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根本没有蔡桓公,扁鹊见的是谁?就算有,扁鹊没官职能见到吗

我们中学的课本里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课文,大概讲述了扁鹊四见蔡桓公,每次都能从观察蔡桓公的气色,判断出疾病的发展程度。既说明了扁鹊的高超医术,又教育了我们不能讳疾忌医,而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真实的历史来分析,可能会产生两个疑问:历史上没有蔡桓公这个人,那么扁鹊见到的是谁?扁鹊没有官职,普通百姓的身份能否见到蔡桓公这样的“王公”?

史上根本没有蔡桓公,扁鹊见的是谁?就算有,扁鹊没官职能见到吗

首先,这篇课文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文确实是写的扁鹊见蔡桓公,但认真考究一下扁鹊的生平,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死于公元前310年,大约寿命97岁。文中既然说的是蔡桓公,自然就是蔡国的国王,而且蔡国确实有一个叫“蔡桓候”的国王,可是,蔡国早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掉了,那时候距扁鹊出生还有40年,两人怎么能相遇呢?

倒是与扁鹊同一个时期的“齐国”,有一个“齐桓公”,史书记载,扁鹊也确实见过齐桓公(田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57年在位),所以,我们可以基本相信,《韩非子.喻老》里的扁鹊见蔡桓公是笔误,正确的应该是“扁鹊见齐桓公”。

史上根本没有蔡桓公,扁鹊见的是谁?就算有,扁鹊没官职能见到吗

弄清楚了“蔡桓公”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再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扁鹊没有官职,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扁鹊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能否见到王公身份的“齐桓公”呢?这就得从田齐桓公田午说起。(以下全部称为“齐桓公”)。

且说这个齐桓公很不简单,史载他是“弑兄夺位”,也就是杀了他的哥哥田剡自己做国君。做了国君后,这个齐桓公非常有眼光,在位时做了很多改革,使齐国的国力飞速壮大。最出名的就是他设置“稷下学宫”招揽天下人才,从稷下学宫走出去的“上大夫”就有76人,还超过了孔子门下贤人的72的数字,这些人才对齐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史上根本没有蔡桓公,扁鹊见的是谁?就算有,扁鹊没官职能见到吗

我们由此可见,齐桓公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国君。而扁鹊年少时跟随“长桑君”学得一身医术,学成后游历各地,增长见闻。尤其是后来在赵国,展露了“带下医”的非凡医术和高尚医德。大约在公元前357年前后,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扁鹊来到齐国都城临淄,一个是“求贤若渴”的国君,一个是名满天下的“神医”,尽管扁鹊是布衣之身,齐桓公“折节下交”接见他自然属在正常不过的事了。

史上根本没有蔡桓公,扁鹊见的是谁?就算有,扁鹊没官职能见到吗

古代的书籍出版非常落后,难免会有笔误之处,再则,《韩非子.喻老》也并非专业的史书,只是为了说明“不得讳疾忌医”的道理,所以有点瑕疵也并不影响大局,我们厘清这两个小问题,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扁鹊而已。我们平时读古籍,也不能盲目全部相信,受历史文明的限制,难免在古籍里有些不科学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去分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