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根据社科院绿皮书预测,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1791万吨,较2016年增产166万吨,连续五年呈稳定增产态势,2018将超过62000万吨。

在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耕种田地的农民逐年减少,粮食生产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向重点产粮区转移。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身体、年龄、家庭等等原因,一直坚守在农村,辛勤耕耘着赖以生存的田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活,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安享农村的恬静,传承着华夏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秸秆禁烧”是近年推出的农业新政,从政策本身来说,无可厚非,一切都是为了彻底整治环境污染,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秀水的美丽新农村,对农村、对国家乃至全球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对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来说,随着完备的大型机具的使用,秸秆禁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执行起来也很轻松。但对于传统耕作的留守农民来说,却非常困难,甚至是无法实现,也致使很多尚在坚守传统农业的农民朋友不能理解,齐声谴责出谋划策的专家。

特别是南方一些丘陵山区,田地零散分布在丘壑山谷间,离家路远,交通条件又不好,大型农机不能抵达,耕种收割部分尚需人工,秸秆不让焚烧,只能运回,对于这些本来体力较差的留守农民,何谈容易?

“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秸秆禁烧缘于北方大面积耕地集中焚烧诱发种种隐患和事件,造成一定恶劣影响而起,当然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禁止焚烧也是事出有因,大势所趋。

但在南方,数千年来传统农业都是烧灰积肥,还秸秆于田,通过秸秆焚烧,能够杀灭土壤害虫、病菌、草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来年除草用工,提高庄稼收成,是传统农业一个重要环节。

“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其中秸秆焚烧的烧灰积肥可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才能胜任,将晾晒干的杂草、秸秆掩埋在土下,堆积成圆形、长圆形土丘,采用一点或多点发火引燃的方式,让燃烧物缓慢燃烧,炙烤覆盖的土壤,来改良土壤结构,技术好的老农能让土丘内秸秆连续焚烧数天,而且即便下小雨也无碍。那时候田野里到处弥漫的都是一种醉人的烟火气息,预示着秋天来了,庄稼收获了,准备下一个季节的农事了。

燃烧后获取的灰黑色土壤称之火粪土,是最环保优质的农家肥料,用来覆盖播种的庄稼能提高出苗率,促使幼苗健壮,而且杂草少,病虫害少,能有效增加庄稼收成。

如果说评选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环节的“非遗”,我看秸秆的堆土烧灰积肥可以算一个,当仁不让非他莫属,即便现在,很多地方怕也是失传了,没有人会烧火粪了。

“烧火粪”您会吗?农村尚在耕种的农民对“秸秆禁烧”的真实想法

因此,结合农村现状,秸秆禁烧能否不搞“一刀切”?对一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大农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技术、设备优势来执行,而对一些零散、分散、偏远的小面积传统农业区域,采用限时、限量、限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申报备案制予以焚烧,这对解决部分农村农民农业生产中现实存在的难题,既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种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认可、传承、呵护。

我们期待三农方面的有识之士表述自己的观点,促成传统农业一些传统生产方式的保留和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