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易瘋狂投資 海外的遊戲工作室就要不夠用了

騰訊、網易瘋狂投資 海外的遊戲工作室就要不夠用了

1

網易遊戲的又一項海外投資浮出了水面。

近日有消息曝出,網易已經收購了獨立遊戲開發商Jumpship少數股權,而Jumpship聯合創始人Dino Patti在一則聲明公佈了該一消息。

資料顯示,Jumpship位於英格蘭吉爾福德,成立於2017年,目前有6名員工,正在開發一款名為《Somerville》的科幻題材動作冒險遊戲。

但值得注意的是,Dino Patti此前曾是Playdead的CEO,由他所參與的《地獄邊境》(Limbo)為Playdead帶去了超過2000萬美元的收入。

這已經是今年網易第四次在海外關於遊戲的投資,而根據丁磊此前接受吳曉波邀請,參加《十年二十人》節目錄制時的透露的消息,網易還有更多的投資沒有披露。

與網易近幾年才開始陸續的用資本與海外的工作室建立聯繫相對應的是,騰訊很早就開始了類似的佈局,比如《DayZ》的研發商。

按照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接受Gamelook採訪時透露的消息,“《DayZ》的作者Dean Hall是新西蘭空軍的成員,有一次演習被空降到了荒野上,出了一些意外,最終他在荒野上晃了三天時間,嘗試生存下來。出於這個靈感,他做了《DayZ》。在三四年前我們看好這個類型的時候,騰訊就開始在這個類型中佈局。他做了《DayZ》之後,也希望做一家遊戲公司發展這個類型,騰訊投資了。”

再比如今年騰訊又出手收購了《流放之路》開發商Grinding Gear Games絕大多數股份,再比如騰訊曾收購的SuperCell在最近頻繁的收購了諸如Space Ape、Redemption Games等工作室。

在一方面投資收購大型海外遊戲公司,如動視暴雪、育碧、Bungie的同時,海外的小型工作室也越來越被中國的廠商所重視。

2

如果說騰訊入股育碧是看重了後者如《彩虹6號》這樣的精品大作,網易入股Bungie是看重了《光環》這樣的項目。

那麼收購這些小工作室,其實目的也很明確,這個可以看一些現實的案例。

今日《堡壘之夜》正式在國服啟動內測,這個現在被一致看好的戰術競技類遊戲的中國代理權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懸念的歸屬騰訊,因為早在2013年騰訊就以3.3億美元收購了當時以遊戲引擎為主要業務的Epic48.4%股份。

另外一方面的是,在網易目前的產品矩陣當中,《第五人格》已經成為了一款不得不提的遊戲,但是在《第五人格》上線之初,曾經引發過一番的風波,最後以網易和《黎明殺機》研發商Behavior開啟戰略合作而告一段落。

《堡壘之夜》和《第五人格》成為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最切實的訴求,如果網易沒能在之後和Behavior開啟合作,那麼《第五人格》到底走向如何,這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疑問。

其實,從遊戲行業這麼多年的發展去看,遊戲行業的創新大部分是出自海外一些小公司,乃至只有幾個人的小工作室身上。

比如說MOBA,當年僅僅是個人作者Eul利用《魔獸爭霸》自帶的編輯器做出來的,再經過個人作者如冰蛙等人放大,而戰術競技這個類型亦是如此,同樣是個人作者Brendan Greene在《武裝突襲2》的編輯器當中做出來的。

而再後來,無論是MOBA的集大成者Riot,亦或者是後來戰術競技類的藍洞,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都不算很有名的公司。

Riot僅僅是一個初創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在Riot成立沒多久,騰訊入股了,並在之後完全的收購。而藍洞儘管前幾年研發了《Trea》但在韓國本土也算不上知名公司。

類似這樣的創新案例有很多,手遊能夠發展,《憤怒的小鳥》是一款不得不提的遊戲,而芬蘭的開發商Rovio在製作《憤怒的小鳥》前僅僅是一個快破產的芬蘭小工作室。

另外,手遊爆發過程當中,卡牌也是不得不提的類型,但第一款被熟知的卡牌是Gungho的《智龍迷城》,而在製作《智龍迷城》前,Gungho僅僅是日本一家小遊戲公司。

這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事情,對於大廠商而言,創新的成本實在太大遠不如繼續開拓已有的市場來的划算,在已有的成功道路上繼續走下去,這是大廠的方程式,EA是這麼做的,暴雪這幾年也有這樣的趨勢。

而對於小公司、工作室而言,創新才是生存的根本,才是存在的價值,所以創新、有趣的新玩法永遠在小公司身上出現。

而更早的,以更小的代價,在這些工作室還很小的階段介入,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選項。

而且需要知道的是,中國的遊戲市場正處在一個很關鍵的節點上,這個節點是玩家對遊戲玩法、創意的需求越來強烈。

在普通的大眾參與型產品之外,巨頭當下最急切的任務是極致的將每一個用戶細分到另外一款遊戲當中去。

3

而對於這些海外的工作室而言,接受中國公司的投資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比如我們看Riot,儘管已經被騰訊完全收購,但是在獨立運營以及權力上,Roit擁有很強的自主性,這一點從Riot對《英雄聯盟》電競上的強勢便可以看到,騰訊完全是一個配合方。

再比如《流放之路》研發商GGG在被收購後明確表示這不會影響《流放之路》的遊戲設計和運營,公司仍將保持獨立運營。

與Riot今天的情況相比,是海外眾多被如EA等大公司收購的工作室關門的現實。

在遊戲行業,EA有一個不雅的名詞,“工作室粉碎機”。

至今為止,我們不知道EA收購了多少工作室,又關閉了多少工作室,你只需要知道,這個數字多到你無法想象,在這份名單上,Westwood、Maxis、PopCap、Bioware等等曾經在海外享譽巨大聲望的遊戲公司都被EA玩砸了。

為什麼玩砸,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EA在收購後完全將這些工作室當成了提款機。

《植物大戰殭屍2》竟然變成了內購模式,《質量效應3》竟然出現了一個需要另花10美金購買的《From Ashes》DLC,這樣謀求最大化利益而忽視玩家的案例數不勝數,於是這些工作室無一例外的走向了毀滅。

EA之外,維旺迪也同樣是這樣的角色,暴雪在被維旺迪收購之後,直接導致了暴雪員工大規模出走,其中就包括了“暗黑四巨頭”--北方暴雪四位創始人,北方暴雪工作室沒幾年就關閉了,《暗黑破壞神3》被無限延期。

所幸的是,之後的暴雪被維旺迪用來和收購的另外一家公司重組,這家公司是動視,重組後也就是今天的動視暴雪。

重組完成後的幾年,動視暴雪通過最後的回購成功擺脫了維旺迪。與暴雪的幸運相比,當年也算名噪一時的雪樂山在被維旺迪收購後,被維旺迪頻繁的拆分、重組以及業務調整搞的疲憊不堪,並最終走上了關閉的道路。

而在2016年的時候,維旺迪又開始打育碧的主意,發動惡意收購,當時育碧旗下手機遊戲開發商Gameloft的實際掌控權已經被維旺迪掌控,收購完成後,原Gameloft董事會成員集體辭職,Gameloft自此一蹶不振。

育碧CEO Yves Guillemot 在媒體直接批評維旺迪不懂遊戲,描述了被收購的育碧將如何變成一個生產流水線產品的賺錢機器。

所幸的是,當時維旺迪對母公司育碧的持股只有27.3%,這給了育碧之後自主自己命運的時間,並最終在今年育碧、育碧創始人 Guillemot 兄弟、騰訊和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斥資20億歐元買入維旺迪手中全部的育碧股份。

所以,相比於被這些公司收購,接受來自中國的投資,似乎成為了一個更好的選擇,因為畢竟中國的公司在所需要的僅僅是遊戲的版權,對於公司的運作,過問的很少。

可以預見的是,會有越來越多海外工作室開始和中國發生資本上的聯姻,這對於中國玩家是好事。

但另外一方面,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是,為什麼這些屬於遊戲行業的創新,我們在中國的遊戲公司身上基本看不到,即便在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遊戲市場的背景下,中國的遊戲更多的似乎還是在依靠來自海外的創新。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中國的小公司與海外相比生存空間太小了,至於為何如此,相信行業中每一個人都明白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