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慶:穩步推進通信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

肖亚庆:稳步推进通信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

學習時報2018年9月7日頭版刊發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署名文章《紮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文章從著力抓好實業主業發展、著力抓好自主創新、著力抓好結構調整、著力抓好深化改革、著力抓好開放合作等五個方面,論述瞭如何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徹底摒棄規模和速度情結,紮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肖亞慶表示,國有企業必須牢牢守住實業這一安身立命之本,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做強做優實業。一是聚焦主業突出主業。二是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三是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在生態保護修復、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四是全面提升企業運行和產品服務質量。

肖亞慶認為,國有企業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努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佔據“橋頭堡”和“制高點”。努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核心技術。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制約行業企業發展的技術短板,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率先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儘快在關鍵領域和“卡脖子”地方取得突破。

在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方面,肖亞慶表示,一是紮實推進戰略性重組。遵循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二是積極開展專業化整合。三是大力推動瘦身健體。

要拓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廣闊空間,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跨國資源配置水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全球化佈局,推動實現技術、管理、金融等資源全球化配置,把對外投資和促進國內裝備、服務、技術、標準全方位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生產服務網絡,不斷打造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附《紮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原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邁向高質量發展既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任,引領帶動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必然要求。國資監管機構和廣大國有企業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徹底摒棄規模和速度情結,紮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著力抓好實業主業發展,

築牢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堅實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將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大多處於關係國家安全、關係國計民生的實體經濟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實業為基礎,離開實業談高質量發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近年來,國有企業立足實業加快發展,在聚焦主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總體規模和綜合實力有了顯著提升,但同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相比、同建設製造強國目標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必須牢牢守住實業這一安身立命之本,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做強做優實業。一是聚焦主業突出主業。強化戰略引領,明確主業發展目標和重點,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做強做實做精主業,不斷增強核心業務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深入落實製造強國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積極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三是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在生態保護修復、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四是全面提升企業運行和產品服務質量。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產品服務質量、標準檔次和品牌影響力,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優產品、更好服務、更多選擇。

著力抓好自主創新,

激發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新形勢下加強自主創新的極端重要性,也為國有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經濟發展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和必然路徑,國有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和支撐。近年來,國有企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但是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自主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努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佔據“橋頭堡”和“制高點”。一是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集中優勢力量完成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創建更多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研發平臺,主動組織實施重大研發任務。二是努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核心技術。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制約行業企業發展的技術短板,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率先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儘快在關鍵領域和“卡脖子”地方取得突破。三是充分發揮創新要素合力。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破各創新主體之間的壁壘,有效匯聚創新資源和要素,形成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四是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積極倡導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持續激發創新潛能。

著力抓好結構調整,

優化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整體佈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指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佈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向戰略性關鍵性領域、優勢產業集聚,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步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對推進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又深刻指出了實現的途徑和方法。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是提升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發揮作用的內在要求。經過多年努力,國有經濟佈局結構不斷優化,但是仍存在分佈過寬、主業不集中、核心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領域,加快佈局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優化配置。一是紮實推進戰略性重組。遵循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二是積極開展專業化整合。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提升企業規模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相關產業優化升級,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三是大力推動瘦身健體。帶頭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加大“殭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工作力度,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效提升企業運營質量和效率。

著力抓好深化改革,

啟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指出“國有企業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舉旗定向、謀篇佈局、撐腰鼓勁,充分體現了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殷切期望。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國有企業只有持續深化改革,才能切實破除束縛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釋放出獨立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發展動力和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實施了一批重大改革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有一些制約發展的障礙弊端沒有完全破除,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紮紮實實落實“1+N”系列文件要求,持之以恆將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引向深入。一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進一步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確保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係,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二是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分層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實把引進社會資本和轉換經營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三是加快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落實董事會職權,推行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健全與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製度,實現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四是以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資監管職能。進一步明確出資人監管職責邊界,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持續改進監管方式,建立系統科學有效的監管標準和制度體系,強化監督和責任追究,不斷提高監管效能,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著力抓好開放合作,

拓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廣闊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開放合作,指出“開放合作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邏輯”“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國有企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國有企業只有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積極融入全球經濟,才能夠為高質量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加快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近年來,國有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努力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相對仍然較弱,必須著眼長遠發展,不斷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努力在更廣領域取得更多務實成果。一是在開放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歡迎各國、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結構調整等方面工作,在產業整合、轉型升級、股權投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領域與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二是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跨國資源配置水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全球化佈局,推動實現技術、管理、金融等資源全球化配置,把對外投資和促進國內裝備、服務、技術、標準全方位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生產服務網絡,不斷打造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三是在開放合作中展現負責任良好形象。模範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所在國法律,尊重當地文化習俗,堅持誠信經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國有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這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獨特優勢。企業黨委(黨組)要充分發揮領導作用,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得到堅決貫徹落實。企業領導人員要敢於擔當、苦幹實幹,以釘釘子精神把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要求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奮力開創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肖亚庆:稳步推进通信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