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石岩

愛小鎮,愛山村,愛鄉野,源於一種根深蒂固的鄉土情結。

去過那麼多古鎮,也看過不少各具特色的“秀美鄉村”,卻從未有一個地方能像石巖村一樣,讓我有過安家落戶的念頭。

石巖村偏於廣豐一隅,東與浙江江山、南與福建浦城接壤,境內的六石巖省級森林公園,風光旖旎,聞名遐邇;紫金山屬江西省最東端,我省第一縷曙光就從這裡升起照耀166947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

或許因為工作緣故吧,作為掛點石巖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貧幹部,前前後後曾在這裡蜻蜓點水似的呆過將近一年的時間,不僅熟悉這裡的村幹部、幫扶對象,甚至對這裡的村民和這裡的一草一木也產生了微妙的情愫。

心安石岩

石巖村村址在一個叫“銀根”的自然村。

村莊四面環山,崇山峻嶺之下,一片綠油油的沃野平坦地呈現於盆地的低處。因了這得天獨厚的環境,水稻、芋頭等農作物彷彿吸納了天地間的靈氣,生機盎然,成為石巖村的特色農產品。

村莊不大,像中國傳統的山村一樣,依山傍水,嶄新的小洋樓一字排列。村前的一條小街整潔、開闊,仿古的大理石欄杆沿著曲折的河道迂迴地綿延,碧綠的溪水在佈滿巨大鵝卵石的河道里奔騰不息,或激越,或昂揚,流水猛烈地撞擊著這些佔據著河道的龐然大物,或側身躲過,翻滾出白淋淋的水花,悄無聲息地流向下游。綠化帶裡的植物茂盛而熱烈,一行整飭的八月桂裡夾雜在先入為主的桃、板栗,枇杷、柚子等果樹之間,“榆柳蔭後園,桃樹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啼桑樹巔。”好一派陶淵明筆下濃濃的鄉土氣息。綠化帶的空缺處,勤勞的村民見縫插針,種上了朝天椒、小蔥、薄荷、大蒜、紫蘇等佐料,可隨手拈來,即使菜還在鍋裡煮著,健碩的家庭主婦小跑兩步,擼上兩把,立刻撒進滾燙的鍋裡,整個廚房會立馬洋溢一股濃烈的鮮香,挑逗飢腸轆轆的家人和路人的嗅覺和味蕾。

心安石岩

遠離了城市的紛擾和聒噪,鄉村的生活是寂靜的,閒暇之餘,村民都愛在沿溪的小街上散步、鍛鍊、聊家常,當夕陽的餘暉躲進綿延起伏的大山,鄉村的寧靜也在夜色裡慢慢圍攏,覆蓋這片大山裡的天地。

銀根,就在這溪水靜流裡保持著山村固守的恬靜。

心安石岩心安石岩

六石巖是石巖村最著名的屬地,由關公石、麒麟石、匕刀石、錸鑽石、猢猻石、竹山石六座雄奇瑰麗的巖峰組成,峰峰高聳,巒巒奇詭,也是石巖村最美的地方。主景點——竹山石挺拔峻峭,壁立千仞,直上直下的臺階讓許多恐高者望而卻步,海闊無邊,山攀絕頂,遊人卻常年絡繹不絕。一年裡,我也會獨自往來數次,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寂寞看山,孤獨聽水,寄情懷以山水,託石巖以終生。

我是一個在夢裡恐高的人。夢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次站懸崖之上,心驚膽戰,兩腳發軟,或許這是出於對大山本能的敬畏。但在石巖,我卻能心靜如水,拾階而上,陡峭的絕壁也如履平地,征服永遠是一個男人值得標榜的資本。

石巖村屬於兒時歌唱的“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全村28.6平方公里,山地就有38063畝,盛產竹和茶,一叢叢,一片片,漫山遍野,像翠綠的裙裾圍在山腰,垂至山腳,每座山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高聳天地,俯仰人世。

心安石岩

六石巖不僅有自然靈秀的外在,更具深厚的文化內蘊,一副千古絕對,足夠奠定她的瑰麗和神秘。

明天順年間,廣信府知府——金銑在廣豐知縣的陪同下從縣城東關出發,遊歷了當年的東南名鎮——杉溪之後,又沿豐溪向東而上,登上了雙山嶺。金知府舉目四望,巍巍壯觀的六石巖群峰聳立,高入雲端,赫然映人眼簾。久負才名的金知府,見景生情,聯想起腳下的“雙山”,遠望“六石”,心有所悟,便隨口吟出一句上聯:出雙山,望六石,六石磊磊。吟畢,環視隨從,欲徵下聯。

這是一副“拆字對”:“出”字拆開是兩個“山”字,六個“石”字疊加為兩個“磊”字,“雙山”、“六石”又是兩個實際地名,眾人面面相覷,一時啞然無聲,竟無一人能對。

金知府脫口而出的上聯不僅難倒了隨從,也難倒了自己。自此以後,五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飽學之士,在遊覽六石巖時,面對上聯,每每冥思苦想、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難以應對。據說清時,當地有個秀才,發誓要對出下聯,以成全璧。但耗時多年,仍不能對出一字半句,一氣之下,竟口吐鮮血,長臥不起。民國時,曾有人試對下聯:“呂兩口,栽四木,四木林林。”(其解釋是:呂姓兩口子栽了四棵樹,樹大了成為森林。這在字面上倒勉強說得通,但不含實際地名,意境上也不理想,不能算是對上了)1983年2月5日《江西青年報》曾刊登此上聯求對,但無下文。2013年,嵩峰鄉再次曾發佈“一字值千金·千古絕對萬元大獎徵下聯”的啟事,面向全國徵集下聯,但能應者了了,精品憾缺。時至今日,依舊為千古之絕對。

在這個贛浙閩三省交接的邊陲小山村,半副殘聯讓多少文人名士羞愧、汗顏!

何日、何方、何人能圓金銑之夢,使“絕對”不絕?

心安石岩

良好的自然生態,深厚的歷史人文,不僅給石巖村塗抹了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也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民生福利。

近年來,石巖村立足“旅遊興村”的發展思路,實施鄉村戰略,依託自然生態,挖掘鄉土文化,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大山深處的田園,風景底下的莊園、遊客心中的桃園,百姓眼裡的樂園”的新農村建設,講衛生,淨環境,修棧道,興民宿,種白茶,賣特產,帶動全村百姓靠山吃山積極性,充分利用“省級森林公園”這塊金字招牌,發家致富奔小康。

如今,隨著秀美鄉村建設步伐的加快,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推進,整個石巖村可謂是煥然一新。直通浙江江山廿八都的路基修好了,曾經翻山越嶺的古道變成了寬闊的通途,鏈接古鎮的旅遊經濟近在咫尺;破舊的老房、危房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嶄新的小洋樓拔地而起;坎坷、泥濘的泥巴路面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潔的水泥路;家家看上了閉路電視,人人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整潔的村容村貌,欣欣向榮的產業,山裡的百姓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一生忘不了,只是此山橋。兩邊俱礙日,一峽不容橈。素鱘遊青冥,哀猿上碧霄。終當來此地,結廬傍漁樵。”明代詩人祝廷璇曾這樣吟詠六石巖風光的秀美和生活的愜意,歸隱六石巖的情懷溢於言表。

心安石岩
心安石岩

沿著一條從贛浙閩交界的白塔尖發源而來的小溪逆流而行,從六石巖到馬家淤,從下考到六石坑,一路上,玲瓏的石橋,傍水的人家,潺潺的流水,突兀的岩石,飄逸的古松,山坡上覓食的羊群,溪邊浣衣的村婦,水裡遊弋的白鵝,田壠碧綠,山光葳蕤,人間煙火的岑靜在石巖村無不令人心生恬淡。舉頭,藍天白雲之下,滿眼蒼翠,遠處山腰的嵐靄正嫋嫋蒸騰,吾非大儒大雅,亦有一種嚮往返樸歸真的隱逸之心。

兒時,我們戀家,渴望得到父母的呵護和疼愛;長大後,我們渴望陌生的遠方,把城市的燈火當作了一生的奮鬥目標,但那種對市井喧囂的眷戀畢竟缺少了心靈的寧靜而感帶來的輕鬆和愉悅;世事滄桑,人至中年,才發現心安才是生命持久的沉澱和真正的歸宿。

此心安處是吾鄉。

身在石巖,回首童年,山鄉的寧靜讓我有了故鄉的歸屬感。記得我曾在一首詩裡,這樣抒懷對石巖的眷戀:

“餘生 我以詩文沽酒……在這裡 我想/借一座山獨居/擇一抔土埋骨……我曾在正陽宮裡祈願/也曾在羅坪寺的神像前修長書一封/白紙黑字 燭照神靈 煙燻淚落/只有端坐浮雲的六石巖/才配俯視人間……”

我想,我的淳樸和真摯,配得上這六石巖俯視的仙鄉別殿,配得上這偏於青山一隅的煙火人間。

心安石岩
心安石岩心安石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