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也反应在中国电视收视率上。

现在的收视率,还有真的吗?

按正道走的电视,会低估还是高估?

没有收视率,到底行不行?

不买收视率,你的用户会不会被买走?

电视呈现断崖式滑坡,现在有能力买收视率的电视台,还有几家?

“唯收视率”的评估体系,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准?

数据造假,对整个行业到底有怎样的损害?

资本崛起,利益追逐,正在成为整个生态的毒瘤!

在毒瘤遍布的环境下,如何才能保障优质的内容制作?

由于造假的环境,电视被极端不公正地被对待!

光靠收视率,就能完全评估出一个媒体价值?

还有什么力量,能让媒体朝正道发展?

沧桑的电视们,未来还有怎样的路?

收视率,人间正道是沧桑!

80集的剧,“做高收视率”要收费7000万,比整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还要高!

这样的对比和数据,放在当下日渐惨淡的电视媒体环境下,显得格外刺眼。

在郭靖宇发表的长文中,我们得以了解,郭导在新作《娘道》播出前,曾按某卫视购片主任的要求“拜见”某操纵收视率的“大神”,对方要价90万一集,“电视台买我的片才130万一集,也就是我们要70%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

劣币驱逐良币,作假数据,已经成为影视行业参与者们的正当防卫。

大家都在造假,你不做数据,那么,你就输了一截。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信公号9月16日消息,针对收视率问题的舆情和反映,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事实上,圈内苦收视率造假久矣!

此前,监管层对收视造假的黑幕也屡屡出重拳打击,但往往只是治标未能治本。此次郭靖宇导演振臂一呼,究竟能引发怎样的监管效应,值得我们思考。

收视率,人间正道是沧桑!

就收视率问题开展调查

一场收视率领域的风暴即将掀起

早些时候,崔永元爆料的明星“阴阳合同”事件,引发了娱乐圈的大地震。

有人甚至预判,郭靖宇会成为第二个崔永元。买卖收视率,会成为继是演员征税之后,下一个监管热点。

从目前爆料情况看,电视台和假数据制造商相互勾结,是造假产业链的核心症结所在。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电视台的广告效益,同时,在对赌协议流行的当下,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剧制作公司的收益也与收视率紧紧捆绑在一起。

有些数据发家的制作公司,为了洗干净之前‘做数据’的背景,重新与比较有实力的节目制作公司合作。一个负责幕后操纵数据,一个负责制作,如此‘强强联合’下,挣到不少钱。

这个行业,认真做事的人,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反而是走旁门左道,弄虚作假的人,获得了高额回报,那么,这个行业还有未来吗?

所以,要根治收视率顽疾,就必须从播出平台先入手。我们看到,广电总局通知发布以后,从昨日到今晨,有数家卫视就此事公开表态支持。湖南卫视发文称,其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坚决支持广电总局打击收视数据作假行为,恢复并维持行业良好生态秩序”;江苏卫视也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坚决拥护广电总局调查收视率造假问题,构建公平、健康的行业环境。”

各大卫视内部都已对此事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打击“收视率造假”的行动。

与此同时,内容制作公司也展开了对收视率造假的反击战。前段时间,《天盛长歌》播出后也同样遭遇了收视滑铁卢,首播收视率仅为0.558%。8月16日,片方发布了一份自律声明,表示“《天盛长歌》坚持一真到底,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外部压力,也不会参与任何数据的买假造假。”字里行间暗示着其他电视剧大多都有收视率造假行为。

收视率,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人都买收视率,也就意味着都没买。导演尤小刚曾表示,刨除个别热点戏,几大卫视收视率过了0.3的,多多少少是买的,“唯独比较干净的是中央台”。

整顿电视收视率造假

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其实,监管层对收视造假的问题一直都有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规范。早在2009年,广电总局发起严查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在2013年发布22条新规重整收视率,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也于2014年出台。

2015年8月,由总局电视剧司倡议,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电视台发起,全国省级及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其中明确提出来“电视剧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以及“不断完善电视剧评价体系,反对唯收视率论”。

收视率,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6年12月,因为《美人私房菜》未购买收视率而遭到浙江卫视临时撤档一事,引起了影视行业群情激奋。为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特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其法务委员会发布“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的声明,正式向电视剧收视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同样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震动。

可以看到,光靠政策和法规,并不是解决收视率造假的最好方法,只有联动产业链上各方,从实际操作出发,相互借力,形成联动机制,方为有效。比如:

1、逐渐摒弃“唯收视率”,设立更全面的指标

2、回归内容本心,将收视率与资本赌局分开

3、建立健全收视率的监督和举报机制

4、产业链的各方要有决心将数据透明化接受市场监督

5、播出电视剧不再与收视率挂钩,禁止签订对赌协议

6、瓦解收视率造假链条和利益团体,构建健康行业生态

7、司法机构适时介入调查,对影视业发起“扫黑除恶”行动;

8、建立造假黑名单,一旦有违法行为,即入黑名单。

写在最后

以往,评判影视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喜好。但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所有的受众情感,都化作一串串冰冷的数字符号——收视率、票房、点击量……但这终究不是人间正道!

真正好的作品,是触动人心,给人以温暖、感动和正向的鼓舞。我们不能不能陷入“唯数据论”,不看事实、不看现象、不闻民意,而走向任何结论都要靠数据说话的极端。

电视业如此,营销行业亦是如此,拾起初心,才可走出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