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又到一年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佛教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佛陀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有着不解之缘。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佛教传入中国,改变了早期佛教持钵行乞的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僧人们建寺而居,置地自种。寺院常建在这些山势奇特、林深木茂之处。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寺院建在幽静的山林之中,一方面利于僧人修行。又由于文人与僧人交游往来,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适意会少的生活,又可以超脱“红尘”,有利于文人“澄怀观道”,甚至还包括希冀延年益寿的生理需求在内。唐以后的禅宗,更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禅师们常常沉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生命的真话。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对少室山,群山环峙,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林木茂盛,景致幽雅。因其位处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正如清景日眕《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除此之外,“丛林”还是寺院的雅称。 

中国的寺院又成为丛林,和树有密切的关系。《大智度论》卷三:“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后泛称寺院为丛林。

种树爱树,自古就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以树来舒服内心的境界,最着名的公案就是五祖弘忍门下神秀和慧能的偈颂。弘忍禅师准备传法给门人,验其功夫,于是就命大家写出体悟的境界。神秀大师写的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临济宗义玄祖师当年也在寺周围种了许多树,人问:“深山里种许多树干吗?”义玄答:“一为山门添景致,二为子孙树榜样。” 

后来,很多寺院还以树命名,如庐山“五大丛林”中的万杉寺,重庆双桂堂、广东六榕寺、河北柏林寺、长沙松柏寺、石家庄白果寺、天津蓟县桃花寺、成都白杨寺等。

最主要的,佛教的修行也和树有很密切的关系。僧人们习惯在树下经行,树下打坐,甚至睡觉。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也离不开树。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的树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以,“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

五树就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这些树木因独特的形态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菩提”意为“觉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高榕的果子虽然较小,但结得特别多,果熟时枝头无数小果如同红色的珊瑚,引来了多种鸟兽争食,热闹非凡,真是“动物的天堂”难怪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长诗《厘俸》中说它是“附有神灵”。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也就是用贝叶棕之叶片制作而成的。有人认为贝叶棕是一种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标记树。只要是热带地区,哪里有佛教,哪里就有贝叶棕。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槟榔树的外貌与椰子树相似,高干挺拔,枝叶迎风,清秀可爱。槟榔的果实可食,南方一些地方人民,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愈嚼愈香,醇味醉入。槟榔也是一种药材,有止泻治痢、杀虫去积等功能,别名“洗瘴丹”。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糖棕也称为砂糖椰子。人们喜欢用小刀刻划花序,然后花序汁就会顺着刀子流向桶里,其汁液十分甜,像砂糖一般。一个花序可以产出4小桶甜汁液。糖棕的羽状叶片常年油绿,巨大而稠密,犹如天然的华盖,遮挡住热带炽热的阳光;又好似一支支绿色的大绿伞,给人们一片凉爽的绿荫,可作庭院成片栽种。

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植树节也要涨姿势

所以,在寺院能种植一棵菩提树,哪怕只是挖一锹土,浇一瓢水,都跟阿弥陀佛结上了法缘。愿我们所种植的菩提树福荫广大,清凉一切众生!通过植树,启发我们建立对佛教的信心,以正直之心,广修六度万行,成就诸佛一切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