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之檔」三次轉型彰顯「融合之美」——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四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如果說城南的合肥經開區和城西的合肥高新區的發展一開始就以工業為起點的話,那麼發軔合肥火車站區域的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則經歷了多次轉型:先是由商貿流通為主向工業化轉型,接著由傳統工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而現在則是由單一工業區向產城融合方向發展……書寫了合肥不一樣的工業發展之路。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1992年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舊址原貌(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最初的“商貿興區”

和合肥經開區及合肥高新區不同,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開始並不是以發展工業“起家”的,而是以“商貿”興區的。這從開發區的名稱變化上就能看出“端倪”——1992年,其前身合肥新火車站工程建設區動工建設;1995年4月,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設立;2016年6月,又更名為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的批覆(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早在1996年2月,新站試驗區就被批准為全國首家城市綜合開發試點區,到了2004年,新站區的“二次創業”提出了發展方向為“逐步實現經濟結構向以現代商貿業、現代物流業和加工製造業為主的轉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最初新站試驗區的商貿業、服務業得以迅猛發展。那些年的合肥人,誰沒有去逛過白馬服裝城、安徽大市場?誰家裝修沒有去過中州傢俱市場、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買車誰沒有跑過安徽國際汽車城……而這些都是新站試驗區裡億元以上銷售額的專業市場。

當然,這裡還有安徽第一家“SHOPPING MALL”——元一時代廣場;安徽服飾第一街——站前路輕紡服裝專業市場;合肥第一家五星級酒店——元一希爾頓大酒店……並聚集了世界500強中的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

在商貿業助推下,新站試驗區的物流業也得以迅速發展。而這個特點的最大體現之一就是我省第一家陸路海關直通式監管點——合肥海關直通式監管點的啟用,成為合肥物流工程重要組成部分。而諸如共速達物流(合肥)基地、寶供合肥物流基地、安徽國際電子電器物流貿易中心、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公共型保稅倉庫等項目的相繼建成,都把日益繁榮的新站試驗區商貿業推向了一個發展高潮。

當然,商貿業的迅速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為新站試驗區後來工業的強勢邁入奠定了基礎。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總體規劃圖(1995年)(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京東方——“傳奇”的工業標本

2005年,合肥市提出了“工業立市”發展戰略,新站試驗區也就此走上了“工業強區”之路。

合肥市檔案館的檔案資料顯示,此時的新站試驗區以樂凱工業園、寶業住宅產業化基地、普爾德醫療用材等新材料產業項目和尊貴電器、歐力電器等家電企業為代表,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集群的格局。2009年4月13日,總投資175億元的合肥京東方六代線項目正式落戶新站區並開工建設,標誌著新站區在工業發展道路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要說新站試驗區的工業,京東方是個繞不開的話題,而且,京東方在這裡創造了一個個“傳奇”。

檔案資料顯示,合肥京東方六代線項目既是京東方的第一條高世代線,也是中國大陸自主建設的第一條高世代線,對於京東方乃至中國平板顯示工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175億元的投資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安徽省最大的單個工業投資項目。

但京東方初來合肥時,不少人都對這條線能否在合肥建成表示懷疑和擔憂。新站試驗區人和京東方六代線建設者們就不信這個“邪”,憋著一股勁,不但沒有請一家海外公司,而且還被評為2012年國家建築金獎,創造了第一個“傳奇”;合肥京東方自主研發的應用FFS寬視角技術的第一款大尺寸產品正式投產後,成為中國本土廠家生產的第一塊32英寸電視液晶屏,到2012年底就盈利1.2億元,創造了第二個“傳奇”;2013年9月,中國首條氧化物面板生產線——京東方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產線開建,迎來了46英寸、55英寸等超高分辨率高端液晶顯示屏的面世,並被運用到電視、冰箱等各類家電產品中,創造了第三個“傳奇”;2017年12月20日,京東方第10.5代TFT-LCD生產線宣佈提前投產,這是全球首條投產的10.5代線,也是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線……合肥京東方六代線項目一下子使合肥新站試驗區成為令人矚目的地方;尤為重要的是,這條線的成功建成使我們樹立起可以依靠本土企業發展平板顯示器產業的信心。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京東方10.5代線建成

新站試驗區也就此著力打造起全國重要的、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合肥)平板顯示產業基地,2010年10月彩虹TFT-LCD液晶玻璃基板、2010年11月彩虹(合肥)光伏玻璃等項目的建設成為其最好的體現。

在此基礎上,新站試驗區的工業發展也由傳統工業模式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如2013年9月13日,合肥市首個智能機器人制造項目落成,該項目主要從事潔淨傳輸機器人、潔淨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家庭服務以及醫療服務等機器人的生產。僅僅一年後的2014年11月4日,合肥首臺工業潔淨搬運機器人產品就下線了。以後我們所使用的機器人說不定就產自我們身邊呢。

2016年6月,合肥新站試驗區再次“華麗轉身”為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向著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基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新站工業園區合肥中車生產車間圖(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產城融合”促工業

2015年6月29 日,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價值4.43萬美元的偏光片從合肥綜合保稅區辦理了通關業務。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通關業務,它標誌著安徽省首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而這也成為新站試驗區再次向產城融合方向轉型發展的標誌性事件。

圍繞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先後引進了京東方6代線、8.5代線、10.5代線,彩虹、長虹、海潤、惠科、中車、欣奕華、力晶等核心項目以及世界500強中的法液空、住友、康寧等一大批配套項目,再加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貿項目及知名房企的紛紛落地,使得新站高新區形成了集多功能、多層次、一站式都市消費於一體的產業集群。

除此之外,以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公司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的日臻完善,以及合肥綜合保稅區的運行,新站區已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的外貿增長點。這些都有力促進了合肥工業的發展。

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35億美元……這是“十三五”期間新站高新區的發展目標。通過不斷轉型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站高新區會書寫不一樣的工業發展之路。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2010-2030)(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