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粮吗?

手机用户6869279135


农资价格、粮食价格,相信是所有种植户非常关心的两个方面,农资价格下降,粮食价格上升,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场面,意味着,种地收益会有所增加,相反,假如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下降,种地收益减少,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情况。

而从目前的情况以及大家的反馈来看,很多种植户恰好遇到了后面的现象,农资价格越来越贵,而粮价下跌或者涨幅跟不上农资涨幅的步伐,不少人心里就有疑问,还要不要继续种粮呢?

农资,主要包括种子、农药、肥料、农膜以及农业机械等等,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肥料和农药的价格上涨,像复合肥、尿素,比前几年,一吨能上涨好几百(甚至更高),而农药的价格,也有所上涨,虽然一亩地可能多花了几块钱,看起来并不多,但是,按照粮食换算,需要多打几斤才能挣回来。

再反观粮价,比如大田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等,近些年的价格,相信大家心里也都很清楚,玉米已经几年没有达到过1元/斤了,小麦今年的最低收购价1.15元/斤,每斤比去年还降了3分钱,水稻今年的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为每斤1.2元、1.26元和1.3元,比去年分别下调0.10元、0.10元和0.20元。

经过上述对比,有朋友心里会出现不种粮的想法,既然不挣钱,那就不种地了吧,其实,小帮手个人看法,地还是要种的,我国是农业大国,不种地的话,那么多靠种地生活的农民怎么办?一些年轻人,可以说不种地,去城里打工,但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不种地该怎么办?再往后考虑,假如等你在城里干不动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回到农村老家,俗话说“家中有地,心里不慌”,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农业方面的大力支持,补贴的加大投入,种田大户的增多等等,都在表明,农业依旧是一个朝阳行业,而在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问题上,有关部门也会有综合考虑,作为农民朋友的我们,既然选择了种地,那就把产量提高上去,这是最主要的。

抱怨是正常的,小帮手也抱怨过,也说过气话,但是抱怨过后,想办法把地种好,让产量和品质提高上去,这才是最主要的。

最后问下大家,希望大家仔细慎重考虑之后再回答(勿喷),假如你真不种地了?该如何生活呢?


农民的小帮手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地吗?

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近几年农民种地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农资涨价、生产用工涨价等因素,导致种地收入不高,甚至有的农户不挣钱。从当前生资价格来看,化肥每吨上涨10~20%左右,农药上涨20~30左右,种子也有一定涨幅。而粮食价格,小麦每斤下调了0.03元,水稻下调了0.1~0.2元,大豆价格价格低迷,始终在每斤1.6~1.9元之间震荡。


那么面对这种形势,农民还该种地吗?小编认为,土地该种还得种,关键是要掌握种地方法。一、适当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地的利润空间变小,只有靠增加种植面积增加收入,如果种地少,去了成本和工钱,基本挣不了多少钱。比如种玉米,1晌地挣3000~5000元,种5晌地和种10晌地收入差别很大。

二、依托国家政策种。现在国家的各项补贴种类很多,朋友们在种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国家扶持什么,那种作物补贴多,统筹考虑种什么。比如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实施的轮作补贴,每亩150元一年,如果可以申报,每晌地就额外有2250元的政策收入。



三、要坚持科学种田,节本增效。在实际生产中要广泛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比较常用的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再根据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进行配肥,做到精准施肥,节约肥料成本。再比如种子精量点播技术、高光效栽培技术等等,都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谢谢大家!


三农广讯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再不种地越来越穷!

有人说:城市人好,月月工资几千,一个月找农民全年收入。还有人说:农民有地还得种,不种越来越穷。究其怎样,有个实例摆在面前让大家评论。

一、张朝田张朝财是我们村的弟兄俩个,张朝田为长兄身边有两个儿子依靠种地生活,日子过里实在辛苦,全家八亩地还想种粮还想种菜。反正就那几亩地,不种粮没饭吃,不种菜没钱花。要说张朝田近几年弄得也不错。三年前给老大娶个媳妇,三年后又给老二娶个媳妇。两件事连盖买房花去60多万。这些钱从哪来?这都是张朝田风里来雨里去卖粮卖菜挣的钱。拼死拼活一块一毛攒的钱。要说他的任务完成了,可该享清福了。谁知没福份,娶媳妇钱也花光了,人也得病了,住一次医院几千几万,叫孩子兑钱,孩子们拿啥兑钱,把粮食卖光,把房子卖掉以后怎么生活,面对此情此景老头子不忍心,只好拖病,趟在床上泡病,一直等死。

二、张朝财为弟。和张朝田是新爹亲娘一母同胞。张朝田比张朝财解婚早,70年代吃大火。老爹爹怕在家种地都找不到媳妇,只好扒门子把老二推出去当了厂矿工人。当时虽说工资不多,但年年再涨,冬有取暖费,夏有降温费,年终有奖励、假期有补贴,加上住房公积金,公疗费,杂七杂八每月上万块。目前张朝财的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按排工作。不费一枪一刀,全家拿工资。如今张朝财己退休,月工资几千块,吃不愁花不愁、人相越年越轻。银白的短发,洁白的牙齿,笔直的腰杆,说话大腔大调。终天没事在广场玩耍。有一次,张朝田的儿子因给爹治病找到堂弟借了两万块,好多年一直还不上。后来堂弟找上门说:地不要再种了,越种越穷,还是把地包出去吧!

三、把地包出去很容易。第二年,村上来了一群大老板,圪圪哒哒黑白小车睹在路口到处都是。这下张朝田两个儿子美透了,一下成了市民,一亩地700块。八亩地领了5600百块。真没想到土地包出去之后日子更难过。死钱早已花光,买菜买面没钱,孩子上学没钱,给老人看病更没钱。后来,兄弟俩打算找到老板要求退出土地,结果人家没好气说:这是胡闹,终止合同是要犯法的。从哪以后兄弟俩再不敢要地了。两人最后总结一个真理,种地虽不值钱还是得种,不种没办法。


农村土秀才


看了大家的回答,一些基本的情况都说得很清楚,我就不重复了。

我说说自己种玉米的这几年玉米价格的波动吧。我有十亩地,以前都是冷棚,后来拆了一半棚子,种了玉米。也就是大前年的事。到今年,算是种了四年玉米了。第一年,正赶上国家进行粮食价格调控的前一年,玉米每斤九毛多。刚收就卖啊,玉米还很潮,就九毛多一斤。在这之前好几年了,玉米都是九毛到一块多钱一斤。我的五亩地玉米,尽管只出了七成苗,还卖了六千多将近七千块钱。

第二年,玉米收成大好,产量比头一年高出许多,但是才卖了不到六千块,因为价格降得太多,只有每斤0.70元。

第三年价格更低,每斤0.58元,只买了五千元。

第四年,也就是今年,玉米价格有所提升,每斤0.67元,可是产量却是创了新低。因为今年早期旱情比较严重,玉米出苗率都很低。所以收益成近几年最低,卖了不到五千元,不够家人一个月的工资。刨去本钱,还能剩多少?

我们这人们大多数都去工业区上班,玉米种收都是机械化。

种子,五亩地300元。化肥,五亩地500元。翻地播种,一亩地70,五亩地350。封地打药,一亩地10,五亩地50元。还有封地药,虫子药200元。收割,一亩地80,五亩地400元。还有一项,机器收拾地,就是吧玉米的垃圾叶子什么的攒成堆。五亩地还需要50元。

算算吧,本钱是多少?1850元,今年正好卖了4850。呵!还是整数,😄净剩3000元整。3000块能干嘛?女儿一个月费用?能随几份礼?

你说说,这地种得还有啥意思?

不过是比撂荒强些罢了!



我按我们当地的粮价来算一个账,按正常计算,按一亩计算。

稻谷:1.3*1000=1300。

当然,产量高低相差不远


农资这一块,农药,化肥

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增产叶面肥)

打药的话从撒种子到收获谷子,简单些考虑,除草至少3次(返青一次,分孽一次,抽穗一次),杀虫杀菌至少4次(秧苗防治南方矮缩病,猝倒病,蝼蛄;栽下去以后返青第一次防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分孽期第二次防治飞虱,卷叶虫,稻瘟病,纹枯病;抽穗期第三次防治飞虱,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灌浆期到收获最少一次,主要是防治稻曲病,螟虫等)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按一亩田两桶水(一包药一桶水):

除草剂四次(一包算6块),2*6*4=48

杀虫杀菌剂:飞虱(一包4块),螟虫(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

(4+8+8)*2*4=160

增产叶面肥:算用两次,一次3块就是6块。

肥料:按基肥,追肥算,一亩地大约要用按最少80公斤算,算220块钱一亩。

水电费(抽水用的电费):这个就多了,算下来,一亩地要60块左右的电费,因为种田用电优惠,水费也有优惠,算下来水费要100块左右,那么这一项就要去160元。


谷种钱:一亩大约100块。

这样一算:成本在(48+160+6+220+160+100=694)

那么毛利润1300-成本694=606。

好啦,不算其它的,农民种田一季一亩田可以有606元的毛利润。

水稻的周期一般是120天,算上翻田,除草,抛秧,灌水,施费,除虫防病,收割,晒谷等等都除外等等机器和人工费,种田根本不赚钱,主要是留守照顾家。

我们算一般农村家庭田不多,算五亩,一季庄稼下来,毛收入3030元钱,也就是说120天毛利润这么点,一天25.25元,还要求风调雨顺。

小伙伴们傻眼了吧,其实农民是不是要种粮和赚钱没多大关系,其实现在小散户种植根本不赚钱,几乎都是外出打工,而在家里面种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和阿姨,或者家里面有老人要照顾。


而现在提出的土地流转以及专业农民这两个概念,我觉得以后都是大户种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等80后,90后的爹妈不再种地以后,土地流转是大趋势,因为年轻人种地少,而我国人口多,是农业大国,种地是必须的,国家只能培养专业大户,让大户用机器,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高产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个人中三亩田不赚钱,但是一个人种几百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植物草虫


农民不种粮食能干嘛?现在的环保让打工越来越难,农民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和技能,只能依靠自己的一亩三分钱赚钱。近年来很多大户种粮的承包户看似很风光,但如果没有国家的农业补贴,这些人自然是别想从规模化的种田中分得一杯羹。可见农业的发展形势并不可观,或许小户种粮者还要庆幸自己没有规模化的承包土地了。

但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保证,只要粮食的安全底线防住了,那大家的生活质量才能够得以提高,就算是为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农民也要种粮啊。但现在的农资企业借着环保税的名义大幅度涨价,这才是商人本质。现在的化工原料没涨,农药化肥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现在的粮食一直低迷,良种价格为什么会上涨?仅仅是因为环保税,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现在的粮价下跌原因很简单,很多人都会说因为供需失衡,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的粮食,所以粮价才会下跌。但实际上现在的粮食进口量一直都在增加,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主粮的进口量年年上涨,这就是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甚至水稻的进口量已经安全到粮食的安全防线,达到600万吨。

但就算是这样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如果没人种植了,那国外的资本就会趁机作乱。中美两国的贸易战让巴西的大豆趁机涨价,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利益。如果粮食没人种植了,那危害将不敢想象。国家应该能够起到监督和引导市场的职责,不然粮食将危险。


三农圈子


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一直不言而喻,我国几千年来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们的社会安定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种地已经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粮食价格也在一路下跌,农民种地已经赚不到什么钱,土地已经不够自己安身立命了。种地的前期投入越来越高是农民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近年来粮价却一直低迷,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遇上自然灾害,收成不好,几乎就血本无归。

粮价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粮价比国际粮价要高出20%多,我国粮价后期肯定会和国际接轨的,所以现在的粮价也不会维持多长时间,我国的粮价还是会持续走低,直到和国际水平差不多。这对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现在的粮价都处于亏本边缘了。

而农药,种子,人力这些价格却都几乎翻了倍,虽然有各种补贴,但是对栽种投资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减缓作用,农民的担子越来越重,而粮食这种唯一的收入却因为宏观调控而越来越不值钱,种地成为了一种几乎是赔钱的事。由于这些情况,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甚至有人说在城里捡垃圾去卖都比在村里种地挣得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农资涨价,粮食跌价,农民是该继续种田还是进城打工好?

农民大多没有手艺,也没有文凭加持,所以进入城市后也只能继续提供自己的劳动力,从事一些基础行业。在传统的农业已经无法解决家庭温饱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成为了一种有利的选择,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而城市则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把家里土地包给栽种大户也有助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农民选择将自己的土地外包出去,承包这些土地的人大多是想进行规模化栽种,这可以说是未来农业的新趋势。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规模化栽种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种植,同时产量更高。现在在农村地区开展规模化栽种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但是现今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同一个人,这就有希望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只有把土地连成一片,让农机有劳作的空间,打理起来更快捷。

是否该放弃土地,农民也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也有一些农民朋友开始种植一些新兴的绿色食品,观赏性植物,在创新中解决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论是进城打工还是坚守自己的土地,相信农民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


村朴


一边是农资上涨,一边是粮价在波动甚至下跌,农民还应该坚守这块土地继续种粮吗?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不种粮吧,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粮食,实在舍不得丢,留下来的田地一下子又不知该种什么东西,即使种了其他东西,也不见得就能赚钱。这年头农民当“杨白劳”的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种粮吧,农资年年见涨,如果再加上年年跟着涨的人工成本,到头来算来算去,成本也要不回来,只赚得一年到头的日晒雨淋的辛苦。

桂农通也是农村出来的小孩,从小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虽然现在不在农村了,但是对农民种粮的矛盾感情非常理解。面对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现实,桂农通提两个小小的建议供朋友们参考:

一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产出水平。作为大多数农民来说,粮食是养家糊口的作物,种还是要种的,如果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只种够吃就行了。

现在人吃粮食越来越少,而吃其他水果蔬菜之类的东西越来越多,粮食只种来作为口粮就够了。可以引进一些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来种,一来可以摊分成本,二来吃不完可以优质大米卖出好价钱。

二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农民分到的田地是有限的,除了种够口粮外,多出来的田地可以考虑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就是最好别在水田地种桉树了,有一些地方是有明文规定不许桉树下田的。

水果方面,在广西农村种得比较多的是柑橘,有人承包田地种砂糖柑一种就是几百亩,也有的种沃柑,种得早的都发了财。现在再种风险有点大,如果期望值不太高,也可以试着种一些。

还有就是种植一些高效的瓜菜,这方面也有不少新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有特色的产品也容易卖得好价钱。瓜菜种植最好抢早市和后市,趁着别人批量还没有上市时就采收,比较容易得价。

如果实在不想再种东西了,洗脚上田外出打工,或是就地在村里办个小加工厂做点副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人勤劳,肯努力,多学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赚钱方式的。


桂农通


近年来,农村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价格年年上涨,很多农民都反映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本想着随着种植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也会有所提升,可近几年中国粮食的收购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跌,甚至有不少农产品滞销。农民别说赚钱了,一不小心就会做成赔本买卖。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都会怀疑还应该中粮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我国很多农民已经从事农业种植很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农民大多数没有太多手艺傍身,即使另谋出路进城打工可能会更加辛苦和不适应;最后,我国目前还是农业大国,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推出了不少政策。

因此,在我看来,对农民更重要的问题是要确定怎么种粮。首先,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以个体户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农民可以试着加入合作社或者农场,这样便于农作物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农民应该时刻了解市场行情,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粮食滞销。

最后,由于种植成本的不断增加,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必然要求粮食的产量不断提高,因此,农民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并且尽量争取国家的财政补贴。


山农老兵


种粮的收益确实是比较低,而且这几年总体的趋势应该是下降的。但种粮还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新战略的基础。

在这个根本目标下,先来看看确实不合理的情况:

一、粮价总体在下跌。根据中华粮网的监测,截至4月下旬,全国原粮(综合了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指数为132.36,比年初下跌了0.62%,虽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97%,但相比于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尚未下调、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还没取消的2015年同期,则是下跌了12.02%。

二、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农药、化肥等和环评有关系的产业,企业减产比较多,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明显上涨。另外,还表现在人工成本和柴油等价格上涨上。以复合肥为例,目前45%s(15:15:15)复合肥主流出厂报价在2300-2450元左右,去年同期在2000-2250元左右。

三、以国家公布的201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来看,相比于上年,小麦价格每斤下调了3分,稻谷价格更是下调了每斤1-2毛,再加上国家在去库存进程中,更是大幅度下调了库存的托市小麦和稻谷拍卖底价,使得市场价格也受拖累持续下跌。

如此以来,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在不考虑国家相关农业补贴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收益的预期是下降的,甚至可能会亏本。那么之后,还该继续种粮吗?

我觉得,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比如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这些传统的商品粮优势产区,还是应该继续种粮的,而且从国家相关的惠农扶农政策方向来看,也在逐渐加大扶持力度和补贴力度。以稻谷品种为例,用农业农村部有关人员的表态,今年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同时,国家将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的补贴机制,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尽量弥补农民朋友因价格下调带来的收入损失。

但对于一些非优势种粮区,确实应该考虑一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种植结构了,不管是农业部门推广的粮改饲、杂粮杂豆,还是蔬菜、果木、药材等,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种植。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能盲目跟风种植,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两年的大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