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鸟博士提醒:

本篇内容较长,干货较多,建议看完收藏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题目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常识判断题型介绍 】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考情分析】

纵观近四年国考真题可知,常识判断考察题量维持在20题,这20题的学科构成上来看,副省级更为侧重科技文史内容的考察,地市级则更为侧重法律常识的考察,2018年地市级考题里面法律占比达到了50%。常识判断题目考察方式及其灵活,不是简单的常识识记类题目,多为应用型、综合型的考题,难度相对较高。以下对常识判断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1:法律常识】

副省级法律常识的题目可谓匠心独具,题目推陈出新,比如考查到了国际法中领土争端问题的解决方式。地市级法律常识的题目数量可谓“独占半边天”,从内容来看,紧扣热点,首当其冲的第一题就考查到了《民法总则》的修订问题,在对法律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中,案例的选取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刑法中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民法中个人之间的借款行为等,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实践性,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考点2:科技文史常识】

国考常识20题里面科技文史题目比重非常之大,副省大约15道左右,地市相对少一点,10道左右,考察涉及范围很广,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理、文学、历史、人文都会涉及,还经常出现学科交叉考察的题目。

【考点3:政治常识】

国考常识判断考题中会涉及的政治考点多为哲学和时政内容,哲学不是必考内容,近四年国考真题中,只有2017年副省级和地市级均考察了1题,时政相对岀现概率较高,毎年考察题量1题左右。哲学题目考察方式都比较灵活,不是简单知识点识记,理解性比较强。时政题目相对来说理解性不大,一般考察当年的热点时政方针文件。

【鸟博士提醒】★以上为常识判断考察概率较高的三个板块,法律板块考查方式很灵活,结合名言名句、实例较多,考察考生对基础法条的理解和运用,要做到对法条的灵活运用,需要考生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思维,能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候做岀正确的判断。科技文史的题目考查知识面比较广,对考生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高。政治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家目前大政方针的了解程度。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言语理解题型介绍】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査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阅读理解考査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

【考情分析】

纵观近四年国考真题可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量维持在40题,但考查题型近两年有所变化,2015年和2016年副省与市地考查内容一致,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种,2017年和2018年副省增加了对文章阅读的考查,市地考查题型不变,依旧考查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种。具体考点如下:

第一种题型逻辑填空

2015年和2016年副省和市地逻辑填空考查题量均为20题,2017年和2018年副省考查15题市地考查20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单空、两空、三空等,且以两空、三空为主;从词语考查类型看,包括实词和成语;从考点上看,考查语境分析及词语辨析。

第二种题型片段阅读

2015-2018年片段阅读副省的考查题量分别为17题、15题、12题、12题,市地的考查题量分别为17题、15题、15题、16题。考查题型包括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标题添加题、道理启示题、承接叙述题和词语理解题,并以主旨观点题为主。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

2015-2018年语句表达副省的考查题量分别为3题、5题、3题、3题,市地的考查题量分别为3题、5题、5题、4题。考查题型比较稳定,包括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

第四种题型文章阅读

自2017年起,副省级增加考查文章阅读,2017和2018年均考查2篇文章10道题。考查的文体为社会科学文和科普说明文,考查题型包括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标题添加题、语句衔接题和语段衔接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数量关系题型介绍】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数学运算等。

【考点分析】

2015-2018国考真题,分副省级和市地级,数量关系部分只考査数学运算一种题型,其中副省级考查15题,市地级考查10题,副省和市地都主要考查了计算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容斥问题、极值问题、年龄问题、日期问题,市地级题目包含于副省级卷中且难度相对较小。

几何问题、概率问题和排列组合问题备受欢迎,年年都有考查。工程问题近几年出镜率也非常高,是备考的重点。以下列出4个高频考点供考生备考作参考:

【考点1: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通常考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会用到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和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也会考查到几何中常用的性质,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似比、勾股定理、圆的相关性质等。

【考点2:椰率问题】

概率问题主要考查古典型概率,古典型概率的解题步骤:(1)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n;(2)求出事件A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数m;(3)代入公式

【考点3:排列组合同题】

排列组合问题侧重考查分类分步思想,题目主要是排列和组合的综合应用,考生备考时注意有序和无序的区别。

【考点4: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ⅹ工作时间。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特值法。当涉及多名/辆/台工作效率相同的人或物工作时,可将每名/辆/台的工作效率设为1;已知时间,可设工作量为几个时间的公倍数,进而求效率;已知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设效率为特值。

【鸟博士提醒】★从历年数量关系真题中提炼了25种大题型63类小考点,包括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日期问题、年龄问题、统筹问题、鸡兔同笼、抽屉原理、多次相遇牛吃草、流水行船、公车问题、交替合作、隔板模型、错位重排、环形排列、独立重复试验等等,解决了这些考点,会大大提高数量关系的正确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考情分析】

分析近四年国考真题,2015-2018年均考查40题,题型相对稳定,包括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四种题型,从2017年开始市地级考试在逻辑判断部分出现一题五问的形式。

第一种题型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每年题量均为10道,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都有考查,其中必然性推理有回归趋势,2016年国考中考查了3道题目,2017-2018年国考中副省级考查了3道题目,市地级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在必然性推理部分,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和朴素逻辑是考查重点;可能性推理侧重考查加强型削弱型,其中加强型比重较大,涉及一般加强型和前提型;论证结构以考查知因求果型为主;从论证模型上看,求异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等考查频率较高。此外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考点1:朴逻辑】

此考点解题关键是正确选用朴素逻辑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表法。

【考点2:加强型】

加强型题囯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理清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岀论证漏洞,通过建立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或者直接举例来加强题干。

【考点3:削弱型】

削弱型题目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理清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岀谂证漏洞,通过切断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或者给出与结论相悖的事实来削弱题干。

第二种题型圈形推理

图形推理每年考查10道,题型全面,包括类比型、顺推型、九宫格型、条件型和分类分组型,其中分类分组型2015-2016年每年考查5道,2017-2018年考查3道题目。从考点上看,数量关系、图形共性、立体图形、组合叠加和位置变化都有考查,其中图形共性、数量关系和立体图形是考查重点数量关系中点、线、面均有涉及,立体图形考点多样,包括折纸盒、立体组合、三视图和截面图。

2017年及以后的图形推理岀现了考点更加隐蔽、综合等特点,难度略增。

【考点1:折纸盒】

折纸盒的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对、相邻、公共点等基本概念,并结合相对面不相邻和相邻面的相对位置排除选项。

【考点2: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题干特征是图形之间相似度较低。常考的考点有:封闭区域数,线条数,交点数,一笔画和多笔画。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每年都有考查,题量均为10道,考查知识点广泛,涉及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和理论常识,其中经验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以及逻辑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考查频率较高。2017年类比推理的词项间关系较为模糊,成语颇受青睐

【考点1:经验常识】

经验常识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考考点,并能结合造句排除、横纵对比等提升解题准确率与速度。

常考考点:功能关系、组成关系、职业关系、加工关系、引导关系、位置关系等

【考点2:言语关系】

言语关系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考考点,并提起对字词尤其是成语的含义及其近义词、反义词的重视。

常考考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含义等。

第四种题型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每年均考查10道,题型分单定义和多定义两种,考查学科广泛,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管理学等,每年均会有新增考查学科。

【考点:提取关健信息】

定义判断的解题关键是能够提取关键信息,并对比排除错误选项。

常用方法:通过找题干的核心成分(主体、客体、目的、方式、条件、原因、结果、性质等)来确定正确答案

【鸟博士提醒】★逻辑判断中,朴素逻辑、加强型、削弱型是重点和难点,想在此有所突破,除了解上述知识外,还需要不断的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论证分析能力。此外逻辑判断的考点还包括直言命题、三段论、假言命题、结论型、评价型、解释型,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也需有准确把握。图形推理除折纸盒和数量关系外,还包括平移、旋转、元素分布、截面图等众多考点,这些考点也需有准确把握。对于图形推理而言,不断提升求同求异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是解题的必备条件。类比推理除经验常识和言语关系外,还有逻辑关系和理论常识,快速准确识别题目考点以及巧妙运用解题技巧排除干扰选项是解决类比推理题目的要点。想在定义判断中有所突破,除能够准确提炼题干关键信息外,相应的解题原则、解题技巧、学科专业知识也不容有失。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各模块考点分析(收藏版)


【资料分析题型介绍】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岀符合题意的答案

【考情分析】

2015-2018年国考行测部分分副省级和市(地)级进行考查,其中2015、2017、2018年资料分析部分每年均考查4篇材料,20道题目,副省级/市地级试卷考查材料和题目一致,只是题目顺序和些选项顺序有区别;2016年市地级考查4篇材料,副省级考查5篇材料,题量均为20道题目。从考点方面看,副省/市地级试卷在考点上略有差别,但均以增长、比重、平均数作为考查的核心,从计算方面看,副省/市地级试卷均以估算为主,尾数法、有效数字法、同位比较法、观察比较法为常用的计算和比较方法。

【考点1:增长】

关于增长,副省/市地级试卷毎年都会考查的三个公式为已知现期值、基期值求增长量,已知现期值、基期值求增长率,已知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其中基期值公式的运用既会考查直接求解,也会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增长率的考查既会直接求值也有比较大小的题目,另外直接查找增长率进行比较的题目每年都有考查。

【考点2:比重】

比重的基础公式是副省/市地级试卷每年都会考查的内容,重点考查已知部分值、整体值求比重同时根据已知条件不同,也会灵活考查求部分值或整体值;比重变化更青睐于考查判断比重变化,即己知部分值与整体值的增长率,判断比重变化。

【考点3:平均数】

副省/市地级试卷中平均数的考查以基础公式为主,考查公式为已知总量、份数求平均数,另外平均数也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近四年内市地级试卷考查过已知平均数、份数求总量的题目,但副省级试卷没有涉及。

【鸟博士提醒】★以上为资料分析必考的三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均有一系列变化的考查方式,此处我们只展示其中最常见的考法。资料分析是行测试卷中非常容易提升的部分,想要快速准确解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是阅读,第二是列式,第三是计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