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城市的地鐵夢

三線城市的地鐵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52號文)下發後,西部君為此已經寫過兩篇分析文章。

在《這個週末,十四個城市地鐵夢碎》中,我們預測52號文下發後,由於軌道交通建設的門檻大大提高,部分城市的“地鐵夢”將會破碎。

成都地鐵四期規劃初審,較之原先規劃有一定幅度的縮水,我們在《六條規劃線路取消,全國地鐵縮水從成都開始?》中判斷這應是一個信號,即越來越多的城市在上報規劃時,都要對原先的自我規劃加以壓縮。

最新消息顯示,長春與蘇州成為52號文發佈後,最先拿到地鐵審批的城市。這標誌著自去年8月起開始按下暫停鍵的地鐵審批恢復重啟。新的城市軌道交通審批和建設週期,已經開啟。

1. 規劃縮水將是普遍現象

長春和蘇州喝上52號文發佈後的頭啖湯,並不意外。有消息稱,長春、蘇州、瀋陽、昆明四城在去年就遞交了申報,只是因為發改委叫停了審批而被擱置。這次其實已經算是遲到了一年的獲批。

從長春和蘇州的情況看,獲批的規劃並未縮水。而按照最新的標準,長春和蘇州,確實完全符合要求。

另一點,長春和蘇州的地鐵建設也確實具有緊迫性。它們所申報的仍是三期規劃,可以作為對比的是,成都目前已著手準備申報四期規劃。

運營里程方面,蘇州截至今年3月,地鐵運營里程只有121公里,長春截至去年6月,只有78.42千米。這在已開通地鐵的主要城市裡,都並不算突出。所以這次能夠如願獲批,也實乃情有可原。

再者,即便未縮水,長春和蘇州的獲批里程也不算太長。長春為8條線路,總長度135.4公里;蘇州4條線路,線路總長137公里。無論是線路數量還是里程數,都算中規中矩。

仍以成都為例,四期原有規劃——15條線路,總里程283.30公里,幾乎是長春和蘇州兩城的總和。所以,長春、蘇州可以不縮水就通過審批,成都在申報上,不進行自我壓縮可能就不行。

事實上,若成都目前的四期初審規劃——9條線路,198.55km,能夠順利獲批,與同等城市比起來,已經算很不錯了。

所以,西部君的判斷依然不變:雖然審批重啟,但多數地方的地鐵申報計劃都將面臨縮水再調整,一些線路將只能被迫割愛到下一次規劃。

三線城市的地鐵夢

從現實看,除了成都,其實武漢、西安等城市,也都對原有規劃進行了再調整。

綜合目前長春、蘇州的獲批數據,以及成都的初審規劃,可以預測,新的地鐵審批週期裡,多數城市一次上報的建設規劃,線路上可能最多不會超過10條,里程不會超過200公里。

由於審批暫停了一年,最近的半年到一年內,城市軌道交通的申報、批覆應會加快,以作為對積壓存量的一種釋放。

依照目前披露的信息,武漢、西安、瀋陽、昆明、合肥等城市,可能將最快迎來批覆。

2. 三線城市的地鐵夢將在輕軌安放

相較於對一二線主力城市的影響,52號文對那些懷揣地鐵夢的弱二線和三線城市的壓力,其實最大。

但這些城市也不必太悲觀。一來,不必低估管理者對政策的變通能力;二來,儘管軌道交通的建設門檻大為提高,但三線城市還是有“次優”選擇的機會。

三線城市的地鐵夢

這裡舉一箇中部地級市的案例。

23日,湖南衡陽發改委官方發佈了“衡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及近期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這讓此前傳聞已久的衡陽軌道交通建設被官方證實:

《衡陽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8-2023年)》,包括2條線路,總長度37.43km,車站28座,投資額總計為1251620.39萬元,技術經濟指標33438.96萬元/正線公里。總投資的40%由衡陽市政府財政出資,計50億元。

僅從每公里的造價就可以推測,衡陽的軌道交通應該不太可能是地鐵。

另有媒體報道,去年衡陽雲軌項目(類似於輕軌)被叫停,原因是其不符合國家發改委審批程序,既沒有向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申報建設規劃,也沒有向湖南省發改委申報可研報告。在被叫停之前,項目僅進行了一些前期現場地勘工作。

據上述信息,這次衡陽的軌道交通規劃應該是重新走了程序。“政府出資40%”這一細節,也與52號文的要求一致。

衡陽全域人口達700多萬,但城區人口,根據規劃,到2020年也只有170萬人。如果對照52號文中新的地鐵審批要求,當然不達標。

不過,如果是輕軌的話,就另當別論:

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

2017年衡陽3132.48億的GDP,252.01億的預算收入,以及城區人口,都已符合修建輕軌的要求。

由衡陽的例子可以作一個判斷:一些過去對於地鐵摩拳擦掌的三線或弱二線城市,隨著52號文提高了地鐵修建門檻,輕軌或將是它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3. 基建投資回暖,軌道交通迎來新的機遇期

從發改委去年叫停已經批覆的包頭軌道交通項目,到上個月發佈大幅提升軌道交通建設門檻的52號文,軌道交通審批收緊的信號,已很明顯。

但綜合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52號文只是意味著軌道交通建設會更求穩,並不等於將軌道交通打入低谷。

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滑較快,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速同比增長7.3%,比1~5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增速為21.1%——基建投資的降速不可謂小。

作為應對,下半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基建投資企穩或將成為大勢。而“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等政策信號,以及軌道交通審批在52號文之後快速重啟等,其實已經預示著,作為最典型、最具投資拉動作用的基建項目之一,城軌建設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基建投資週期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期。

對於多數二線城市來說,軌道交通目前確實還有短板待補。利用好這次新的外部機遇,將是一個實現城市公共交通提質與經濟發展雙贏的不錯契機。

不過,這個機遇窗口,存在著不小的不確定性,需要抓緊。

一方面,52號文的要求,以及對地方債務的管控,不會放鬆;二是,當前不少二線城市已經面臨著較大的在建投資壓力,如何在完成好已批覆項目的同時,又能爭取新的審批,需要更有技巧的平衡和拿捏。

這也是更具考驗的新的城市競爭。

作者 | 西部君

來源 |西部城事

更多行業信息、招聘信息,請關注中國地鐵人才網微信公眾號Metro-HR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