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9月8日,在《事苗:苗文化的多维观想》当代苗族艺术发掘与创作实验展览开幕!

这个筹备了两年的展览,由陈一丹基金会主办,联合今日美术馆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呈现,造仕Zephyr Art承办,艺婷博士担任策展人。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展览通过展出当代艺术家邬建安、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和贵州本地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以及贵州传统手工艺等共26组112件作品,从多个维度展开苗族文化艺术的观想与讨论。展览的另一个板块也将于9月25日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展出。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陈一丹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李芊润与社会各界嘉宾、媒体人士一同出席了开幕礼。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苗绣、苗歌、刺绣、蜡染、扎染、银饰、苗乡祭祀、医药、神话与传说.…..苗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样式和观念一方面吸引着国内外的学者和艺术家,为他们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不竭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吸引着社会机构的关注。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贵州青年石祥宇在北京创作布面水墨《苗族古歌》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冯志佳 《左余光写生苗绣》创作中

本次活动主办方深圳市陈一丹公益慈善基金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持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活化,围绕苗族文化进行追踪挖掘,出版画册《苗绣》《苗装》《百苗图》,举办文化体验展“The MIAO”,摄制记录片《苗,不可言》等一系列项目,探索从不同的横纵角度深入探索苗族文化传统。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陈一丹,腾讯主要发起人之一、陈一丹基金会的发起人

陈一丹基金会的发起人陈一丹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文化像是一条发源于古代的大河,而个体就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文化遗产应该更多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才能真正“活”起来。

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心智资源,两者可以也应该打通,建立更好的桥接。本次展览着力的不仅是苗文化非遗保护,更寄望于通过融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化。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邬建安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

对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邬建安来说,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智慧经验一直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从较早前创作的黑白夹宣镂刻剪纸作品《白日梦》到运用皮影雕镂工艺《九重天》再到手工染色浸蜡剪纸形象拼合而成的繁复绚丽的《青鱼案》,邬建安始终尝试以当代艺术的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化生”从观念、内容和艺术形态等多个层面建构传统与当代的转换与融合。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教授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所说的,邬建安的思考和探索理路,一方面催生了他个人风格的演进,产生了个性鲜明又极具启示意义的艺术图景;另一方面也以当代的方式赋予古老的文化传统新的活力,是当代艺术领域注重传统资源转换创造的一位突出代表。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邬建安与苗寨老人探讨“苗族古歌”

此次,在陈一丹基金会的邀请和组织下,邬建安带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学生踏访贵州织金、雷山、丹寨、凯里、台江等地。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在数次考察中邬建安逐渐形成了创作和展览的思路,这种思路建立在一种观念颠覆的基础上:

“在接触‘苗民’之前,我在想象中为他们画了肖像,似乎是一群偶尔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为传统手艺的未来忧心忡忡的山居劳动者。

他们期盼都市的呼唤,翘首以待那些懂行的人带他们的手艺走出大山,在精英荟萃的都市文化平台上大放异彩。

后来被证明,这种想象根本是幻觉。是我自己觉得他们应该需要我们,而且迫切需要,不经意间我把自己的世界观强行投射在了他们的身上,建立起了一种 ‘我们’与’他们’之间紧密且必须紧密联系的假设……

我感到惶惑,人不该自私地创作,艺术创作必须有某种超越个体梦想与需要的价值存在。”

正如他本人所言,所谓“都市与乡野”、“传统与当代”、“制作与创作”,不应该被看作一对对两极对立的概念,对于传统和某种文化的解读,也从来不存在唯一的正解。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邬建安作品《大身体:我们的身体来自祖先,乃一切奇迹降生之地》

因此,邬建安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大身体》,通过这件开放的、包容的巨大文化“容器”,来讨论如何将“都市人对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压力转换为交融、共创的鲜活生命力。

《大身体》的全名叫作《大身体:我们的身体来自祖先,乃一切奇迹降生之地》,主体由数百根来自贵州丹寨的竹子构成。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邬建安与展览设计师钱若斐合作,让它“生长”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的整个两层空间,形成对空间的重新建构。这些竹子通体经过蓝靛染的处理,蓝竹间悬挂着许多手工织布、牛皮胶布、蜡布乃至蜂巢等贵州当地的自然和人工制品,青年学生和贵州艺术家的创作、苗族手工艺藏品等,也全部排布在“蓝竹林”之中。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在整体上,《大身体》构建了一个“巨人”的形象:竹子的形态与骨骼类似,蓝靛染是传统的工艺,也为竹子增加了岁月的色彩,因此,邬建安用蓝竹来象征古代的文化遗产——它也是这个“巨人”的骨骼;

贵州的人工和自然制品扮演了“巨人”筋脉的角色,它们是古与今之间连通的媒介,新创作的艺术作品则是“巨人”丰满的肌肉;而创新使用“扎染”技法制作的巨大的头骨形装置,则标记着“巨人”的头颅,布置在一层和二层展厅连通的尽头。

邬建安在开幕中谈到,《大身体》本身像是一个“容器”,容纳了所有参展的作品,也容纳了走入其中的观众。今天的文化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古代的遗产支撑着今天的创造,后者又是未来的参照,古与今交织在一处,我们与祖先似乎从未分开。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事实上,在“事苗”展览中,邬建安扮演了四重角色:

身为艺术家,他围绕展览的主旨创作了当代艺术作品;

身为引介者,发现贵州本地富于原创表达的艺术家,本次展出的苗耀升、石祥宇、安元书等贵州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则从一种“内部”的视角展示苗文化以及当地人对它的理解;

身为合作者,他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者一起合作创作,在尊重传统手工艺制作方式的基础上,希望藉此鼓励传承人们打开思路,精进技法,尝试以一种“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促进当代艺术与传统技艺的交流和共生;

身为教育者,他指导年轻艺术家完成了一批“90后”与苗文化“碰撞”的作品。本次展出的由实验艺术学院年轻学子创作的作品,包括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游戏等门类。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 《招龙》张忠保-2017-160_240cm-布面油画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EX time IT》王媛媛(局部)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EX time IT》王媛媛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EX time IT》王媛媛(局部)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生》朱正雯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祭天神》靳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祭天神》靳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克苏鲁像与人像》杨晓珍,邬建安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不再状态》局部陈鹏飞-2108-80_200cm-玻璃、硫酸纸、蜂蜡、油性颜料

此次展览得到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的馆长曾丽女士为展览精选了传统苗绣艺术作品。

据悉,9月28日,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将主持举办“事苗知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与艺术家一起探讨面向未来的文化创造。

如果说丰富庞杂的苗族文化是条条经线,“事苗”展览呈现的则是艺术家们以自身的文化体验与苗文化交织创造出的一个个小世界。

“事苗”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也是一次多维文化共生、自然交织创造的态度提议,期待边界打破之后的融合、共创、再造与新生。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策展人艺婷向观众介绍《事苗:苗文化的多维观想》展览

苗 绣

自民国至今|尺寸多样|布面刺绣

竹林间的苗绣由苗族刺绣收藏家苗族刺绣艺术研究专家曾丽女士提供,大部分作品借展自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这个实验展览,让很多人陷入对文化的多维观想!


《事苗:苗文化的多维观想》

主办:陈一丹基金会

主办美术馆(排名不分先后):今日美术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承办:造仕Zephyr Art

策展人:艺婷

参展艺术家:邬建安

联合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安元书 陈鹏飞 丁楠 冯志佳 冯梓烜 靳阳 刘正花 苗耀升 石翔宇 寿盛楠 童言明 王洛乔 王媛媛 吴亚哲 杨晓珍 张忠保 郑国荣 郑洞天 郑嘉燕 朱正雯


展场1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3号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展览时间:2018年9月8日—10月9日

展场2

展览地点: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展览时间:2018年9月25—10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