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秦始皇在征服六国的过程中,败的最惨也是最不甘心的一战,应该是李信的20万大军伐楚,无功而返。最后只好重启老蒋王翦,调用60万大军,才将楚国碾压。

如果只看明面,确实是李信骄傲自大,以为活捉燕太子丹,就牛逼哄哄不把楚国放在眼里,结果被项燕杀了个回马枪。


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深入挖掘,李信伐楚大败,哪怕秦始皇再大度,总得担责吧?可李信只是从一把手退回二把手。

比如公元前222年打燕国,李信就作为王贲的副将出征;而公元前221年打齐国,李信同样是王贲的副将。

这就有点意思了。

李信吃了这么个大败仗,秦始皇仍旧把军队的二把手交给他,并且最终还得以善终,留下了飞将军李广这个后代,就只能说明,伐楚失败,另有原因,主要罪责不在于李信。


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关于秦朝的历史,大多已经化作尘埃,唯有司马迁的《史记》,还记载一二,如果仔细分析,分析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推论,还是可行的。

李信在《史记》中没有自己的篇幅,出场也不多,但是,每个时间节点,都有个很关键的人——昌平君。


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一年……昌平君徙於郢……;……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

这是什么意思呢?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昌平君来到郢;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

那么昌平君又是谁呢?他是楚国考烈王的儿子,却在秦朝当官,还帮助秦始皇杀了嫪毐。郢是个地名,原是楚国的都城。


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而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正是李信伐楚的时间,要是昌平君这时候造反,无异于后院起火。

恰好,史书上明确表明了李信初期进攻楚国,势如破竹,可没有乘胜追击,行动轨迹很反常,‘信又攻鄢郢,破之’,以致项燕反扑,大败李信。

郢已被秦国攻占,李信为何还要再攻打呢?唯一的解释,便是郢的主将,已有二心。


秦始皇最惨一战,真相隐藏在《史记》的春秋笔法之下!


现在大致捋清楚了吧?李信伐楚失败,很有可能是昌平君跟楚国勾搭,切断了李信的后勤,所以李信返回攻打,结果中了项燕的计谋。

昌平君则被项燕拥戴为楚王,继续反抗秦国。

只是大势之下,任何羁绊,都沦为踏脚石。秦始皇最惨的一战,‘非战之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