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帝國的決戰,金國超過100萬軍隊,爲何一敗塗地?

哲愛豔


女真不滿萬,滿萬可無敵。

這是當初金朝還沒有建國的時候,女真人率領7000騎兵擊破遼國80萬大軍說的一句口號,完顏阿骨打用他奇蹟一般的軍事指揮藝術擊敗了遼國80萬大軍,並且建立了金。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去不到20年,當岳飛率領岳家軍進攻北宋前首都汴京的時候,金朝只有一位統帥拿的出手,這就是完顏兀朮。

美人鄉,英雄冢,酒肉地,君王墓。沒有辦法真正忠於戰爭,並且為戰爭付出一切的將軍,要麼因為權力的紛爭被清洗掉了,要麼戰死在前線,而留下來的那些人則更多的是貪圖於享受,不願意用自己的性命去為自己的國家奮鬥,這就是俗稱的不想被最後一顆子彈撂倒。

但是即便如此,金朝憑藉掌握天下最為富足的中原之地,還有再加上之前的老底子,也可以擁有百萬之眾,仍然還是北方第一霸主。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遇到了崛起了成吉思汗,還有蒙古人!

所有人都覺得成吉思汗這個人特別的具有傳奇性,因此都把野狐嶺戰爭的勝利全部歸結在了成吉斯汗個人的身上,但是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忽略了蒙古人這三個字的作用。

20萬蒙古人憑什麼縱橫歐亞鮮逢敵手?靠的就是他們在血與火的戰爭裡面歷練出來的那種戰士的本能,據非官方統計,因為蒙古人的侵略而導致搶個地球兩億多人的死亡,整個地球上的人口如同血崩一樣在下降,很難想象這批從煉獄中走出來的戰士經歷過什麼樣的戰爭的歷練,在裝備決定戰爭命運的20世紀,決定戰爭勝負的仍然是人本身。那麼在當時呢?

45萬大軍這是金朝當時對付蒙古人在野狐嶺所使用的全部軍隊,蒙古人只有十幾萬人,看似這個戰爭似乎是要以人數眾多的一方獲勝的時候,統帥對於戰爭的決定性又再一次凸顯了出來。

驗證裡面楚雲飛曾經在病床上面替大家分析了一波成吉思汗當初進攻南宋所使用的戰略包抄,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成吉斯汗優秀的戰略意識,以及對於整個戰爭佈局的把控。這一點在成吉思汗成長的路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偏偏這一回,金朝的統帥在成吉思汗面前就像一個弱智一樣,他活生生把45萬大軍拆分成數個小部隊,然後在不同的地方把手這樣的話,成績思汗的蒙古軍隊在面臨著敵人進攻的時候,局部上面還擁有著兵力上的優勢,尤其是在野狐嶺,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先針對金朝統帥的位置發起突擊,集中全部兵力,爭取一舉擊潰金朝的45萬大軍的中樞結構。

除此以外,剩餘的機動部隊在外圍進行機動調離其他金朝可以機動作戰的部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使得金朝的統帥部再也和裡越來越孤單。

並且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人,與其說他們是人,不如說他們更像是狼。聞著血腥味兒,他們就絕不撒口。當時登上也湖嶺的時候,由於山地的原因,騎兵不能夠,起碼進行作戰,蒙古兵全部走下戰馬,用步兵的方式跟敵方對學,機會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機會的人才能夠成功。這場戰爭也以蒙古人的勝利作為的終結。

雖然說並沒有徹底的剿滅金國,但是對於成吉思汗來講,他們正面所面臨的最大敵人已經消失了,接下來更多的是要好好的規劃如何實現它的那種不侷限於蒙古這個高原兒,要征服全世界的夢想。


漩渦鳴人yy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金國50萬大軍慘敗野狐嶺,輸的並不冤枉。

無論指揮官的指揮、整體戰略、具體戰術還是士兵作戰能力,蒙古人都是完勝。

野狐嶺戰役前,金軍有45萬軍隊,蒙古人有10萬。

但金軍指揮官極為弱智,幾乎相當於外行。

當時金軍戰鬥力、組織、鬥志都不如蒙古人,有的是兵力的優勢。

正確的作戰模式,要麼集中優勢兵力,和10萬蒙古大軍決戰。

要麼就是分兵一部分駐守要隘,消耗蒙古人的實力和補給,同時集中幾十萬精兵準備最後的決戰。

但金軍指揮官完顏承裕,莫名其妙的將主力部隊分散成幾股,分散駐守各地。其中,15萬人作為後衛,根本不在一線,不能及時支援。

這樣,不但金軍基本處於光捱打不能還手的局面,還讓本來優勢的兵力蕩然無存。

一種說法是,金軍中大部分其實不是女真人,而是漢人。漢軍其實無意為女真人賣命,軍心不穩。完顏承裕怕將幾十萬大軍集中在同一個地方,讓漢軍有力量篡權反咬。

所以,他不但將45萬大軍分散,甚至在野狐嶺的20多萬部隊也分散駐守各處,沒有集中。

這是智障一般的戰略錯誤,簡直不可思議。

結果,蒙古人集中10萬主力,在野狐嶺進行殲滅戰。

野狐嶺的地形是山地,很多地方不能騎馬,這本來是對金軍有利。

但蒙古人即便下了馬,戰鬥力尤其是兵力非常集中。相反,防禦野狐嶺的金軍分散,幾萬人幾萬人的被蒙古人吃掉。

此時金軍早已不是滿萬不能敵的年代。隨著近百年的相對和平生活,無論是漢軍還是女真人的鬥志極差。見前軍被蒙古人殲滅,中軍和後軍就失去了抵抗意識,開始撒丫子要逃。

但又逃不出去,反而被蒙古人包圍痛擊,最終大部毀滅了。

金軍逃出幾萬人,在澮河堡剛站住腳,幾萬蒙古騎兵就殺到,結果連逃也逃不走,全軍覆沒。

此戰輸的不冤枉,名義上的45萬金軍,其中只有30萬參戰,真正和蒙古人交手的不超過20萬,也就是蒙古人的一倍,但金軍又分散各地,那也就是沒有兵力的優勢。

其餘的10萬人,根本沒有和蒙古人所長就撒丫子潰逃了,他們本來也沒有作戰的慾望,形同壯丁。

此戰,金軍損失20萬,蒙古軍損失2萬多人。

尤其,金軍損失了參戰兵力的三分之二,但潰逃的部隊還有10萬,加上後衛的15萬,仍然保持25萬規模,還是能夠繼續作戰的。

相反,蒙古軍參戰兵力10萬,損失2萬多人,相當於四分之一,也不算少,傷了元氣。

這也是成績山打完這一仗,就撤軍的原因。

他明白,一口是吃不掉金國的。


薩沙


因為金朝的軍事爛到什麼地步,今天人可能難以想象。金軍的戰鬥力下滑,甚至超過了後世的晚清。

海陵王時期(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金軍侵略南宋,但南宋對其戰鬥力不屑一顧,當時的宋人說即使在原先女真人拿手的開弓技術上,金軍已經比不上南宋軍:

虜人所射弓不過五斗,而本朝戰士所射弓多是一石或二石者。

當然不排除這是宋人給自己鼓勁誇大,但確實有類似的記錄:1170年,金朝設宴款待南宋使團,舉行了射箭比賽,結果宋方以50:7的成績大勝。

金朝滅亡是1234年,野狐嶺之戰是發生於1211年。正常來說,在這時金軍的戰鬥力應該是進一步下滑。

金軍的編制是猛安-謀剋制度,在金朝初期謀克相當於今天的連,一般為300人左右,猛安則像是團,一般為10個謀克,即3000人。

而到了金朝末年,一個謀克卻只有25人,去掉輔兵,能參戰的只有18人,而一個猛安只有4個謀克,也就是實際作戰兵力,連金朝初期的1/10都不到。

所以說金朝有百萬大軍實際也很可疑。金朝人口最多時為5600萬,其中女真人只約為400萬。佔到不到10%,這裡說的女真人口不是純正的女真人。裡面包括了投降的契丹人、渤海人以及一部分早期歸附的漢人。

當時的蒙古是動員效率最高的,在80萬人口中可以動員10萬軍隊,以蒙古人的動員效率來看,女真人核心部隊最多為50萬,但這實際是不可能的。

女真全族在這時已經高度漢化,民間已經到了連騎馬都不想學,以當軍官為恥的程度,相反女真人當時非常熱衷參加科考。

在1198年,為了鼓勵女真人學習軍事的熱情,特別規定,45歲以下的女真人,在參加正式科考前必須考試射箭能力,10箭能射中2箭就算能合格。但即使這樣,女真人一樣做不到,最後這規定到1207年不得不取消。

所以這時代,女真人真正有戰鬥力能作戰的軍隊,恐怕沒有百萬,連10萬都難說。


閉家鎖的紅楓


100萬軍隊?你確定沒在說笑?

1211年,金國和蒙古大軍在野狐嶺展開激戰,此時,金國有45萬大軍,而蒙古成吉思汗帶領的軍隊,只有9萬。彼時金國憑關據守,城高牆厚,這非常懸殊的對比,本來是沒有懸念的戰役,但是最後金國一敗塗地,45萬大軍灰飛煙滅。

此戰是金國和蒙古最大的決戰,金國投入軍隊不超過50萬。題中所說的100萬大軍,靜夜史認為指的是金國全國軍隊的總數,這個數100萬也不止。

關鍵是金國不可能將全國軍隊全部押在金蒙邊界,它的西部,有西夏、吐蕃,南部有南宋,東部有高麗。

但即便不能集中力量徹底擊敗蒙古,45萬大軍面對9萬蒙古軍隊,按說就算打不贏也不至於輸這麼慘。那麼,金國為什麼在金蒙決戰中這麼不經打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金國漢化程度太深,已經完全失去了遊牧民族的血性

朱元璋在評論元朝的興衰時,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胡虜無百年國運”!

這句話對於金國而言同樣適用。

作為遊牧民族,金國在經歷了短暫而迅速的膨脹後,也迅速走向了衰落,最終被蒙古徹底消滅。

那麼,為什麼金國衰落得這樣快呢?答案只有一個:“漢化”。

其實漢化並不是貶義詞,特別是對於落後的少數民族而言,漢化意味著他們可以學習中原先進的制度,可以迅速完成由原始部落向封建集權帝國邁進,如果沒有漢化,這樣的歷程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

但是過猶不及,特別是金國這樣無差別吸收漢人文明的做法,極易導致漢化之路的跑偏。

漢人在創造了先進的文明後,也學會了享受先進文明帶來的舒適生活,這也不可避免地被金國學了去,所以到金國建國中期,這種趨勢已經深深影響了金國人民。

以前,部落狀態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窮,所以沒什麼階級之分,有肉一起吃,有湯一起喝,你我都是好兄弟,打起仗來自然是同仇敵愾,打得敵人落花流水。完顏阿骨打2萬人打敗70萬遼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在好了,生活條件好了,開始實行漢化制度了,你我之間不是兄弟,而是上下級了,遇到打仗,我們也要學習漢人一樣哭哭啼啼,十里相送,還沒等你送完呢,蒙古騎兵就殺過來了。

所以,無差別的漢化徹底將金國廢了。

這樣的條件下,即使金國有200萬、300萬軍隊,面對剛剛崛起的蒙古軍隊也是白搭。

況且,金國此時沒有可以匹敵成吉思汗的將領。

2、金國錯誤的內外政策導致金國萬劫不復

1141年,宋金在進行了十多年的戰爭後,終於握手言和,簽訂《紹興和議》,標誌著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

局面形成後,南宋向金稱臣,金國成為中華正朔。另外,南宋每年還需要向金國進貢30萬歲幣。

由於金國實力一度很強,因此宋金的關係實際上是上下級的關係。

因為金國立國不久,風頭正盛,而南宋一如既往地孱弱,所以這樣的局面維持了很長時間,南宋對此沒有異議。

但是進入13世紀,一切都不一樣了。

首先就是南宋還是一如既往地疲軟,但是金國確實已經走上了下坡路。這樣的情況下,是該對宋金關係進行一個合理的修改了。

當然,這只是南宋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事實上,即使國力衰落了,金國仍然認為自己瘦死駱駝比馬大,碾壓南宋一口氣不費勁。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當1211年野狐嶺之戰慘敗,金國北方精銳被掃蕩一空後,金國就面臨著兩個選擇:中都旦夕可破,是退回東北老家打游擊,還是南遷躲避蒙古鋒芒。退回東北可以形成宋金夾擊蒙古的態勢,但是東北已經因為金國的漢化被金國拋棄很多年了,重拾這裡難度很大。這樣的情況下,南遷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聯合南宋,一起抵禦蒙古,唇亡齒寒,相信南宋更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金國當爹當慣了,你讓他放下身段聯合曾經的“臣子”,金國放不下那張老臉。不僅放不下,而且還一如既往地看不起南宋。

在蒙古步步緊逼的情況下,金哀宗竟然還想著奪取南宋的四川盆地作為抗蒙根據地,太不拿南宋當棵菜了。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南宋徹底被激怒,宋蒙聯軍最後徹底將金國埋葬。

可以說,正是由於金國積重難返的狀態和錯誤的內外形勢,導致了金國的萬劫不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金軍自己作死,神也救不了

女真和蒙古是中國北方最強大的兩隻遊牧武裝,他倆的對抗可以說是火星撞地球。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女真由此開始崛起。此後女真以極快的速度滅掉了遼和北宋,建立了東亞地區的第一強權——大金國。

金國在坐穩中原之後,經過上百年的休養生息,統治已是十分牢固。特別是多次擊敗南宋的北伐,在軍事上壓服了南宋,保證了南方邊境的安全。

但是,讓金人想不到是,其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南方的漢人,而是一支來自北方的恐怖組織——蒙古人。

蒙古人和契丹人應該是同宗同源,在遼代契丹人對漠北地區的遊牧部落採取極為苛刻的羈縻政策,嚴密封鎖對草原的貿易。遼政府曾多次下令:寸鐵不得北販。嚴禁鐵器進入草原,斷絕北方遊牧部落的武器來源。

但是在遼國滅亡之後,取而代之的金國對於北方的控制卻遠不如契丹人那麼嚴密。相比於遼國,金國的版圖整體向南平移了很多。特別是金初,金軍全力攻宋,無暇北顧,導致草原上的蒙古部趁機坐大。

金國在結束南方的戰事後曾派遣大軍前往北方清剿蒙古部。但面對蒙古部的游擊戰,金軍多事無功而返,最後不得已冊封蒙古部首領合不勒為蒙兀國國王。

此後,金庭對於蒙古高原諸部採取遠交近攻,分而治之的策略。拉攏塔塔爾部、汪古部、乃蠻部,打擊蒙古部。

金熙宗時,蒙古部首領俺巴孩遭塔塔爾人誘捕送往金國,然後被釘死在了木驢上,也讓金與蒙古結為了世仇。

而到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部再度崛起之時,金國已在中原立國百年,經濟文化都十分昌盛。但女真人貴族卻在常年的歌舞昇平中逐步驕奢淫逸,戰力衰減嚴重。

有人說女真人戰鬥力的衰退是因為漢化造成的。對於這個觀點我只想說:一派胡言。

漢化如果導致戰力衰退,那漢人豈不是早滅亡一萬次了。

女真人戰鬥力減弱的真正原因還是在於其本身的腐敗。女真人入主中原後,廣佔田地,坐收賦稅,奴役漢人,不勞而獲。腐敗安逸的生活讓軍事訓練日漸弛備,女真人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剋制度幾乎崩潰,不得已之下金軍只得大量招收漢人入伍。

此時的金軍早已不是當年“女真男子滿萬,天下無敵”的虎狼勁旅了。

公元1210年,在聞聽一代絕世廢柴完顏永濟成為大金皇帝后,鐵木真斷絕了與金國的關係,並在次年統兵10萬南下伐金。

(死神一般的蒙古大軍)

探知蒙古人南下後,金國也隨即調集45萬大軍前去迎戰。金軍前期主帥獨吉思忠在為針對蒙古的騎兵優勢,在內蒙古一代組織70多萬民工挖掘了一條長300公里的界壕,試圖阻擋蒙古人。

界壕是由土牆和壕溝組成的簡易長城,其牆高有5到6米,壕溝寬約30米,看似工程量很大,但是這個工程是修在一馬平川的大草原上的,更本無法阻擋蒙古人優勢兵力的突防。

而金國派去談判的契丹使者也早被蒙古人收買,金軍的佈防蒙古人已是瞭如指掌。

此後,鐵木真分兵三路向金軍發起進攻,其中兩路佯攻,他本人則率主力進攻烏沙堡方向,輕鬆突破了金軍的界壕,對此金兵只能迅速回撤。

金主完顏永濟在得知戰況後大為震怒,立即派遣完顏承裕代替獨吉思忠擔任統帥。

完顏承裕接任大軍後,放棄了撫州以北的所有據點,將決戰地點選在了今天河北燕山一代的野狐嶺。這裡山脈高聳,是限制蒙古騎兵的絕佳之地。

(圖中箭頭所指的地點就是野狐嶺)

很快,金軍以胡沙虎主軍、完顏兀奴為監軍、定薛為前鋒、完顏承裕繼後,合軍30萬,外加15萬機動部隊,一共45萬精銳部隊,完成了至野狐嶺的部署。

但可能是吃錯藥的緣故,完顏承裕將40多萬大軍分置在各個要地把守,致使金軍兵力分散,讓蒙古人可以在局部形成了對金軍兵力優勢,而此時周邊山地反而成為金軍互相支援的阻礙。

瞅準敵方弱點的鐵木真率先發起進攻,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不斷向前突進,但由於山地限制,蒙古人只能下馬步戰。

但即便如此,蒙古軍戰力依然爆表,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蒙古軍前鋒木華黎部一路衝殺,直向完顏承裕的中軍大帳殺了過去。

而此時的完顏承裕已經基本喪失了對其他部隊的調動能力,中路已然是奔潰。

對此完顏承裕只得放棄陣地,後退蒐羅殘兵,退至澮河堡一帶。

鐵木真當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給敵方已喘息之際,迅速驅兵殺到,蒙金在澮河堡展開了決戰。而這時的金軍已是處於崩潰的邊緣,士氣低落。面對殺紅了眼的蒙古人金軍是全軍覆沒,完顏承裕僅只身逃脫,野狐嶺之戰以蒙古人的完勝而告終。

野狐嶺獲勝之後,蒙古軍抄掠整個長城以北,並攻破居庸關進攻金中都。不過在中都軍民的頑強抵抗下,蒙古軍受挫於中都城下。

鐵木真眼見破城無望,為了避免遭到金國援軍的包圍只好就此返回草原。

野狐嶺之戰可以說是改變世界歷史的一場戰役。經此一戰,血腥、野蠻、殘忍的蒙古人一舉崛起,而在東亞唯一能制約蒙古鐵騎的大金帝國也就此衰敗,開始走向滅亡。

不過受死的駱駝比馬大,金國立國百年,人口多達5500多萬,並坐擁百萬大軍,絕對不是蒙古人能一口吞下的,蒙金戰爭前後也是打了20多年,金國才在蒙宋的夾擊下滅亡的。

假設一下,若是金國不滅,對於東歐、西亞和南宋而言都是件莫大的幸事。(註明:南宋聯蒙伐金是迫不得已,也是金國一手造成的)

(在整個11世紀的亞歐大陸上,蒙古人就代表著死亡)


千佛山車神


《元史·太祖紀》記載,成吉思汗臨終時曾留下遺言曰:“金之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馳援,人馬疲敝,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 。這是成吉思汗伐金16年的經驗教訓之總結,他希望其繼任者利用宋、金間累積已久的矛盾,借道宋境攻金,把用兵的重點轉移到金國西南,然後直搗金都汴梁(開封)。

1229年秋,窩闊臺即大汗位,從幼弟託雷的手裡接過原屬成吉思汗的護軍萬人以及象徵大汗一切權力的蘇魯錠長槍。即位不久,他便欲繼續伐金,完成父汗未竟之業。《蒙古秘史》記載,他對察合臺說:“我坐了父親現成的位置,別人會說我憑什麼本事。你若贊成,我們去伐金如何”?察合臺當即表示同意。就這樣,窩闊臺即位一年後便迫不及待地親率蒙古大軍南下攻伐金國。

窩闊臺發起的滅金之戰,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臨終前制定的方略。《元史》記載,公元1330年秋高馬肥之際,蒙古軍大舉南侵,大軍進入山西境內 ,一舉攻破了天成堡等要塞,後強渡黃河,並連陷蒲城、韓城等軍事重鎮。

彼時,金國平章完顏合達、參政移剌蒲阿率兵守閿鄉(河南靈寶以西),以拱衛潼關,蒙古軍久攻不下,遂撤圍西去圍攻陝西鳳翔。次年正月,金哀宗兩次急詔命合達、蒲阿兵出潼關解鳳翔之圍,二人均不從命。4月,鳳翔府被蒙軍攻克,金軍被迫放棄京兆地區,將居民遷徙至河南,潼關以西的大片土地盡失。然而,潼關仍被金軍嚴密把守,蒙軍久攻難克,損失不小。

有個金國降人向託雷獻策“出寶雞,入漢中,不要一月便可抵達唐、鄧”,託雷轉告窩闊臺汗,遂被採納。窩闊臺兵分三路:大將斡赤斤率左路軍由濟南西進;託雷領右軍出鳳翔渡渭水,經寶雞入小潼關,然後假道宋境,順漢水而下;窩闊臺自統中軍自碗子城(山西澤州)南下,再由洛陽出擊。三路軍約好次年春會師併合圍汴京(金都)。之後,窩闊臺率中路軍圍攻金國河中府(山西永濟)。12月,河中府淪陷。1232年初,窩闊臺軍渡過黃河,屯駐於鄭州城外。

託雷右軍先鋒按竺邇在1231年秋兵入宋境,接連攻下宋階、鳳、成、西四州和天水軍,接著用武力攻破七方、武休、仙人三處關隘。其後快馬加鞭深入金國境內,方才派搠不罕赴宋營商議借道伐金一事。宋將張宣憤恨蒙古人不宣而戰,且無端攻破宋五州三關,於是設計誘殺搠不罕。託雷以此為藉口,縱兵攻入四川境內,蒙軍大肆攻城拔寨,燒殺搶掠。迫於蒙古軍施加的巨大壓力,駐守興元的宋將只得讓開大路,並派人引領蒙古軍出饒風關。

拖雷部右路蒙軍從金州(陝西安康)東進抵達湖北境內,連下房、均二州。12月,兵渡漢水,順利抵達鄧州境內。此前,金國朝廷已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兩軍調防鄧州,金軍在鄧州西南的禹山險要處設20萬伏兵,以逸待勞,想一舉擊潰遠道而來的蒙古軍。拖雷部蒙軍不足4萬人,金軍人數雖佔優,但心存畏怯,不敢主動進攻。拖雷見金軍人多勢眾,又佔據有利地形,便偃旗息鼓,悄悄散開隊形避開金軍伏擊圈,主力往北抄掠金軍後方,只留少數兵馬聒噪佯攻,迷惑金軍。

史載,1232年正月,完顏合達察覺到蒙軍主力轉移,害怕其乘虛進攻汴京,也跟著北撤。託雷沿路攻城略地,連下沁陽、南陽、方城諸縣,所過無不殘破毀滅。金國追兵人多臃腫,行動遲緩,數日後又糧草不濟,三軍乏食,等輾轉到了鈞州 (河南禹縣)地面時,已人困馬乏,士氣低落。

蒙古軍早已在此列陣以待,但戰術靈活的託雷並不與敵正面接戰,而是派小股騎兵不停地襲擾,使金軍無法休息 。託雷實施拖延術,以等待窩闊臺親率的中路大軍前來會合、支援。此時的窩闊臺已經攻佔鄭州,他已派人和託雷取得聯繫。該年正月14、15兩日,鵝毛大雪從天而降,寒冷刺骨,金軍缺衣少食,飢寒交迫,困在距鈞州20裡的三峰山腳下,大軍進退失據,士卒面無人色,口出怨言,基本喪失了戰鬥能力。

慣於寒冷氣候的蒙古軍則裝備較好,而且蒙古軍作戰從不需要後勤補給,常以馬乳、馬肉甚至馬血為食,窩闊臺派來增援的1萬餘騎兵也已趕到,託雷大手一揮,下令蒙古軍奮勇出擊,金兵一觸即潰,紛紛逃命 。史載,是役蒙軍奮擊金軍“大破之,追奔數十里,血流被道,資仗委積,金之精銳盡於此矣”。三峰山之役,金國數十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金平章完顏合達在逃往汴京的路上被蒙軍俘虜。參政移剌蒲阿率數百殘兵逃入均州城,不久城陷被殺。

三峰山戰役結束後,形勢急轉直下。金哀宗調潼關守將徒單兀典、完顏重喜等率兵來援。徒單兀典等人慾救鄧州,一路不斷遭蒙古軍截擊。到河南盧氏縣以北時,被蒙軍主力圍困,完顏重喜意志崩潰,率先投降,旋即被殺,不久,另兩位主將也被蒙古軍擒殺,十餘萬金軍不戰而潰,被殺以及失蹤者不計其數。之後,河南十餘州郡均被蒙古軍攻佔。至此,金國一百餘萬的常備軍幾乎全數灰飛煙滅。潼關援軍被殲滅後,金都汴京被蒙古人圍得象鐵桶一般。4月,窩闊臺、託雷北返避暑,留速不臺圍攻 汴京。

蒙古軍圍攻金都16晝夜,城中守軍奮勇抵抗,給蒙古人造成了巨大傷亡。之後,議和不成,蒙軍繼續圍困汴京。數月後,城中糧盡,又鬧瘟疫,死亡90餘萬人,以致“京師人相食”。金哀宗見汴京已無希望,於是在1233年春天率部分大臣逃往歸德。不久,留守的元帥崔立殺死樞密院副使完顏奴申,獻城投降,速不臺率軍入城。

金國末帝哀宗在歸德堅守數月,因悍將專權跋扈,內部矛盾重重,加上城中又鬧起了糧荒,故而又逃奔蔡州(河南汝南)。經過幾年苦戰,蒙古人也深感疲憊,於是計劃聯合宋朝一起伐金。1233年9月,大將塔察爾率蒙古軍逼近蔡州,他們在城外掘壕築壘,日日耀武揚威。11月,宋將江海、孟拱領1萬人馬抵達蔡州,還給蒙軍運來30萬石糧食。此時,坐困愁城的金哀宗見敵我力量如此懸殊,自知無力迴天,決心以身殉國。

《元史》記載,1234年2月19日(金天興3年正月初9),蒙古軍攻破蔡州西城。當晚,哀宗傳位於宗室承麟。第二天,宋軍已攻入南城,金軍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金軍殘兵幾乎全部英勇戰死。金哀宗見大勢已去,急忙懸樑自縊,即位才一天的承麟被亂兵所殺,立國長達120年之久的大金名實俱亡。


鐵馬冰河wu


討薪引發的血案:蒙古的覺醒

契丹人的政權在漠北的統治一直很穩固,同為遊牧部落的室韋部落的勢力,在契丹同宗的關照下,逐漸發展壯大了起來。

後來遼國很快被女真人滅國,休克死亡,殘存的契丹人勢力沒有退往漠北,號令各個遊牧部落民再開戰場,而是橫絕沙漠,不遠萬里西遷,建立了西遼,室韋部落開始聽從金國的號令。

女真人認為他們是繼承了遼國的政治遺產,可以自由徵發這些部落民打仗,不必付出成本。可在這些部落民眼裡,金人顯然還不是遼國的繼承者。因此,部落民團結起來,成立了蒙古汗國,要求打仗給錢,開始組團向女真人討薪。

蒙古汗國合不勒汗經過1135年-1147年的12年金國的爭鬥,雙方互有勝敗。有過一段時期,女真放著南宋不打了,專門進攻蒙古,希望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家門口的威脅——當時的女真金國的首都是上京城,在現在的黑龍江省,距離蒙古人的大本營很近。

以金國初期的精兵悍將,蒙古人在對抗中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但是金國並不能徹底消滅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遊牧奇兵,反而幫他他們打出了一個統一的部落政權。

公元1147年,雙方達成合約:金國割讓西平河以北的27個堡壘給蒙古,每年給牛羊米蔻,冊封合不勒當蒙古國王——此為蒙古第一汗國,金國學會漢人的冊封制度了。

雙方的妥協都不是真心實意的,因此條約在簽訂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是廢紙一張。合不勒汗隔年就病死了,金熙宗也因內部政變被殺。雙方都換了領導人,都在鞏固內部,因此消停了一段時間。

俺巴孩繼承了合不勒的大汗位後,蒙古部由於和塔塔兒部發生嚴重鬥爭,而金朝向塔塔兒部提供支援,利用塔塔兒部消弱和分化蒙古部,結果俺巴孩被塔塔兒部抓捕,並被交給金朝,最終俺巴孩被金朝釘在木驢上受折磨而死。

自此蒙古與金結下世仇。

蒙古第二汗國:鐵木真中興

此後金國不敢大意,不管南方戰事如何,每隔三年都要到草原實行“減丁”政策,並且分化瓦解蒙古各部落。最終蒙古第一汗國在鐵木真幼年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爾人毒死,部眾離散,宣告滅亡。

鐵木真作為黃金家族後裔,其童年很是悽慘,部眾都被瓜分,還被族人追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好幾次都差點死掉。在蒙古草原戰火連天的歲月裡,鐵木真躲過了這個劫難,茁壯成長。

在他成年後,利用他父親的關係,逐漸收服之前散落的部眾,勢力稍振。此後的20多年,鐵木真在草原這個勢力之間不斷遊走,終於坐大,在降服了各路敵人之後,被推舉為蒙古人的共主——成吉思汗。

鐵木真的蒙古汗國規模更大,有95個千戶,加上貝加爾湖北岸的林木中的百姓,有超過100萬人口。以遊牧民族特有的動員機制,可以動員最多20萬軍隊。


與之同時,金國在金世宗、金章宗治下,國勢漸達鼎盛。金章宗泰和年間人口最盛,總人口超過5600萬,以猛安、謀克為主的軍事制度,可以徵發100萬軍隊。

就在10多年前,金章宗時,金國還經常派遣軍隊深入草原,縱橫幾百裡,逢人就殺。在草原靠近金國邊境的地區,以重金收買了汪古部,讓其在草原各部落中製造仇殺。到了1208年,金章宗去世後,因為無嗣,他的叔叔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

使者到達汗庭通報消息,鐵木真語氣輕蔑,拒絕效忠——由此揭開了蒙金戰爭的序幕。

經過數年的準備,鐵木真逐漸整合了內部,把草原各部團結在一起,形成了統一的蒙古,並與汪古部等聯姻,斬斷了金國伸向草原的觸手。

帝國對決:遊牧與農耕的戰與和

公元1211年4月,成吉思汗率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個兒子出兵伐金。這次成吉思汗共集兵力10萬餘人,浩浩蕩蕩南下,進入金境。

這是一次正面開戰,金國方面深知事態嚴重,調兵前往前線,築城烏沙堡,嚴加防守。成吉思汗久攻不下,損失慘重。當時,蒙古軍隊並沒有後來被傳說的神乎其神一樣的戰鬥力,野戰騎射是其看家本領,但是攻城能力實在不行。

在死傷了很多蒙古士兵後,鐵木真分遣部分軍隊,繞道迂迴,最終攻破烏沙堡,進軍至野狐嶺。

金軍守將匆忙建立防線,雖然同樣給蒙古軍隊造成了很大的殺傷,鐵木真計無所出,甚至一度眩暈,但憑藉著堅強的作戰意志,蒙古人最終攻下了野狐嶺。

野狐嶺一線金軍,雖說人數眾多,卻被連綿不斷的山頭所阻隔,卻只能在別的山頭眼睜睜的看著野狐嶺被蒙軍攻破。蒙古軍從而撕開了華北平原北部防禦體系的缺口。

蒙古騎兵斥候出現在金國中都城外圍的軍都山,中都城下令戒嚴。後來成吉思汗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1214年3月,成吉思汗集兵中都城下,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

1214年7月,金宣宗完顏珣以國危兵弱、財用匱乏,不能守中都為辭,決議遷都汴京。

成吉思汗以金朝遷都是對和議無誠意作為藉口,再次進攻中都。這一次蒙古人圍城打援,打了半年多,終於攻下了中都,切斷了金國南北的聯繫,使得東北生女真及其他效忠金國的部落,轉而效忠蒙古。當時的東北境內存在有東遼(契丹人)、東夏等國,後被蒙古逐一收服,經過自此領土減半,戰略迴旋空間減少,戰略態勢更趨被動。

(丟失中都後的金國疆域)

此後金國國勢日蹙,領土不斷被蠶食,以致於侷促與河南、陝西一帶。

在金國存亡的關口,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金國由此獲得了難得的幾年喘息之機。然而此時的金國,北上恢復了一些因蒙古兵少戰略放棄的土地之後,竟然執行了“北失南補"的策略,以金國好不容易重新拉起來的隊伍向南宋開戰。

當蒙古再次回師時,金國雖然新組建了忠孝軍,也對蒙古人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在南宋和蒙古的兩面夾擊下,金國步步落敗,無力迴天。

(三峰山之戰,金國失去最後的精銳力量)

1232年的三峰山之戰,15萬金軍主力盡沒,金國只有蔡州一地。直到此時,金國還在幻想用三峰山潰敗後收集的散兵遊勇,佔領南宋的四川,再現三國時局面。

1234年,蔡州城破,金哀宗殉國,金國滅亡,立國凡120年。

女真:漸漸遠去的民族

金國之所以擁有百萬軍隊,卻難敵蒙古,其原因有很多。

一,金國高層的腐化墮落。

立國之初,金國的軍事人才非常豐富,太祖、太宗兩系人才輩出,所以才能摧枯拉朽,滅亡遼國和北宋。滅亡北宋後,金國高層迅速被南朝的風土生活所吸引,開始了奢華起來。金國立國時的艱苦奮鬥精神消磨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皇室之間的權利爭鬥,並且釀成了多次慘案,消耗了王朝的元氣。後期的金國皇帝多數附庸風雅,以書畫、文學、藝術為榮,在1193年後,已經徹底漢化,成為了中國眾多小農經濟的封建王朝中的一個。

二,尖銳的民族矛盾。

金國立國時,從關外遷入猛安謀克,強取豪奪,使得中原大量的農民變成了農奴,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金國境內一直叛亂不安。紅襖軍起義,金國直到亡國也沒有撲滅。由於女真人少,在侵略南宋時,軍隊早已不敷使用,原有的女真奴隸主、封建貴族也不願從軍,金國不得不從契丹、漢人中籤發軍隊。這些軍隊的忠誠度不高,經常發生叛亂。後期金國完成了封建化,面臨著嚴重的內外交困的局面,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不再禁止與漢人通婚。效果也有,金國後期能夠堅持這麼久,與契丹、漢人等民族的武裝力量的支持有關,但已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了。


三,軍事能力迅速下降。

軍事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單兵作戰能力及戰略戰術能力。

金國後期完成了封建化後,猛安謀克們解決了生存危機後,已經不習弓馬,不識文字。為此,金世宗還特地下詔,要求貴族子弟要習練弓馬,然而於事無補。金國皇帝選拔禁衛軍要從貴族子弟篩選,卻無一合格。金國軍隊的銳氣,在1139年時已消彌不見了。其時,金兀朮哀嘆:“南朝士兵戰力漸強,我軍戰力漸弱,幸而南朝未知也。”

在此時,南宋王朝的軍隊經過戰爭的洗禮已經可以在野戰中擊敗金軍主力。從上京遷都到中都後,金國已經穩固了在北方的統治,廢除了傀儡政權齊國後,金國已經能夠簽發60萬大軍了。正是這些軍隊的存在,才保證了金國軍隊戰鬥力下滑後,也然能夠維持百年的原因。南宋政府在金國軍隊戰鬥力下滑,北國統治尚未穩固的1137年前,且北方有百萬義軍等待王師北返,本來有北伐良機,卻都錯過了。

金國的封建化除了對金國的財富增加了很多之外,其戰略上的弊端也顯現了出來。金國的各地封建主,都是既得利益群體,因此金國的戰略從章宗時的積極防禦,到衛紹王時的消極防禦,再到宣宗朝的退卻防禦,始終不能形成機動優勢兵團,陷入被蒙古軍隊各個擊破的被動局面。此時的金國,類似於漢唐時的中原王朝,對於遊牧部落,能夠戰而勝之的根本原因,是以機動對機動的戰略對付遊牧民族的游擊戰略。被動防禦,只能坐以待斃。後期的金國也學會了用長城來抵禦蒙古軍隊的襲擊,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擅長。

四,金國統治之術生疏。

契丹人能夠控制漠北草原200多年,而女真人立國時就與蒙古人摩擦不斷,以致於形成世仇。契丹人率先採用了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在燕雲十六州等漢地,實行漢制;在北方草原,實行可汗部落制。遼國對蒙古高原的控制相當穩固。而金國對草原文明、漢文明一直存在有兩種路線之爭,被稱為保守派的遊牧派系和激進派的漢化派系,兩個派系在朝中互相攻訐,讓金國在具體的國策中不斷調整,有所捨棄,因此漢化的進程斷斷續續,與遊牧部落的衝突也是經常發生。金國立國之初的1135年,就與蒙古第一汗國發生了戰爭。經過半個世紀的纏鬥,消滅了蒙古第一汗國後,使得蒙古草原再次陷入紛亂之中。然而僅僅30年不到,鐵木真再次統一了蒙古,金國對蒙古草原沿用以往封建王朝的鐵血政策引發了嚴重的後果。實際上,只有清王朝在綜合了歷史上各個朝代經略草原的經驗和教訓後,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入手,才解決了這個難題。

五,金國國運衰微。

國運、氣數這些東西很難解釋清楚。像是天地元氣一樣,一個地方突然就會形成眾多牛人扎堆的地方,再出現一個領袖,就能順勢而起,興亡繼絕。歷史上,劉邦起家時的豐沛、曹操起家的潁上、隴西李家、東北阿骨打、漠北的鐵木真還有後世的淮右朱元璋等都像是神蹟一樣的王侯將相聚集地。而過了一段時間後,這片地方就又歸於平寂,默默無聞。可能是金國起家時,神蹟太多,消耗了太多的好運氣,所以在金國晚期,就經常出現各種戰略戰術失誤。金國士兵雖然戰鬥力下滑,但初次與蒙古軍接戰時,不落下風。在西京、烏沙堡、野狐嶺等地,蒙古軍損失很大,最後不得不用計得逞。另外,金國的都城,在一年的時間裡不斷地震,華北又發生大面積的旱災,國運更趨衰退了。而此時的蒙古,方興未艾。騎兵下馬步戰,短兵相接,都能打的下獾兒山從而讓野狐嶺防線發生崩潰。三峰山之戰,天氣突然驟變,極寒天氣,蒙古士兵都不得不殺掉耕牛,讓士兵鑽進牛腹取暖。金軍士兵15萬人因天氣而喪失戰鬥力,為3萬餘蒙古軍所乘,損傷殆盡。最後的蔡州之戰,蒙古人進攻乏力,已經糧盡,可此時南宋接濟軍糧2萬石,並有2萬生力軍加入攻城戰鬥——金國自此敗亡。


六,金國在最後關頭舉措失當。

在蒙古軍隊未取得絕對優勢前,倉促遷都,動搖國本,以致於中都失守,東北半數土地孤懸海外,被蒙古軍隊蠶食,金國實力大損,從此不能從側翼威脅蒙古老營,陷入被動挨打。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思統戰,卻與南宋在南線新開戰場,兩線作戰,空耗國力。南宋也曾設想與金國結盟,對抗北虜,然而金國作死,自己堵上了退路。如果金國、南宋聯手,蒙古未必能有機可乘。

史家閒談:人間正道是滄桑

金朝亡國之時的慘烈,比之北宋,有過之而不及,金元之際有人詠汴京青城詩云:“百里風霜空綠樹,百年興廢又青城。”而蒙元黃金家族的後裔,在元朝滅亡後的遭遇又與金亡時如出一轍。文明馴化了野蠻,可是當新的野蠻到來,文明又顯得那麼脆弱。幾百年歷史輪迴,正應了那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下無不亡的國,人間無不散的筵席。天道有常,不為桀存,不為紂亡。金國作為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其勃興也,時來天地皆同力。其亡忽也,遠去英雄不自由。問蒼茫大地,究竟誰主沉浮?


而知而行


蒙古消滅金國的戰爭遠談不上速勝,歷時23年,蒙古大軍先後由成吉思汗、木華黎、窩闊臺三人統率才完成滅金攻略。蒙金戰爭可以說是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戰爭,除了蒙古騎兵的犀利之外,正確的戰略戰術運用、金國皇帝的昏庸等等,共同鑄就了蒙古數萬大軍消滅金國百萬大軍的奇蹟。

1、蒙古消滅金國的準備非常充分,而金國過於自大。蒙古在進攻金國之前進行了長達5年的準備,通過小規模戰爭消滅金國的附庸;收買金國戍邊將領為己用;在蒙金邊界打造後勤基地;派人進入金國領土,刺探情報,做到知己知彼等等。而金國一直無視蒙古的存在,將大軍佈置在和南宋的邊界地區;對於邊疆守將報告的蒙古大軍動向的行為不重視,反而嚴懲將領,使邊關守將離心。可以說蒙古大軍攻入金國的第一時間,金國根本沒有反應,損失慘重。

2、金國長期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將大多數人推到了蒙古一邊。金國崛起的時候過於容易的擊敗了遼國和北宋,因此根本不重視契丹人和漢人的力量,對於女真人以外的民族完全是當成奴隸對待,動輒劫掠殺戮。而蒙古人以反抗壓迫為號召,拉攏契丹人和漢族地主武裝為自己服務,比如張柔、史秉直、史天倪等人在滅金戰爭中都是戰功赫赫的人物。可以說契丹人和漢族地主武裝的加入極大地改變了蒙古和金國的軍力對比。

3、金國軍隊只會被動防守,被牽著鼻子團團轉;而蒙古很少進行攻堅戰,攻敵必救,在運動中消滅敵人。蒙金戰爭的時候金國的軍隊已經在富裕的生活中墮落了,基本上是死守在重要的城市中。而蒙古進攻金國從來沒有必須要攻下的城池和進攻路線,以消滅金國軍隊為第一目標,圍點打援、迂迴包圍等戰術屢屢被使用。一旦金國軍隊不出戰,蒙古大軍就進攻城市周邊的鄉村,劫掠財物、人口,消減金國的戰爭潛力,戰爭越打蒙古越強大、金國越弱小。

4、金國末期的國君懦弱無能、難堪大用。首先是完顏永濟為人優柔寡斷、中奸不分,當1211年蒙古第一次進攻金國的時候他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派人求和,連金國皇帝都沒有戰鬥意志,下面的臣子怎麼打;另外完顏永濟不會用人、賞罰不明,激起了金國內部的矛盾引發政變。之後的金宣宗完顏珣更扯,在勝負未分的時候主動向南方遷都,將領土拱手讓給蒙古;和西夏斷交、發動對南宋的戰爭,四處樹敵。可以說金國末期幾位皇帝的頻繁失誤,直接導致金朝滅亡。

1233年,蒙古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的協定,分道進攻金國。宋蒙軍隊協力圍困蔡州,內防金兵突圍,外阻金兵入援。蔡州被困三個月,彈盡糧絕,被宋蒙軍隊攻陷,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當狗容易做人難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遼金的衰落一起討論。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吧遼金的衰落歸化為統治者的腐敗,殊不知,經濟上被掏空,才是遼金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一開始遼金都通過與宋朝的戰爭,搶奪了大匹的物資。並且以戰養戰,軍隊實力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但是,遼國皇帝與宋朝簽訂的《澶淵之盟》,成為遼國迅速衰落的轉折點。

澶淵之盟的主要內容如下:

1.遼宋互為兄弟之國,誰家皇帝大,誰就是哥哥。

2.宋每年向遼供歲幣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易】。


可能對於澶淵之盟,大家的印象和南京條約差不多,可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宋朝與遼國打仗,每年軍費是五千萬兩,所以這十萬兩是個什麼概念大家應該清楚了。

其次,最重要的一點【自由貿易】,遼國能賣給宋什麼?宋朝無非需要遼國的戰馬,而遼國呢?宋朝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哪個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宋朝每年雖然供十萬歲幣給遼國,可是遼國還是需要購買宋朝的物資啊,而且歲幣只是給皇家用,普通百姓可沒有,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只能拿自己辛辛苦苦養的一些馬羊,去交換。

雖然後來遼金都試圖發行自己的錢幣來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可是無奈巨大的貿易逆差引發了通貨膨脹,連遼國的皇帝都覺得只有大宋的錢才是真的錢。後來金國發生的故事也和遼國差不多。

所以,國力被掏空至此,金國自然無力抵禦蒙古的進攻。


團長體育


金國軍隊雖然可能在理論上保持100萬人的規模,但在實際戰爭中則根本不可能發揮這個數字所應有的效果。這既是可觀規律所決定的事情,也是金國自身武力衰退所帶來的必要結果。

在蒙古南下中原的時代,金國的武裝貴族階層已經在大體上失去了以往的尚武善戰之風。由於在消滅遼國和北宋的戰鬥中太過順利,金國的女真貴族一下子擁有了超過自己想象的財富和權力。這讓他們很快就過上了舒適而安逸的生活。僅僅一代人後,戰鬥力就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這從他們後來與南宋的數次戰爭表現就可以看出。雖然南宋的北伐軍經常會被擊退,但金國軍隊本身也不再具備南下的實質性威脅。

另一方面,金人在入主中原之後也出現了大面積的漢化特徵。比如非常有名的皇帝金章宗,就絲毫沒有完顏阿骨打時代的軍人帝王氣質,倒是同被俘虜的宋徽宗有很多共同之處。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很多女真貴族成為了書法和繪畫好手,也是優秀的詩人和儒家經典信徒。但對於如何指揮軍隊,或是自己上陣殺敵,都沒有心理準備。


所以,金國與其說是一個女真人建立的異族帝國,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淮河以北的宋朝再世。帝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失去了封建軍事貴族所構成的核心,僅僅是以大量的徵召民兵為主力,依靠數量來尋求安全感。用這種軍隊去對抗黃金家族世時代的蒙古人,無異於以卵擊石。哪怕在外表上看似龐大無比,也會在明眼人心中顯得是破綻百出。

著名的野狐嶺之戰,就是金國武裝力量水平的大暴露。過去以強悍騎兵見長的女真貴族,只能用大量的徵召苦力去修建漫長的防禦工事。希望依靠自然與人造的障礙,抵消蒙古騎兵的優勢。因為一旦北部山麓的防線被突破,內地的很多城市將面臨被包圍的威脅。


但如此漫長的防線,總是百密難免一疏。蒙古人的騎兵部隊,儘管在攻打設防營地時會感覺很不舒服。但卻可以不斷尋找到防禦薄弱的緩解,再集中兵力去形成突破。在數量差距並不很大的情況下,女真人的徵召步兵,幾乎沒有抵抗住蒙古武士的能力。

哪怕是金軍在總數上號稱百萬,也不得不將兵力平鋪在類似長城的防線各段。巨大的前線兵力又需要不斷提供補給,避免飢餓和隨之而來的士氣低落。所以,金軍還必須建立漫長的補給線,用大量的人力用於運輸和保駕護航。這些苦力完全會被算入金軍行列,卻不可能出現在一線戰場上。


蒙古人則避免了金國上下所面對的所有問題。依然保留部落政治架構的他們,主要派遣居於社會上層的武士出戰。武士們還會帶著自己的核心侍從一同出征,充當諸如輕騎兵之類的輔助力量。加之成吉思汗已經豎立了無上權威,並迫使幾乎所有部落都聽從自己的指揮號令。所以蒙古軍隊更像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龐大的金軍則只是瀕死的殭屍。

當蒙古人成功的在野狐嶺取得了突破,金國的整條方向就宣告瓦解。因為各段方向在實際上沒有預備隊設置,幾乎全部是一線平鋪。只要蒙古人突破一點,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從後方進行來回機動。金國人也就只有放棄原先的位置,嘗試再重建一條漫長的土木工事。但在平原地區的潰退,很容易成為蒙古人策馬追殺的目標。


所以,在野狐嶺的抵抗被瓦解之後,金軍在東北方向上的抵抗也就宣告破產。縱然有百萬大軍的虛指,也經不起疲於奔命的消耗。戰爭的勝利,也從不可能依靠平湊沒有質量的人數,來獲得任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