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1949年解放後,也就是太平天國滅亡後近百年時,幾位研究太平天國曆史的學者來到了廣西金田村考察。廣西桂平縣的金田村對於太平天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可以說是它的發源地,也還是發祥地。

歷史學者們和金田村裡的婦孺老少聊起了太平天國的往事。雖已過百年,但金田村裡的人還記憶猶新,說起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人時好像還是健在的鄰居一樣。最後聊起了從金田村走出去的唯一領導人北王韋昌輝和韋家往事。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村民表達了對韋昌輝的稱讚、埋怨和惋惜,是一種複雜的情感,但說到韋氏家族時,有人憤怒和搖頭,一老人帶著歷史學者們來到了一座名叫螞蝗的石橋邊,指著橋邊的石碑要歷史學者自己看。歷史學者們目光停留在這麼一句話上:

金田韋某降清歸裡,頗以金錢施舟梁悅人,購運徑尺餘柳杉,將易梁,里人拒弗受。

原來這是說的韋家的第二號人物韋俊。韋俊又稱韋志俊,是韋昌輝的弟弟。韋家對太平天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金田起義時大本營就是韋家大院,所有軍資糧餉都由韋昌輝家負擔,韋家是當地富豪,只因被土著欺壓而加入洪秀全的教會組織,然後毀家幫助組織舉大事。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金田起義爆發後,韋家上下數百口人全部投軍,成為太平軍中一大山頭。但韋家不像石達開家族那麼有能人,石達開親族兄弟近十人,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且有將略,能帶兵打仗。韋家可稱戰將的唯有韋俊而已。韋昌輝不怎麼擅長帶兵,多是在核心領導層裡協助東王楊秀清處理一些軍機大事。

韋俊所帶的骨幹大都是韋家精壯,清一色的既忠誠韋家老大又耐苦的老廣西。特別是在太平天國前期,可以說韋俊帶的就是韋家軍。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命令韋俊帶領韋家軍領導西征。1855年春,韋俊攻佔武昌,這是太平軍第三次佔領武昌,韋俊奉命鎮守武昌城,不斷地擊敗了湘軍的水陸進攻。韋俊將略優等,在太平軍中算是能攻善守的高級將領之一。很多人都知道,羅澤南是曾國蕃部湘軍最兇狠的大將,但在武昌城下被打死,成為了韋俊的手下敗將,此後湘、鄂、贛湘軍聞韋俊大名都喪膽。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1856年秋,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開啟了血腥的內部火拼模式。洪秀全借韋昌輝滅了東王楊秀清後,又要借石達開滅韋昌輝,於是石達開把護衛武昌的太平軍調回天京內鬥去了,一時武昌危急。更要命的是內鬥中韋家深陷進去了,遭了滅門之禍,只有韋俊等在外的韋家人逃過一劫,但已經惶惶不可終日。此刻湘軍乘機猛攻武昌,韋俊堅守無望,帶著彷徨無奈和惶恐撤出武昌,好在石達開做天京事變的前階段善後工作時,比較理智和仁慈,沒有株連韋家軍餘部。

但是天京事變還在沒完沒了,洪秀全又要摒棄石達開了,石達開只好遠走他鄉。韋俊率部在江西和安徽間流動。1858年,洪秀全發現雖然幹掉了所有威脅自己地位的元老諸王,但是太平天國一時被抽空,沒有了棟樑支柱,他自己除了權術似乎啥都不會,於是開始啟用後批次的太平軍將領,或者說少壯派。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作為手握精兵,又是韋家二號人物的韋俊被提拔上去了,成了右軍主將。韋俊的資歷比後起之秀的陳玉成和李秀成、李世賢都深得多,在金田起義時,韋俊排名可以進前20,而他們那時候還是受苦兒童,沒參軍。後來加入太平軍時,陳玉成一直為韋俊部下小將,所以幾位主將之間的矛盾就逐漸顯露出來了。加之洪秀全又用權謀之術引導他們相互制衡,所以埋下了禍根。陳玉成最先凸起,最早封為英王,昔日的老上司韋俊轉眼成了陳玉成的下屬,而且他們又在同一地盤安徽,諸侯們都非常在乎自身的地盤的,陳玉成也不例外。

於是日子長了,必生咀唔,陳玉成部實力強大,又鄙視韋家韋昌輝在天京事變中的行為,於是經常指縣為界,但是韋俊也得有生存空間,也不願受曾經的老部下欺負,談不攏就爭,爭不贏就搶,搶不到就火拼。情況越來越嚴重,忠王李秀成也捲進來了,他看不慣陳玉成的英氣逼人,又想借韋俊削弱陳玉成,於是暗中支持韋俊鬥陳玉成。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但是無奈韋俊無論從實力還是社會輿論支持方面都遠不如陳玉成,最後困在池州,進退兩難之際想了個餿主意,那就是投降清朝。投降是成功了,但是部下的黃文金和劉官芳等老廣西忠於太平軍,不願意投降,於是鎮壓韋俊,韋俊沒能把池州作為見面禮獻給清軍。所以去到清軍那邊,他也沒受到重用,只不過保全性命,換了點小富貴。

太平天國滅亡後,韋俊感覺呆在清軍裡的價值沒有了,只想回到廣西金田老家閒度餘生,落葉歸根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帶著投降叛逆的頭銜,心裡好多疙瘩。於是他討好鄉里,要出錢修建螞蝗橋、蔡江義渡。心想這樣做金田村民就會原諒他,允許他落葉歸根。但是村民們拒絕了他,修橋的錢寧願村裡咬牙拼湊也不求他。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這才有了小編前面說的村民在石碑上刻上那幾句話的前因後果。村民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中國人從來都痛恨不忠不義的叛徒,另外當時廣西金田一帶成千上萬的民眾加入了太平軍,歷經血戰,都埋骨他鄉,陪葬了心中的太平天國,而韋俊卻做了叛徒而苟活於世間享富貴,必然為村民所不齒。因此村民可以原諒韋昌輝,但是無法原諒韋志俊。而且還送他一個外號:反骨韋十二。韋俊族裡排行十二,小命韋十二。

不過小編最後要說,韋俊投降雖有無奈,但是還是留下了汙點。縱觀整個太平天國之興衰,無疑可知其為一大歷史悲劇,韋俊深陷其中,當然也是一個悲劇人物。1884年5月8日,韋志俊卒於安徽宣城縣孫家埠鄉汪村,其孫光照、師洛等於民國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韋志俊的墳和墓碑被發現。(《太平天國大辭典》367頁)

悲劇“反骨韋十二”:他是韋昌輝家族的唯一戰將,卻回不了金田村

​歷史車輪滾滾,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歷史需要細讀,但有時候又不忍細讀。這是小編研究歷史時的一句心得,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贊和關注永宣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