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在唐朝,若想当官,也就是所谓的走上仕途,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另一种就是由权贵举荐。当然还有世袭的,那是一般人都不可能有的机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科举考试和由当朝有权有势有名望的人来推荐,只要自己有真本事,还都是有机会也有可能实现华丽转身的。科举考试,一般正常情况下,有才华的人都能被选拔上。而想要被推荐,除了自己有才华之外,还要会社交拉关系,还要会说话办事,还要会适时的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总的来说,就是让推荐人了解自己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才华,比如家世、抱负、品格等各方面能为自己加分的项目,还要尽可能地去赞美、称颂对方。可话又说回来,我国的传统思想是含蓄的,是谦虚的,是内敛的,所有这一切又不能太露骨,毕竟是谦谦君子,不能为了权势就斯文扫地,不能太张狂,太自大,也不能太谄媚。所以,举荐这条路,也不那么好走。一是要选对人,既赏识自己又要说话有分量,二要自己介绍好自己,这时候就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地藏着掖着,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样的不好意思,这就要看个人的水平和社交能力了。其中个人的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要充分展示自己才华,让人家知道你的水平,不能光靠说,要有具体的表现,这时候,咱们今天的主角——干谒诗,就有了大用场。(当然也有干谒文,不过,咱们今天只聊干谒诗。)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们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咱们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比如求个一官半职,或是给某位高官当个幕府,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当时的权贵们呈献诗文,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期望对方能够引荐或聘用。这诗即要写得谦虚、含蓄,不张扬,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干谒诗大多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既可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致丢掉文人的面子,这即是技术,也是艺术,对于确实有才华的人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干谒诗,成为了千古名篇。下面就举些这方面的例子。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1.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终生没有出仕,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苦学多年后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后来给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前四句写景色,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张九龄能象伯乐一样发现他这匹千里马。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2.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678—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江都县,唐代书法家、文学家)的一首《上李邕》。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这样既无碍于干谒之体,也保持了自己无拘无束的个性,这首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李白倚才所傲的个性。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3.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此诗作于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当时杜甫37岁,来到长安已经十三年了。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宰相李林甫认为录取到有才之士对他不利,便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还对唐玄宗说“朝无遗贤”。杜甫本来对这次应试抱有很大希望,十几年来在长安周旋于公卿权贵之间,由于存在着科举的希望,所以还没有感觉到辛酸,可这次考试落第对他打击很大,使他意识到自己在长安这十几年的可怜与屈辱,在这种心情下,杜甫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所指“韦左丞”,即韦济(687-754),唐代大臣、诗人。在当时的长安,韦济是唯一器重杜甫的诗的高官。

在诗中,诗人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又说自己是多么努力多么有才华,自己在长安那么可怜地过了多年,却没有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诗人得到了韦左丞的赏识和推荐,虽然推荐没有成功,但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现在诗人想要离开长安,对于韦左丞的知遇之恩不会忘记。这首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多用排比,纵横转折,义愤悲壮,语言质朴,含蕴深广。这首诗里的一些句子,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成为了千古名句,其中更是“致君”那一句,几乎成了杜甫毕生的追求。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4.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诗中写到一位新娘子,在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她先精心梳妆,之后又羞答答地问夫婿:“你看我这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此诗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并回诗一首《酬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唐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5.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少年时代的卢纶,家境不是很好,世道又不安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成年后走举试之途,又不顺利。卢纶虽然科举、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结识了很多当朝权贵。大历年间,他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卢纶受到当时权贵元载、王缙的赏识,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下面诗中“韩大夫”为夏绥节度使韩谭,此诗表达了希望能做韩谭幕府的心情。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丛篁叫寒笛,满眼塞山青。

才子尊前画,将军石上铭。

猎声云外响,战血雨中腥。

苦乐从来事,因君一涕零。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6.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李益约在贞元十三年(797)至十五年(799)人幽州刘济幕府为从事,下面这首诗,就是表达对刘济的知遇之恩,和对幕府生活的认可。诗中的刘济(757年-810年),幽州(今北京)人,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任卢龙节度使。

献刘济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我们看了这几首干谒诗,感觉诗写得好不见得运气就好。朱庆馀诗好运气好真的是让人羡慕,李杜诗好运气不好,而李杜在唐朝诗人中算是干谒诗所做最多的二位了。

李白生性狂放不羁,在长安没机会就走人,但是李白离开长安并不表示放弃,在他日后的人生路上也并没有停止追求,到了760年还写了《赠崔咨义》,761年写了《赠刘使都》,直至762年去世,也没有实现他所说的“尽节报名主”、“功成谢人间”的理想。

杜甫在长安苦熬了十几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参军的小官,后来的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还是不断地寻求着人生的机会,754年写了《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赠田九判官梁丘》(姓田,家族排行第九,所以称田九,是哥舒翰部下),希望能得到田九的引见,能被哥舒翰赏识、所用。

这孟山人呢,可能太激动了说错了话,自己给自己挖了坑,没辙!传说,孟浩然在张说(前面的文章里介绍过张说,曾做过玄宗时的宰相)处偶然见到了唐玄宗,皇帝意外地见到孟浩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这本是好事,可却不知为什么孟浩然当着皇帝的面说了“不才明主弃”之句,引得玄宗不高兴,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扫了皇帝的兴致,自己也没了仕途,从此踏踏实实地游山玩水,而唐朝少了一位孟大人,却多了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而卢纶、李益,因干谒诗有了权贵的推荐,得到了赏识,做了官或幕府,但也是人生坎坷,几经宦海浮沉。

看古人找份工作真是不容易啊,哪里象我们现在,找工作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实在不成还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再或者,象这样做个自媒体人也很好。其实小编敲字也不容易,希望朋友们多支持,小编在这里一一谢过各位!

干谒诗,古人的自荐信——了解一下唐朝诗人找工作的历史经验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惹得唐玄宗不高兴,改变了诗人孟浩然命运的那首诗:

归终南山(也作:归故园作、岁暮归南山)(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