普一直給財政部施壓,但姆努欽沒這麼做是不想再讓中美XX站升級。說明財政部已經意識到XX站對美國利益的傷害很大,而影響更為深遠。

美國外債最少的時候,估計就是克林頓執政的8年,還有盈餘。然後換了共和黨人上臺後就繼續花錢,特朗普也不例外。因為美國的這種政治制度就導致了政策的不連貫性,後面的人為前面的人擦屁股。花錢討好選民誰不會啊,不過就是在透支未來嘛。當更多的人越來越理解金融的本質時,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老百姓都在努力工作,中國的消費升級力度越來越大,僅僅通過華爾街的金融把戲把中國所有資產股市、債市、匯市、樓市都做空中國經濟就完了嗎?真實的企業生產在那裡擺著必定會有價值發現的一天。

因此我們討論接下來的股市,短期我認為:

1、指數波動短期主要影響因素是匯率,但匯率不會輕而易舉破7,只要匯率反彈,市場就會反彈;

2、上週的下跌自己也抄了一些底,雖然不是抄在了最低點,但仍然不後悔。我看即使是為了滿足銀行質押資產不貶值,也不會讓股市一直跌下去。這不,深圳政府打算砸錢去求自己本地的上市公司。深圳很特殊,因為上市公司比較多,財政也有錢。但想想一定是本地國企先受益,也包括華大、中興之類的;

3、劉主席開了股民座談會,這種態度還是很讚的,但救市還是需要真金白銀以及看得見的政策,比如減稅(當然,這就不歸劉主席管了)。

美股沒有泡沫?你逗我!

本週短期即使再殺一下也空間不大了,本週如果外部沒大事我對市場比較樂觀。下一階段主要關注混改,只有國有企業基本面轉好了,民企才會有訂單。中國目前的民企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替國企做乙方的,國企有錢了對民企也是好事。上週的降準本週實施,資金面上看也是利好市場。

現在市場是歷史低位,這是共識。

儘管本人不認同陳志武老師對於美國經濟和股市的一些觀點,但不影響這本新書對很多普通讀者是非常有必要看的。因為他會用通俗的講法告訴我們很多金融常識,特別還用金融原理解釋了儒家的一些社會倫理思想本質。

PS:今天封面圖片是我現場手機拍的,其中第三位嘉賓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教授,他說上週五他賬戶累積虧了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