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的提問:你信不信中醫?

很多外企招聘高管、核心崗位的時候,人力資源HR會看似隨意、貌似聊天、暗藏機關地問應聘者一個問題:“你信不信中醫?”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人力資源古怪的面試問題

這個問題聽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信不信中醫,跟我當CEO有毛的關係?

不少應聘者會誤以為是暖場話題,隨隨便便就回答了。

其實,如果你的答案是“信中醫”,那麼不管你在其它環節表現得多麼出色,你已經被人力資源給pass掉了。

為什麼?

二、西醫的核心:大樣本雙盲實驗。

說清原因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話說當年英國、荷蘭戰艦在大西洋、太平洋馳騁,瘋狂汲取世界財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船長期在海上航行,好幾個月靠不了岸。在那段時間裡,船上的人只能吃米麵、魚肉,吃不到新鮮蔬菜。往往到達目的地時,一半的船員會患上敗血症——牙齦出血,內臟出血,大量船員、士兵因此喪生。由於不知道病因,海盜正規軍們無所適從,只能接受這種非戰人員損失。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遠航的英國艦隊非戰損傷嚴重

後來,偶爾有人發現:船上帶上幾筐桔子,這條船的人就很少患敗血症。大家開始研究原因,使用的研究方法很簡單——對比。同一條船,100個船員,其中50個每天吃桔子,另外50個不吃桔子。船航行2個月後,不吃桔子的船員,60%患了敗血症;吃桔子的船員,沒有人患敗血症。

經過多次對比實驗,人們確信桔子裡有什麼東西能徹底解決長期航海的問題。大家開始研究桔子的成分,最終發現了維生素C,徹底解決了長期航海因為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敗血症。

故事中,最關鍵的是解決問題用到的思想方法——這種通過對比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被講究邏輯和推理的西方科學家不斷被改進,於是誕生了“雙盲實驗”。

第一個“盲”,是實驗對象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可口可樂好喝???百事可樂好喝???

比如,可口可樂好喝?還是百事可樂好喝?那麼我們就找一群人喝完了評論一下。但是,可能有的人先入為主,就是喜歡可口可樂,死認可口可樂。所以,實驗的時候,要把兩種可樂商標去掉,在外觀上讓人看不出差別。就像矇住了實驗對象的雙眼,讓他們變成“盲人”。

這樣,測試結果能夠避免受測者主觀因素的影響。

(註釋:主觀因素在中醫裡沒有被排除,不少病人看中醫,不是醫生和中藥起了作用,而是醫生、湯藥發揮了心理暗示作用,導致病人覺得自己病好了。)

第二個“盲”,是主持實驗的人不知道實驗內容。

這個更厲害!

在西藥上市前,有個臨床實驗期。實行“獨盲”,只有患者不知道服藥真實情況的時候,醫生知道誰吃的是藥,誰吃的是玉米麵(對照組)。因此,醫生對服藥的人,就會特別關心,特別仔細記錄實驗對象的身體變化;對吃玉米麵的,醫生就不會浪費時間觀察了。患者能夠感受到這種差別,導致他們對實驗產生不同反應。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西藥上市前要經過大樣本臨床實驗

於是,科學家改進了“單盲”實驗,讓醫生也不知道誰吃的是真藥——“雙盲”誕生了,第三方機構主持實驗,醫生不知道服藥情況,這就排除了實驗環節中另一個可能影響觀測結果的主觀因素。

再加上“大樣本”,於是,西藥臨床實驗方法“大樣本雙盲實驗”方法就誕生了。

大樣本雙盲實驗,排除了主觀因素,客觀地反映藥物的真實藥效。從此西藥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西醫也充實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中醫的核心:代代相傳的經驗。

中醫沒有“大樣本雙盲實驗”這套思想方法,藥方的效果,僅僅依靠經驗積累和傳承。

最典型案例的是腮腺炎,一種2、3周即可自愈的病。你患了腮腺炎,俗稱“大脖子病”,一開始脖子會腫脹,進而發燒。發燒一個星期後,你扛不住了,跑去看中醫。

中醫有個方子,是在脖子腫脹的地方、腮部用墨汁塗黑。

你塗黑腮幫子一個星期後,恰好2、3周的自愈時間到了,“大脖子病”好了!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於是,你一生都會相信,在腮部塗墨汁能夠治療腮腺炎。這個經驗,你還會教給兒子、親友、鄰居。另外,也有用仙人掌汁治療腮腺炎的,傳播頗廣。

可是,墨汁真的對治療腮腺炎有效嗎?碰巧自愈而已!!!

這樣的案例,在中醫藥方中不是個案。於是《本草綱目》裡面出現了很多奇怪的藥物:破舊草鞋底、池塘裡的泡沫、房樑上的灰塵。最著名的是魯迅先生在《藥》中描述的“人血饅頭”,用以治療肺結核,俗稱“癆病”。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劊子手正在製作人血饅頭

人血饅頭並不是魯迅先生杜撰的,有張民國時候的照片記錄了這一時刻。

這恰恰是中醫發明2000年後的現狀,從誕生那一刻起,中醫沒有任何發展和進步,這是中醫缺乏科學的思想方法決定的。

四、信中醫,實際上是思想體系的缺失。

相信中醫的人,通常因為別人告訴你一個事兒,吹的神乎其神,於是就輕易相信了。因為,你自己沒有一個評價一個是非的機制。

這也是外企人力資源面試你,提問“信不信中醫”的原因。他們要看你的思想體系是否完整,是否在陌生的領域中,有方法能夠客觀辨別、評價是非。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中醫的科學依據在哪裡?

如果你相信中醫,HR認為你的思想體系不完備,在未來的關鍵崗位上,會因你的盲目輕信導致企業損失慘重。

所以,有關中醫與西醫的爭辯,實際上是教育問題,是思想方法的問題。中醫是經驗傳遞式教育,西醫是實驗總結式教育。

五、《黃帝內經》成為中醫永遠超越不了的巔峰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之一,是中醫理論和知識傳承的根源。《黃帝內經》的重要性在於,它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黃帝內經》成為中醫巔峰

《黃帝內經》的精深理論,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為中醫發揮治病救人作用,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這些理論卻一直無法在實驗室,用現行的科學技術進行驗證。這是導致中醫只能通過師徒間傳授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中醫理論只是一套假說,後人無法通過自己實驗,掌握這套理論,只能重複繼承先人的知識。所以,在中醫只有繼承,沒有發揚。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後人學習中醫時,大多隻是抄藥方,沒有人研究為什麼這個藥方能治病,是草藥中的什麼成分發揮了作用。師傅一代代傳下來,徒弟一代不如一代。到現在,很多中醫大夫已經成了“蒙古大夫”,本身沒有治病去災的本事,靠摘抄的所謂“偏方”坑蒙拐騙生存。

所以,中醫在2000年前誕生,達到巔峰,此後再無超越。

六、西醫不斷開枝散葉,不斷提升水平。

西醫走了另一條道路。

1673年,荷蘭人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mhoek)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干草浸劑,發現了從未見過的“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虎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細菌和消毒技術誕生後,西醫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人類開始定量分析疾病治癒率,在此之前,治病是靠運氣的。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羅伯特沿著虎克的道路,發現了結核桿菌

1909年,奧地利的醫生兼化學家蘭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發現了血型,人類的重傷手術死亡率從90%下降到37%,蘭斯坦納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七、中西醫在柳樹皮上高下立決。

1828年,意大利化學家Raffaele Piria成功地從柳樹皮裡分離提純出活性成分水楊苷(Salicin)。因為它的酸味,人們通常稱它水楊酸,也就是後來的阿司匹林。二戰時,阿司匹林這款神藥幾乎救了上百萬士兵的生命。

300年前,其實中醫已經發現了柳樹皮的藥效,《本草綱目》裡記錄“柳枝和根皮,煮酒,漱齒痛,煎服制黃疸白濁”,實際上,李時珍記錄的就是柳樹皮抑制病菌的現象。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中西醫在柳樹皮上的對決

可惜,具有300年先發優勢的中醫,觀察到了柳樹皮治療炎症的現象,卻沒有人想到要從柳樹皮中提煉出阿司匹林。大家仍然在抄方子,記方子,沒有人研究真正發揮作用的有效成分。

中西醫在柳樹皮上立決高下。西醫講究理論,信服科學依據;中醫講究經驗傳承,信服祖傳秘方。

八、人力資源考量的是應聘者的思想體系是否存在缺陷

如前所述,通過西醫數百年的發展,西方人自信地認為:講原理、講數據的西醫,是科學教育觀念、科學思想方法的代表;相比之下,中醫是落後教育觀念、思想體系缺失的代表。

所以,外企的人力資源HR們有種固有的觀念:如果應聘者信中醫,那麼你的思想體系有缺失,教育觀念落後,會盲從輕信,不能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千萬別答錯!人力資源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Sorry,我們不能給您這個職位

所以,你被pass了,失去了坐上外企高管寶座的資格。

唉。中醫,你真的一無是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