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處世智慧:三要,三不要


《鬼谷子》處世智慧:三要,三不要


孔子說:寧為君子儒,不為小人儒。但是鬼谷子說,這世間並無不可交之人,只是方法有變、時機未到。一旦時機正好,遠近疏親都會輪流轉換,所以切記為人處事三要三不要!

1

與小人相處三要——

貪心之人,投餌誘之

雖說“無欲則剛”,但是塵世之人,又有幾人能夠做到無慾無求?

有慾望就會有缺口,而慾望是不能夠得到滿足的。對於那些貪心的人,就像釣魚一樣,投餌誘之。

前幾年興盛一時的“成功學”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隱藏在民間的“傳銷”、“直銷”也是不離其宗——無限地擴大一個人的慾望,當此人被慾望洗腦,便會主動上鉤。

這便是:“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

一旦得知對方有某種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興趣;如果對方厭惡什麼,就要加以避諱以免引起反感。

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

膽小之人,以威壓之

對於膽小的人,擺事實講道理反而行不通,因為道理他都懂,就是做不到。

這樣的人,應該以威壓震撼,但是威迫和安撫要有張有弛,這樣才能做到:“怒而天下懼,熄而諸侯安。”

災禍之人,守身避之

對於那些主動招惹災禍的人,要學會明哲保身,避開他的鋒芒和影響,才能免遭禍害。

《鬼谷子》處世智慧:三要,三不要

2

為人處事三不要——

重用之人,不可至信

歐陽修說:“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但是鬼谷子卻說:“重用之人,不可至信”。

都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用人要用人之長。”在專業的領域裡面,用人不疑是相對可行的,因為這種做法會節約很大的成本。用人就用人之長,不用去質疑他的專業能力。做到人盡其才,將人才安排到適合他的位置。

但是一旦涉及非常重要的決策,便不能真正的拋出所有底牌,這就是“不可至信”。

這種“疑人照用”的做法,不是說就要對他們充滿“懷疑“和“不信任”,從而讓做事的人感到束手束腳,而是應該在一定的範疇內對他們進行“約束”和“監督”。

因為“絕對的權利創造絕對的腐敗”。

疏遠之友者,不可絕交

自古以來,我們講究“遠交近攻”,因為“遠親不如近鄰”,一旦出現意外,遠水總是解不了近渴。

但是這只是時機未到,如果情境一旦發生轉變,這種疏遠便也會發生轉變,當某日突然需要幫助時,便成了“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因為長久的疏遠會讓關係愈加疏離,原來相濡以沫的故人,也會變成相忘於江湖的路人。

所以,那些因各種原因疏遠的朋友,萬萬不可絕交,時常保持聯繫,只談往事或新聞,保持應有的關心關注即可。當真正需要的時候,這些平日積累的人情,會成為救火的及時雨。

掌握分寸,人情不遠不近

孔子說:“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其實不無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太過親近而失去了對彼此的尊重心,初相識時,都會隱藏自己身上的不足,用自己的閃光點吸引對方。但是相識久了,卻開始行為放浪,放任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讓對方開始躲避。但是對方一旦因為這些個缺點遠離,又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所以,《鬼谷子》說:“掌握分寸,人情不遠不近”。

距離產生美,在與人相處中,距離感在什麼時候都應該保持,但是其中的度得自己掌握,既不會因為太過親近而產生放蕩,也不會因為太過疏遠而催生埋怨。

《鬼谷子》處世智慧:三要,三不要

3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看一個人平時的所作所為,來判斷他是怎樣的人。切記“益則親損則疏,動態守身保利。”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正所謂:“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事;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戰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

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掌握主動權,抱守中道,進可攻,退可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