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如果说城南的合肥经开区和城西的合肥高新区的发展一开始就以工业为起点的话,那么发轫合肥火车站区域的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则经历了多次转型:先是由商贸流通为主向工业化转型,接着由传统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而现在则是由单一工业区向产城融合方向发展……书写了合肥不一样的工业发展之路。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1992年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旧址原貌(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最初的“商贸兴区”

和合肥经开区及合肥高新区不同,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开始并不是以发展工业“起家”的,而是以“商贸”兴区的。这从开发区的名称变化上就能看出“端倪”——1992年,其前身合肥新火车站工程建设区动工建设;1995年4月,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设立;2016年6月,又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批复(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早在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就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到了2004年,新站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发展方向为“逐步实现经济结构向以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初新站试验区的商贸业、服务业得以迅猛发展。那些年的合肥人,谁没有去逛过白马服装城、安徽大市场?谁家装修没有去过中州家具市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买车谁没有跑过安徽国际汽车城……而这些都是新站试验区里亿元以上销售额的专业市场。

当然,这里还有安徽第一家“SHOPPING MALL”——元一时代广场;安徽服饰第一街——站前路轻纺服装专业市场;合肥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元一希尔顿大酒店……并聚集了世界500强中的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

在商贸业助推下,新站试验区的物流业也得以迅速发展。而这个特点的最大体现之一就是我省第一家陆路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合肥海关直通式监管点的启用,成为合肥物流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而诸如共速达物流(合肥)基地、宝供合肥物流基地、安徽国际电子电器物流贸易中心、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公共型保税仓库等项目的相继建成,都把日益繁荣的新站试验区商贸业推向了一个发展高潮。

当然,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为新站试验区后来工业的强势迈入奠定了基础。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图(1995年)(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京东方——“传奇”的工业标本

2005年,合肥市提出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新站试验区也就此走上了“工业强区”之路。

合肥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显示,此时的新站试验区以乐凯工业园、宝业住宅产业化基地、普尔德医疗用材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和尊贵电器、欧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为代表,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格局。2009年4月13日,总投资175亿元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正式落户新站区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新站区在工业发展道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要说新站试验区的工业,京东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京东方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档案资料显示,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既是京东方的第一条高世代线,也是中国大陆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高世代线,对于京东方乃至中国平板显示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175亿元的投资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最大的单个工业投资项目。

但京东方初来合肥时,不少人都对这条线能否在合肥建成表示怀疑和担忧。新站试验区人和京东方六代线建设者们就不信这个“邪”,憋着一股劲,不但没有请一家海外公司,而且还被评为2012年国家建筑金奖,创造了第一个“传奇”;合肥京东方自主研发的应用FFS宽视角技术的第一款大尺寸产品正式投产后,成为中国本土厂家生产的第一块32英寸电视液晶屏,到2012年底就盈利1.2亿元,创造了第二个“传奇”;2013年9月,中国首条氧化物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开建,迎来了46英寸、55英寸等超高分辨率高端液晶显示屏的面世,并被运用到电视、冰箱等各类家电产品中,创造了第三个“传奇”;2017年12月20日,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宣布提前投产,这是全球首条投产的10.5代线,也是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一下子使合肥新站试验区成为令人瞩目的地方;尤为重要的是,这条线的成功建成使我们树立起可以依靠本土企业发展平板显示器产业的信心。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京东方10.5代线建成

新站试验区也就此着力打造起全国重要的、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2010年10月彩虹TFT-LCD液晶玻璃基板、2010年11月彩虹(合肥)光伏玻璃等项目的建设成为其最好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新站试验区的工业发展也由传统工业模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如2013年9月13日,合肥市首个智能机器人制造项目落成,该项目主要从事洁净传输机器人、洁净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家庭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等机器人的生产。仅仅一年后的2014年11月4日,合肥首台工业洁净搬运机器人产品就下线了。以后我们所使用的机器人说不定就产自我们身边呢。

2016年6月,合肥新站试验区再次“华丽转身”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着建设世界级新兴产业基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新站工业园区合肥中车生产车间图(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产城融合”促工业

2015年6月29 日,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价值4.43万美元的偏光片从合肥综合保税区办理了通关业务。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通关业务,它标志着安徽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而这也成为新站试验区再次向产城融合方向转型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先后引进了京东方6代线、8.5代线、10.5代线,彩虹、长虹、海润、惠科、中车、欣奕华、力晶等核心项目以及世界500强中的法液空、住友、康宁等一大批配套项目,再加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贸项目及知名房企的纷纷落地,使得新站高新区形成了集多功能、多层次、一站式都市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以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公司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的日臻完善,以及合肥综合保税区的运行,新站区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的外贸增长点。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合肥工业的发展。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35亿美元……这是“十三五”期间新站高新区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转型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站高新区会书写不一样的工业发展之路。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工业之档」三次转型彰显“融合之美”——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