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安徽銀元局自光緒二十三年(1897)11月借用廣東機器試鑄起,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6月遵旨停鑄,前後只有一年半時間。設在安慶的安徽省造幣廠鑄造的貨幣主要是銅元,而銀幣很少。銀幣主要有五種不同版別,分別為:無紀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分有英文和無英文兩種)、戊戌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枚安徽省造光緒元寶為無紀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錢面珠圈內為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直讀,中間為一六瓣花星,圈外上環“安徽省造”,下環“當制錢十文”,左右分列滿文。錢背中心為蟠龍圖,上端鐫英文。此錢幣鑄量少,且流通使用時間極短,存世稀少,彌足珍貴,值得收藏。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止於1911年。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徵。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戶部丙午大清銅幣,錢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大清銅幣” 四字,兩側有漢文干支紀年“丙午”,中心陰刻“鄂”字,左右鑄有“戶部”、下鑄“當制錢十文”字樣,背面中心為蟠龍紋,上方鑄“光緒年造”,下方環英文。整體鑄造精美,圖案考究,紋飾細膩,栩栩如生,保存較為完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古錢幣。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銅元俗稱銅板,是清末和民國初年各省所鑄的各種銅幣的總稱。銅元中間無孔而且是機器鑄造,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我國的銅元誕生於光緒26年,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

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壹枚,此錢生產極少,沒有在社會上流通,銅質,背面面兩邊鑄有麥穗圖,取豐歲足民之意,中間書寫“壹枚”字樣。正面面上下分別鑄“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中間鑄“十八星旗”和“五色旗”。此枚錢幣包漿自然,保存完好,存世甚為稀少,是難得的收藏幣。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此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開國紀念幣為紅銅質,正面無圈,中心為兩面相交的旗幟,綬帶的雙結釦在上,下有穗,左右邊花較簡。上方是“中華民國”四字,下方為“開國紀念幣”五字。背面中心幣值“十文”兩字居中,下方由飽滿的麥穗和舒展的豆葉相環繞。珠環雙圈外環英文。藏品包漿入骨,流通痕跡明顯,保存較完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安徽銀元局自光緒二十三年(1897)11月借用廣東機器試鑄起,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6月遵旨停鑄,前後只有一年半時間。設在安慶的安徽省造幣廠鑄造的貨幣主要是銅元,而銀幣很少。銀幣主要有五種不同版別,分別為:無紀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分有英文和無英文兩種)、戊戌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枚安徽省造光緒元寶為無紀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錢面珠圈內為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直讀,中間為一六瓣花星,圈外上環“安徽省造”,下環“當制錢十文”,左右分列滿文。錢背中心為蟠龍圖,上端鐫英文。此錢幣鑄量少,且流通使用時間極短,存世稀少,彌足珍貴,值得收藏。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止於1911年。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徵。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戶部丙午大清銅幣,錢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大清銅幣” 四字,兩側有漢文干支紀年“丙午”,中心陰刻“鄂”字,左右鑄有“戶部”、下鑄“當制錢十文”字樣,背面中心為蟠龍紋,上方鑄“光緒年造”,下方環英文。整體鑄造精美,圖案考究,紋飾細膩,栩栩如生,保存較為完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古錢幣。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銅元俗稱銅板,是清末和民國初年各省所鑄的各種銅幣的總稱。銅元中間無孔而且是機器鑄造,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我國的銅元誕生於光緒26年,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

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壹枚,此錢生產極少,沒有在社會上流通,銅質,背面面兩邊鑄有麥穗圖,取豐歲足民之意,中間書寫“壹枚”字樣。正面面上下分別鑄“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中間鑄“十八星旗”和“五色旗”。此枚錢幣包漿自然,保存完好,存世甚為稀少,是難得的收藏幣。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此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此開國紀念幣為紅銅質,正面無圈,中心為兩面相交的旗幟,綬帶的雙結釦在上,下有穗,左右邊花較簡。上方是“中華民國”四字,下方為“開國紀念幣”五字。背面中心幣值“十文”兩字居中,下方由飽滿的麥穗和舒展的豆葉相環繞。珠環雙圈外環英文。藏品包漿入骨,流通痕跡明顯,保存較完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珍稀版別錢幣一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