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秘诀

一位从事10年质量管理工作的同仁,总结出“退”、“实”、“细”三大秘诀,确实厉害。08年那会儿,自己做了品质部经理,要自己组织内审、应对外审,才真正开始去理解体系的具体要求,有了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真的理解了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但好景不长,周围的情况又让我陷入了迷惘。那些年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没多少管理经验的沉淀,对体系的理解就是文件、记录和证书。加之很多审核机构为了自己的业务,放弃了审核原则,一个百多人的厂,两个小时全部审完,车间中就拍一张照片,审核费照拿,证书照发,......让人越来越看不懂,质量管理体系到底怎么了?

2007年的时候,进入了深圳一家药包材公司,因为企业实行药品企业的管理制度,面对的又都是管理规范的药品企业,质量体系管理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重视,几乎所有为了规范体系管理的要求都会得到老板的认可,结果不到两年时间,愣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体系框架,虽然不细致,但运行流畅,后面的质量投诉也大幅度的降了下来。这一次,让我真正对质量体系管理产生了尊重。

这些年来,作为品质部经理,一直兼任着公司的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运行与维护。但除过那家令自己都觉得骄傲的药包材企业外,其他的企业中体系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我的职责也就是每年编制一些内审资料,应对外审而已。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秘诀

无奈之余,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一定要把体系管理当成一项单独的工作内容呢?在达到审核通过、取得证书的同时,这也是一种管理工具呀!完全可以和其他管理方法一样灵活运用呀,没必要全盘照搬。想通了之后,这几年一直沉浸在管理方法研究中的我又心动了,一段时间下来,还真给摸出点门道。总结出“退”、“实”、“细”三大秘诀出来,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体系管理都以应对审核为主,取得一张证书证明企业的“品质保证能力”,很少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去做。加之体系管理不能像运动员用了兴奋剂一样立马见效,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所以认同的人太少。

想一下扭转他们的看法和工作习惯,难度太大。所以,采取降低要求的方式,将体系要求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要求,选择一些难度较小、见效较快的目标,由易入难,分步实施,增加可行性。有进步就是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退”。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秘诀

现在这家公司里面,混料工序是很关键的一个工序。为了加强和规范混料工序的管理,对所有影响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近30个控制点,想一下去改变难度较大,就优先选择几个重点去进行控制,如“投料的首件确认、按序号投料、磁铁清理”这三项,坚持了2个月,基本上员工也养成了习惯,问题也一下子少了近30%,这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成绩。

如果真按体系要求的那样“全面理解体系要求;全部按要求去执行、保留操作记录”,那些小学还没毕业,整天忙个不停的操作员要么急的跳脚,要么一下转不过来跳槽了,这就是“退”的重要性。一口吃不了个胖子!

“实”字诀是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避虚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借以扭转大家对体系运行“华而不实”的看法,为推动体系管理创造契机。

在这方面,要抓住企业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真正的产生原因,而这些原因的预防措施在体系中一般都会有要求,这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阐述体系要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大家去理解体系要求的意义,

因为与切身利益实际相关,大家基本上都可以接收,慢慢成为体系管理的“粉丝”。

细”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想让一个要求或规定完全得以执行,准备工作一定要细致。每个人对管理都有自己的理解,大多数人都认同:管理就是“组织/计划、协调实施、监督检查、改善”,我对管理的理解是:让抽象的事具体化;让复杂的事简单化。想做到这一点,“具体、细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每个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可能完全一样,想让大家认同一个方向,就不能让他们有任何产品歧义的机会。

经过10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当然,想做好质量体系管理会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只要沉浸其中,一定会有所感悟。相信可以找到更适用于自己的方法。千万不要为应付拿证书、搞内审、过外审这些东西所迷惑,当你真正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企业实际运转起来时,企业受益也就不远了。愿有志于体系管理的朋友越来越好,发挥好质量管理体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