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数学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这些题涵盖了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解答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考查内容主要分六块:三角函数(或与平面向量交汇)、函数与导数(或与不等式交汇)、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或与平面向量交汇)、立体几何、数列(或与不等式交汇)。从历年高考题看综合题这些题型的命制都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解题规律,从阅卷中发现考生“会而得不全分”的现象大有人在,针对以上情况,在高考数学备考中认真分析这些解题特点并及时总结出来,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第一步:审清题意

审题即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是快速、正确解题的前提,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和作图。审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审题习惯会导致解题失误,运算繁冗。正确合理的审题可以使解题有条不紊,快速高效。

审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题目信息的整合和解题方法的选择.通过对题目条件、结论进行多角度地观察,由表及里,由数到形,由条件到结论,洞察问题实质,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审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规范审题,不在小处丢分。

一、审词——看清条件和结论

词,无疑是指题目中的关键词,数学审题,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看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关键词是审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对条件结论进行挖掘、转化。

二、审图——关系特征要明晰

图形或者图像的力量比文字更为简洁有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正确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图形或者图象的独特理解很多时候成为问题解决中的亮点。此处审题的要求是:图形有何重要特征包括图形隐含的特殊关系、变化的趋势、图形对应数值的特点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条件进行转化,找到和要求证明的结论的联系。

三、审表——透过数据看规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图表问题,如每日的股市曲线图、 菜场上的价目表等,都是高考命题的源泉。表格中隐藏着丰富的数据和信息及其内在联系,对于表格的分析要能慧眼独具,不为浮云遮望眼,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表格的本质,问题解决也就有了基础。审题的要求是:认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四、审式——数式结构找关系

数学问题中各种量的关系一般以关系式的形态出现,从关系式的角度分析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理解了关系式也就对各种量的本质联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审题的基本要求是:挖掘关系式的内在特点;寻找已知条件和结论中式子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一些公式间的联系,然后再转化。

五、审理——字里行间皆有理

数学中的“理”,不仅仅是指常用的公式和原理,更是指我们经常讲的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事实、结论或者实践的结果,以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和类比就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合情推理.在高考中该方面的问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有些问题很难直接和一般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的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强的区分度。

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第二步:转化准确

一是条件转换要全面

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条件的梳理、转化是解题的重点,在条件转化时,一定要对条件全面考虑,挖掘隐含条件,不能顾此失彼,造成转换不等价。

二是转换过程要准确

解题过程中运用一些定理、公理或结论时,必须保证过程准确,不能错用或漏用条件,和公理、定理的适用条件进行比对,转换过程中推理变形要等价。

三是转换思路要灵活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条件到结论的等价转化的过程,数学中的解题即转化过程往往不是唯一的.在解题时我们要从条件出发,灵活转化,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第三步:过程规范

一是数学语言应用规范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用数学语言可以定义数学概念,表述数学结论,揭示数学关系。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洁等特点,在解题中使用数学语言要力求规范,避免高考中不必要的失分。

二是结论应用要规范

在解题中,我们要用到教材中的公理、定理、推论等,一定要结合公理、定理的叙述,严格对照题目条件,每一步推理要有理有据,规范作答,不要漏掉条件;另外,对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小结论”,应用时要作铺垫。

三是步骤书写要规范

在高考中,解答题的要求是: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在解答题的解题步骤中,一定要计算过程明确,推理过程严谨,不可跨度太大而漏掉得分点。

数学解答题想要拿高分,「规范」不能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