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大家从小到大在影视或者小说动漫里看到的,可化人形,各个都是娇艳如花,美艳动人。可勾人神魂,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又有倾国倾城,常伴与帝王左右。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有没有感觉

起九尾狐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怎么看都不像

关于九尾狐正面于负面的说法:

先秦时代,狐被视为瑞兽。《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祥瑞的内涵有二。

一是为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吴越春秋》载: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 《文选·四子讲德论》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二是婚姻爱情之兆。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显然同时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诗经·有狐》更是以孤独、抑郁、流浪之狐,作为婚姻与爱情失其时之人类,加以吟咏歌唱。故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从而为后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类性爱魅力,埋下伏笔。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同据《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南山经》),《吕祖全传》更有;“九尾狐食人,何其暴也,而难逃渭水熊罴之歼”。

“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蛰侄,其音如婴儿,能食人。”(《东山经》)郭璞注:即九尾狐。大量的食人记载彰显了九尾狐作为祥瑞同时另一面的凶恶。

此外,在经历千年流变后的九尾狐不仅食人的形象越发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妓形象,不仅如此在元代时更成了奸诈的代名词。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历史中也有记载关于九尾狐的记录---

先秦

《山海经》就记载了青丘与九尾狐,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在很多的古籍中屡屡被提及。

据《山海经》中《海外东经》所记载的青丘位于朝阳谷之北、黑齿国之南《大荒东经》中记载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归藏·启筮》中记载黄帝杀东方九黎族首领蚩尤于青丘。” 因此说青丘位于中原地区的东部,青丘顾名思义是以丘为地貌的地方。据《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

但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涂山氏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

上古时代中的九尾狐象征着祥瑞,其音如婴儿,能吃人。实际上,九尾狐在先秦时略有巫术性形象,至汉代才转为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六朝时期风气逐渐转变,唐代之後逐渐没落,再度转回负面形象。

汉唐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汉代,在符命思想影响下本为图腾神之一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成为祥瑞的象征符号。

如《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这些说法大致上是说,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好,那九尾狐就会出现而报祥瑞。

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和《艺文类聚》卷九九所引《吕氏春秋》佚文记载,大禹来到涂山——

据考在今河南嵩县,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并听见涂山人唱歌,说“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立成室,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娇。涂山氏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物的部族。

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实在是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南北宋

儒林公议:九尾狐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

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著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元、明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武王伐纣书、封神演义之中,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

妲己的结局是在武王克殷后被姜太公用降妖镜逼住现出原形,然后把她装进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原来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拨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

有趣的是妲己被斩时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写,比《武王伐纣书》更为生动细致。小说极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娇滴滴”地把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最后还是姜子牙用宝贝葫芦取了她的首级。

《封神演义》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来关于淫妇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观念推向极致,也把女色禁忌观念和“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祸观念推向极致。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

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淫荡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看完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心里怪怪的,不知道你们怎么样!自我感觉还是喜欢神话里出现的那种九尾狐,嘿-嘿---

真像!山海经之九尾狐「另,你们怎么看」

我可爱不

九尾狐是否存在于世 (单选)
0
0%
若隐若现
0
0%
子虚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