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文|鵬哥

這兩天,一則短視頻刷爆了網絡各大媒體平臺,看完後我簡直要火冒三丈,甚至也快要變成了“憤青”。

視頻發生在上海普安路某辦公樓附近,一個母親正在雨中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20歲出頭的女兒擦鞋,說實話,要不是仔細看,我還以為這是發生在民國時候那些女傭在伺候自己的主人呢?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個女兒在雨中,撐著傘,優雅地站著,而她的母親卻蹲在她面前正卑微地擦拭著她的鞋子。這是一個女兒該承受的嗎?是她能承受得起的嗎?而且,據網友說,這個女孩還不停地謾罵著自己的母親,因為擦得不合自己的意。

可是,這個母親卻絲毫沒有半點怒氣,簡直卑微到了塵埃裡。

我看到這裡,其實更加生氣,我氣的是,作為母親,她怎麼能忍受自己的女兒如此地大逆不道。我真的震怒了。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真的不少見。

比如下面這位網友所說的:

@搖搖晃晃:我小叔子就是一個巨嬰, 31 歲了,不會掙錢,也沒有想過要為家裡出份力。他是這樣說的,反正在農村,也花不了多少錢,2個孩子,沒有房貸車貸,靠老婆一個月掙2000塊錢就夠了。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平時要零花錢了,就伸手跟婆婆要,有時候甚至還嫌婆婆掙錢不多,婆婆疼兒子,給他家打掃衛生,種地,收莊稼,看孩子,好像一頭牛,默默地付出。

或許,你會說這只是某些農村人才會有的現象,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打臉。身為上海大都市的城市人也不能例外。

大衛,今年已經是48歲了,就快到知天命的年齡了,可是,現在的他還只是父母襁褓中的巨嬰。

其實,在他的求學生涯中,他一直是別人眼中的榜樣,一路學霸,本科讀的是同濟大學,研究生去了加拿大聞名世界的滑鐵盧大學。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可是,這又怎麼樣呢?學成歸來後,他就再沒有走出家門,整天窩在家裡,除了打遊戲就是吃飯、睡覺,儼然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個沉迷於遊戲、逃避社會的孩子。

相信在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大衛的同班同學,絕對想不到,這個人人眼中的學霸,今天竟然會啃老,而且是一個資深啃老。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周圍並不少見,據國家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作為父母,我們是時候反思了,我們這樣傾盡全力培養的孩子,將來會是我們想看到的樣子嗎?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自信,那麼務必要意識到下面幾點:

1 .不要只讓孩子學習

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只要孩子學習好,哪怕孩子要喝個牛奶,做家長的都會為他插好吸管。甚至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不能代替以外,全被父母包辦了。因為我們覺得只要孩子學習好,那麼將來就一定有出息。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其實,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天真了。本來重視孩子的教育是沒有錯的,可是到了這種地步那就完全背離了養育孩子的初衷。他很可能將來除了學習,其他什麼也不會,將會成為考試的機器、學習的奴隸。沒有思想,沒有感情,這是多麼令人可怕。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以外,也應該儘量放手他的事情,讓他不僅有知識的積累,更有成長、人生的經歷,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知冷知熱、有思想、有抱負的人。

2. 人生不止一條路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必要限制孩子必須走哪一條路,這要跟據他的興趣、自身優缺點去尋找他的人生舞臺。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女兒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的那一天

或許他文化課不好,但是他有其他藝術天分;或許他語文不好,但是他有數學天賦;或許他其他方面都不如別人,但是就具有運動天賦。等等,這就是個體差異性決定的,你沒有必要遺憾,更不要指責,而是鼓勵孩子往自己正確的人生方向前行,終會遇見曙光的。

小結:育兒其實就是陪伴孩子成長,陪伴他去找尋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幫他走完人生,你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