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埔小团体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有一个贯穿全剧的小团体,黄埔三期六班,这是一个神奇的团体,这个团体人才特别多,如果说杨家四兄妹的理念是信仰的碰撞,而不忘亲情的四人,那么三期六班就是一场多种信念的碰撞。在三期六班中留下名字的有班长范希亮,杨立青,谢雨时,穆震方,汤沐雨,吴融,他们是三期六班的骨干力量,而就是这个三期六班撑起全剧的军人理念。

范希亮,家中是地主,入学前是粤军的旅长,有着过人的才华,哪怕是在当时人才济济的广州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毕业前经历了北伐战争,毕业后先后经历北伐,江西剿匪,江西剿匪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恩师,抗日战争开始前夕曾经十分的悔恨,阵亡于中条山之战。范希亮是个十分纯粹的军人,他不想在军队中融入政治,所以他的部队虽然能打仗,但是却缺乏凝聚力,这一点在中条山突围战中范希亮曾经明确说过。当他开始从一个所谓纯粹军人开始思想左翼化的时候,他其实真正明白了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哪里,可是他已经战死沙场。而范希亮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三期六班的班规“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一直到战争结束,三期六班都在贯彻这句话。评语:六班的灵魂人物,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悔杀恩师,最终悔悟,战死于抗日战场,可谓军人典范。

《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埔小团体

杨立青,这是一个我不愿意去触碰的人物,因为他的经历太过丰富,经历无数坎坷,但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评语:三期精英,横刀立马,攻城略地,将军本色,暗战之中,有勇有谋,大胆出击,尽管有一些小的缺点,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穆震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从黄埔时期到解放以后,一直从事机密工作,尽管在开始对立青有一些误解,但不能抹灭他的功绩。评语:三期精英,信念坚定,机密工作,亦是胆谋。

《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埔小团体

汤沐雨,坚定的反革命分子,黄埔时期就是三民学会的骨干,毕业后更是国民党坚定的拥护者,统帅国民党王牌部队,从番号上看,应该是孙立人在印度重建的远征军的一部分。也曾经在远征军中立下战功。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被俘,后参加改造学习,被释放。评语:三期精英,远征印缅,始终顽固不化,终朝改造,得获新生。

谢雨时,一个黄埔中的医生,在北伐中立下大功,叶挺先锋团一名勇士,死于抗日平型关之战。评语:三期精英,妙手回春,乱世从军,男儿本色。

吴融。吴融实际上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投机心理,不论是他的入学,毕业,后来参战,都是阴差阳错,包括后来运送黄金到台湾,一切都是那么凑巧。评语:三期精英,有勇有谋,然无坚定信仰,无理想追求,阴差中度过一生。

三期六班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整个黄埔的缩影,也就是外战死打,内战留一线,三期六班之中同学们在内战的时候,互相都留一线,最简单就是杨立青俘虏了范希亮,却用范希亮换了一批弹药和物资,这就是不下死手。而在黄埔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赓大将被俘时,一种黄埔同学的求情。而且黄埔实际上是个十分注重资历的地方,不论你多大官,师兄就是师兄,见面要问好,最典型就是杨立青一进红军大学的时候,当时的红大校长,原一军团长都要给杨立青回礼的重要原因。黄埔作为中国早期成型的军校之一,实际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而黄埔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的规矩和那种凝聚人心的力量。

《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埔小团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