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非典”後重建:回暖、泡沫、報復性增長

5 年前陳坤接受《人物》採訪時回憶說,“好像是一夜之間,大家都認識我了。原來因為 SARS 的緣故,所有人都待在家裡不出門,而電視臺都在放《金粉世家》。”

距離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已經過去 17 年,我們再一次被迫隔離在家裡。這時候佔據我們一天生活的,是付費電視、視頻網站、音樂流媒體、遊戲、遠程辦公軟件和教育直播。

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人類身體面對病毒的脆弱仍似往年。得益於或受累於這種脆弱,這個國家的經濟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2003 年,阿里巴巴受益於在家消費的需求,迎來了淘寶成單量的第一個大爆發;攜程受累於出行需求的驟降,險些破產,但還是等到了疫情結束的“報復性反彈”,迎來了訂票量增長 200% 的那天。

在 2003 年被扭轉了進程的,不只是陳坤的人生,還有中國的餐飲、酒店、旅遊、零售、快遞、航空、航運、汽車、能源等各個行業。當我們重新審視 2003 年發生的事情,也許可以對未來獲得新的預判。

消費與出行大受打擊,但疫情結束會迎來反彈

非典歷時大半年,從 2002 年 11 月 16 日首發病例到 2003 年 7 月基本結束。確診 7429 例,死亡 685 例,死亡率達 9.2%。

與非典病毒一樣,新冠病毒也是喜冷怕熱,所以兩場疫情都發於冬季與春季。但不同的是,雖然非典肺炎始於 2002 年底的廣東,但由於信息瞞報等問題,在 2003 年 4 月才得到政治局會議高度重視,中間相隔了 5 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大多數工人正常上班,學校正常開放,實際上對春節期間的經濟影響並不大。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2003 年春節後,對於傳染病的恐懼蔓延開來,消費行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當年 2-6 月,明顯受到負面衝擊的消費行業有:金銀珠寶、食品菸酒、體育娛樂、辦公用品、服裝紡織、化妝品、書報雜誌等。在不能出門的情況下,可有可無的消費品被人們最先放棄。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相比之下,日用品、中西藥品等反而受追捧,獲得了正面影響。基於對疫情持續時間的不確定,許多人開始大量囤積日用品與中西藥,與今日人們搶購方便麵、口罩與雙黃連的行為如出一轍。

旅遊、交運、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性產業一同受到衝擊。2003 年 4 月 2 日,世界衛生組織對廣州、香港兩地發佈旅遊警告,隨後又陸續對北京、河北、內蒙、山西、天津等疫情嚴重的地區發出了全球旅遊警告。4 月 20 日,中國正式宣佈取消 2003 年五一長假。

景點類公司、旅行類公司、酒店類公司、航空類公司一同被打入冷窟。2003 年,國內遊客流增速同比增速驟減 13pct 至 -0.9%,旅行社營業收入增速降低了 28pct。SARS 期間,全國星級飯店出租率同比下降 4pct,增速相比 2002 年下降 6pct,其中五星級降幅高達 10pct,四星級為 5.65pct。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當然,在疫情逐漸消退後,大部分行業恢復了正常運轉。但並不是所有遭受負面衝擊的行業,都能在病好後迎來報復性增長。

天風策略分析師徐彪認為,疫情平息後,行業和個股能否持續上漲,取決於本身的景氣週期。若景氣週期向上(如機場、白酒),則指數進一步上漲;若景氣週期走弱(如旅遊、醫藥),則指數仍可能再次走低,超跌反彈很短暫。

比方說,社會消費品零售就在 2003 年夏天迎來快速反彈。社零增速從 2003 年 3 月的 9.3% 下滑至 5 月的 4.3%,6 月份開始反彈至 8.3%,隨後維持 9% 以上高增長。分品類看,服裝、珠寶等可選消費受影響較大,但隨後反彈迅速;食品等必需消費平穩。

特別是白酒。疫情期間因為不能聚會,白酒的團體消費大幅減少,白酒板塊營業總收入出現下滑。但非典事件過後,白酒迎來消費的快速修復,出現 2003 年-2012 年的“黃金十年”。

餐飲也是受打擊重,但恢復快的行業。國泰君安研報顯示,2003 年 6 月後,餐飲市場回升勢頭非常猛,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6 月份比 5 月份的營業額增長 50% 以上,在疫情較小的地區,餐飲企業平均增幅也達到了 20% 以上。

但旅遊業恢復得就慢一些。2003 年 7 月 9 日,國家旅遊局正式解除對跨區旅遊及出境旅遊的限制,但旅遊業期待的井噴式增長並未到來。十一假期到來時,許多人仍然對群體聚集心存忌憚。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2003 年十一期間客流增速、旅遊總收入為 11.5% 和 13.07%,低於此前的平均增速。實際上,非典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持續了將近一年左右的時間才逐漸消退。

另外,從產業上來說,災難到來時,一二三產業均受影響,但災難結束後,第三產業恢復最慢。這背後有景氣週期的原因,也與第三產業本身的軟肋有關——它非常依賴社會信心。很多人還是不放心那麼快走進人多的地方接受服務。

2003 年二季度,第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 1.7%、11.3% 和 8.7%,較一季度回落 1.1、1.9 和 1.8 個百分點。6 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三季度第一、二產業均迅速回暖,較二季度回升 1.6 和 1.9 個百分點,但第三產業仍持續低迷,直至 2003 年四季度才明顯回暖。

醫藥短暫暴漲後終歸冷靜,而互聯網迎來真正的春天

2003 年,醫藥股在疫情到來時迎來了一波暴漲,但很快就掉頭向下。這一點出人意料。

事實是,醫藥指數在 2002 年 12 月-2003 年 12 月期間下跌 15.23%,跑輸滬深 300。回顧全年走勢,除了 2003 年 4 月出現短暫的 SARS 行情外,醫藥股全年跑輸。短暫 SARS 行情出現於北京非典人數激增、官員免職之時,止於五一休市。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情緒性、概念性、主體性炒作為當時行情的主要特點,但總體看,漲幅不超過 10%。

SARS 帶給醫藥公司的刺激是非常有限且短暫的。在 2003 年 2 月後的一段時間裡,醫藥製造業增速確實逐月提高,醫藥行業的估值也被推升。但隨著疫情消退,醫藥製造業增速迅速下降,估值也逐漸回落。

焦点分析 | 17 年前“非典”后重建:回暖、泡沫、报复性增长

最終,在 2002 年 12 月-2003 年 12 月的一年裡,中國醫藥製造業增速為 25%,與往年基本持平,SARS 並未帶來醫藥行業業績加速。並且由於 2003 年上半年的高基數,2004 年醫藥製造業增速全年處在低迷狀態。

2020 年,武漢封城後,中藥、流感概念、體外診斷、基因測序、互聯醫療、醫廢處理、醫療器械、口罩、消毒劑、生物疫苗等概念股輪番上漲,但它們接下來會怎樣呢?

正是基於 2003 年的經驗,一些市場分析機構對此並不過於激動。中泰證券分析師江琦認為,覆盤 2003 年 SARS 和 2018 年初流感,醫藥行業存在階段性、結構性行情,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期,對醫藥行業長期發展趨勢不影響。

而在目前的短期影響中,受益的領域包括:口罩、手套、防護服等;相關診斷;血液製品類;抗病毒藥物和超級抗生素;藥店;疫苗等。

“疫情對醫藥行業整體而言隻影響短期一個季度,不改醫藥行業長期發展趨勢。”江琦在研報中寫道。

疫情會結束,一切也會迴歸正常。疾病帶去了一些人的生命和一些人的生意,讓一些舊的東西“在燦爛中死去”,也讓新的東西“在灰燼裡重生”。

2003 年,SARS 病毒以一種暴力的方式,把商家和消費者趕上了網,成就了阿里巴巴的突飛猛進。

宋金波,韓福東所著的《阿里鐵軍:阿里巴巴銷售鐵軍的進化、裂變與複製》 一書描述了當年非典病毒對淘寶的影響:

2003 年 5 月 7 日,在阿里巴巴杭州全體人員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僅僅阿里巴巴中文網站的買賣商機就突破 12500 條,創了新紀錄。整個非典期間,以“中國供應商”為主的每日新增供求信息量比上一年同期迅猛增長 3-5 倍。在阿里巴巴 140 萬中國會員抽樣調查中,在非典時期三個月內達成交易的企業佔總數的 42% ,業績逆勢上揚,每個月的訪問量達到 1.6 億人次,每天有 100 多萬元的現金收入。

而在 2001-2002 年的相當長的時間內,每天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佈的商業機會數量只有 3000 條左右。

蒙恩於這場浩劫,2005 年之後,每年的 5 月 10 日被定為“阿里日”。

突然被施了肥的不止阿里巴巴。人民網 2003 年 5 月的文章記錄,非典疫情期間,個人拍賣網站易趣網,日均出價次數從當年 3 月的 3 萬多,增長至超過 4 萬,日均交易額則從 3 月的 180 萬元增到 230 萬元。

在被集體禁足的時間裡,互聯網社交也以最快速度走入千門萬戶。2003 年“五一”期間,新浪聊天室創造了 5.4 萬人同時在線的最高紀錄。

不僅消費和社交,一些原本一定要在線下進行的活動也被趕到了線上,比如教育和會展。非典期間,北京市教委開通了“課堂在線”,供學生在家上網自習。北京外國語大學等一些高校和培訓機構也相繼開通了網絡課程。 同時,號稱“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在 2003 年首次採取了網上洽談方式。

在涉及利益犧牲的時候,讓線下的一方主動走向線上是何其困難的一件事,但傳染病把這個進程大大加速了。17 年後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接管了一切產業,我們躲在家裡的時候可以看網劇、打手遊、看直播、網購、視頻聊天了。

歷史的變革往往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進行。在人類徹底消滅新冠病毒的那一天,世界一定會變得和開始時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