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說起光緒皇帝,眾人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是一個力圖有所作為的皇帝,可惜運氣太差,一直不能逃脫慈禧的操控,理想抱負始終沒能得以施展。變法失敗後,光緒遭到軟禁,失去自由,鬱郁不得志,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在很早之前,對於皇位的傳承,慈禧就有自己的打算。當初同治帝無子,她讓年僅的4歲的光緒繼位,除了便於自己操縱外,也希望將來光緒有子,能過繼一個給同治,這樣不僅同治帝有了後,而且將來這個孩子還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繼承同治的皇位,頂替掉光緒。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可惜,光緒卻並不“安分守己”,想要企圖擺脫慈禧的控制,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被囚禁。光緒一生併為子嗣,慈禧為此也在就做好了應對,重新在宮外的皇親中物色人選。千挑萬選之後,慈禧選擇了讓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

當時,清朝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各種難題接踵而至,本應該選擇一個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青年人來繼承皇位,這樣更有利於江山社稷的穩固。很多大臣都建議立正值壯年的醇親王,也就是溥儀的父親為帝,但是慈禧卻力排眾議,堅持選擇溥儀。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適合皇位的人還是有很多的,為什麼慈禧堅持要讓溥儀繼位呢?這完全出自他的私心。雖然慈禧當時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但是隻要她一天不死,就一定不會放棄朝政,選擇幼小的溥儀,無非是有利於她繼續把持朝政。

同時,同治帝畢竟是她的親兒子,她一直想讓同治有後。光緒和同治的堂兄弟,本想將來光緒有子嗣過繼一個給同治,沒曾想光緒卻絕了後,白白浪費了她幾十年。所以,她非常想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給他兒子同治找個後人,載灃和同治也是同輩,當然不行,不過他的兒子溥儀就合適。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還有,就是慈禧比較喜愛溥儀。慈禧非常寵信榮祿,把他當做自己的心腹,甚至將榮祿的女兒收為養女,帶著自己的身邊。之後,又將養女嫁給了載灃,溥儀就是她的養女和載灃所生。順其自然,慈禧對溥儀也很是喜愛。

國家疲敝,慈禧還要堅持選擇幼主,自然不是明智之舉。面對張之洞等重臣的勸諫,慈禧只好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法子,由載灃暫替溥儀全面主持清朝國政,避免出現君主幼小,難理國事的局面。於是,清初的攝政王之位又被搬了出來,由載灃擔任。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慈禧和朝中的大臣們在商討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完全把光緒皇帝晾在了一邊,更不會去問問他是怎麼想的。當皇位的的繼承人被選定之後,慈禧也沒打算瞞著光緒,派了一個人去把選繼承人的情況告訴光緒。

當時,光緒十分病重,躺在病床上極度頹廢。當聽說慈禧選了溥儀,將有一個幾歲的孩童繼承帝位時,光緒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本能地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費力地說了一句:“選一個歲數大點的人出來當皇帝,不是更好嗎?”也就是說,光緒也覺得應該選個年輕人來當皇帝,對於慈禧的做法,是不認同,不滿意的。將一個強國交到孩子手裡,都是前途未卜,更何況此時內憂外擾的清朝。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但是,此話說出口後,光緒立馬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一激動忘了自己現在是什麼處境了,這樣質疑慈禧,搞不好要一命嗚呼。於是,連忙服軟,趕緊又費力地說了第二句補救的話:“但是不用懷疑,太后的想法一定是很好的!”都說人窮志短,光緒雖然貴為帝王,骨子裡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面對現實,卻又不得不低頭,不能不服軟。

病重的光緒聽說將由溥儀繼位,費力地說了兩句話,先不滿後服軟!

最後,又聽說自己的親弟弟載灃將出任攝政王,全面主持朝政時,光緒又十分欣喜,一是年長扶持年幼,消除了自己的擔憂,二是自家人主政,大權在握,怎麼不高興?

1908年,在溥儀被慈禧召入宮中的第二天,38歲的光緒就突然暴斃,溥儀順利繼位,清朝最終亡於這個孩童之手,但封建帝制結束,終是一件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