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慶:更多中央企業將納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2018-11-19 20:30 | 新華社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是新一輪國企改革中的全新嘗試,也是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重要舉措。

兩類公司試點企業試出了什麼?將如何改變當前的國資國企運行格局?未來這項改革將有何新動作?19日舉行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座談會”釋放了一系列新信號。

試點探路,兩類公司眉目漸清

2014年7月以來,從中糧集團、國投集團等8家中央企業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到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啟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目前國務院國資委選擇了10戶中央企業開展兩類公司試點。

各地國資監管部門也積極探索,先後在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了兩類公司相關試點工作。

伴隨改革不斷推進,最直觀的變化莫過於試點企業紛紛重塑總部職能,通過調整組織架構、轉換體制機制,使得集團管控更有效,也更適應市場化專業化平臺的要求。

誠通集團新設股權管理、資本運營等4個前臺業務部門,突出總部運營功能。中糧集團將資本經營和資產經營管理分離,形成了“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集團總部向專業化公司下放用人、資產配置、薪酬分配等五大類關鍵權利。

國投集團總部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一,職能部門由原來的14個減至9個。“改革後,資本權利上移,經營責任下沉,總部以戰略性、財務性管控為主,對所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行使股東權利,重點管好資本投向、運作、回報和安全。”國投集團總經理施洪祥說。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表示,試點企業探索開展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本佈局優化,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有序進退,國有經濟佈局不斷優化

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是兩類公司的重要使命。

在近年來的實踐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以對戰略性核心業務控股為主,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發揮投資引導和結構調整作用。

試點企業在“退”——保利集團剝離煤炭業務。國投先後退出了航運和煤炭板塊。中國五礦有序推進低質量資源項目退出,業務發展基礎更為牢固。

試點企業也在“進”——五礦投資佈局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中交集團依託疏浚業務優勢,發展環境保護產業,向流域綜合治理轉型。

與投資公司不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財務性持股為主,通過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等方式,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

以基金為例,誠通集團、中國國新發起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和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已累計完成投資110項、投資額1181億元。

作為國內較早成立的省級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重慶渝富集團注重運用市場化基金工具服務國家及地方發展戰略,逐步形成“自有資本投資+基金集合資本投資”的雙輪驅動投融資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的成功發起和實際運作,把央地國企、金融企業和社會資本等各方資金集聚起來,為國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融資新渠道和投資新機制。

管好資本,出資人與企業邊界更明晰

兩類公司試點推進的過程,也是國資監管部門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界面關係”不斷理順的過程。

據瞭解,在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中,國務院國資委就向中糧集團、國投正式下放了包括主業投資、產權管理、薪酬考核等在內的18項權利,並逐戶研究進一步放權事項。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通過授權放權,出資人與試點企業權責邊界更加清晰,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試點是改革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伴隨現有試點企業的快速發展,這項改革勢必將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推進。

“下一步將把更多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納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肖亞慶透露,國務院國資委初步考慮新增10戶左右試點企業,各地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

他強調說,要進一步加大授權放權力度,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在戰略規劃、業務管理、工資總額、選人用人、股權激勵、產權管理、重大財務事項等方面賦予試點企業更充分的自主權。

同時,要把兩類公司作為綜合改革平臺,同步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差異化薪酬分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充分發揮改革的綜合效應。

(原題為《兩類公司改革推向縱深 試點將迎擴圍升級》。編輯周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