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专家丨抖音为何让腾讯如此紧张?

编者按:成立两年,抖音国内的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

抖音的强势崛起让互联网巨头们非常恐慌,马化腾甚至披挂上阵,每天在高管群中讨论微视的进度。日前,微信朋友圈发布状态默认上线了“用微视拍摄”的限时推广入口,微信10亿流量加持,腾讯的偏心可见一斑。抖音到底做对了什么,能让腾讯如此紧张?

凯盛专家丨抖音为何让腾讯如此紧张?

抖音是今日头条张一鸣无可争议的核心战略产品,这家公司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抖音的成败

凯盛专家:Fionana,资深互联网运营专家,目前在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级产品经理,负责短视频相关业务。对短视频市场情况和互联网产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抖音“三步走”战略

做一款产品之前,首先要保证产品是有市场的,在此基础上将产品体验做到极致。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以明星、网红等生产的内容以及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例如,搞笑视频自媒体papi酱、美食作者李子七等属于PGC,普通用户上传的作品属于UGC。

抖音作为短视频社区产品,更注重腰部用户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即介于PGC和UGC之间的用户。这部分作者生产内容的能力比UGC强,弱于PGC。这部分用户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每天可能产出一条或者更多的作品。

抖音通过PUGC带动UGC用户的方式,让少数的人在社区里玩的很好,如果有十个人在这款产品里玩的特别好,再来一百个同种类型的用户,理所应当会玩的很好。积累好亚文化氛围以后,接下来就要不停地对外推广,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买到与产品调性相一致的用户,让更多人了解这款产品。

综上来看,抖音的战略分为三步:首先做好产品体验其次营造好的亚文化的氛围,让一小部分人在这个圈子里面玩得非常好;最后大力进行对外推广

凯盛专家丨抖音为何让腾讯如此紧张?

产品体验做对了什么

做好产品体验,首先需要做好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来看,抖音在不遗余力的提高产品性能,打造更酷帅的视频玩法,更流畅的用户体验,市场上大部分同类型产品并没有达到它的高度。

第一,全屏高清体验。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功能。传统的短视频是横屏的,给大家一种拍照片的感觉。事实上,短视频并不适用于横屏,游戏和长视频因为其特殊性质更适用于横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手机打电话、发微信、浏览app等行为都是通过竖屏完成的。抖音的竖屏非常适合拍摄传播,也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这是一款音乐类短视频社区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音乐是绝对的刚需,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们在拍摄作品时加上一些音乐的衬托,会让作品更加生动。如果音乐背景使用得当,还能让作品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第三,融入了特效。由于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导演,人们都想让自己的作品做得尽可能更好,特效的加入,让普通的用户拍出的作品成为了“大片”。此外,抖音在滤镜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强大的特效和滤镜功能充分激发了人们拍摄于分享的欲望

第四,个性化推荐。这是头条发家致富的根本,抖音也将它运用到了极致,其核心就是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比如,有些人喜欢看宠物类视频,抖音就会相应地进行推荐;有些人需要学习excel等办公技能,也可以通过抖音进行满足。

抖音的产品特性经过小的用户群中已经得到证实,这是一款很OK的产品,各方面体验非常好,因此也就具备了大规模扩张的基础。

重新定义内容+互动

做完产品框架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营造好亚文化氛围,这就需要好内容与做好用户互动。

抖音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产品的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内容。

平心而论,抖音的一些内容无法登大雅之堂,这些低质内容为何受到用户欢迎?这就需要归结于激发了用户某种情绪,内容更贴近人的生活,能够引发人们好奇、愤怒等情绪共鸣,只要这个情绪被激起了,用户基本就可以打开这条视频去看。一般来说,鸡汤文类型的短视频会勾起用户强烈的共鸣。

获取用户之后,并不是为了纯粹生产内容。对于社区类产品而言,用户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而言,用户除了看短视频之外,还有其他的想法:我想从短视频中吸取想要的东西;我也想拍出好的作品;我也想跟作者互动,加入好玩的社区,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小范围的核心用户互动,在搭建好产品框架之后就应该做好。如果做不好,整个产品的良性循环是不够的

运营重于泰山

抖音能够走多远,在于产品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升级,更重要的是讲究运营的步骤,让产品得以可持续发展。

2015年小咖秀一夜爆红,上线4个月已达500万,总用户量1500多万,日均原创短视频达到120万条,一跃成为国民软件。但是,2016年下半年以后,小咖秀陷入了没人下载、没人使用的窘境。因此,运营对于小咖秀、抖音这类的短视频社区平台而言至关重要。

由于互联网用户口味很刁钻,用户忠诚度也比较低,只会选择好的产品。对于PGC(专业生产内容)而言,加入APP是有吸引流量进行商业变现的诉求,或者提升自己的名气。对于UGC(用户生产内容)而言,对于平台的忠诚度并不高,使用APP要么是为了发现自己喜欢的短视频,要么就是加入创作者行列,分享自己的生活。

基于不同用户的特点,需要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对于PGC而言,由于他们具有创作优质内容的实力,可以给予他们流量支持,让他们留住用户。对于UGC,可以进行特效升级、玩法升级,不断吸引用户,让用户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每个功能都使用的非常爽。

想要运营好短视频平台并不容易,微视背靠腾讯,采取烧钱换用户的打法,用户在微视上面发布作品,会得到腾讯的金钱和流量的扶持,但是不能再上抖音,这个决策太激进了,

除非能长久地补贴,否则一旦补贴停止,加上微视的文化社区氛围没有做好,这款产品有可能面临失败。

投稿/媒体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