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沿革——長興島行政區劃

千年沿革——長興島行政區劃

公元 1908年5月(清光緒三十四年),清政府在長興島設置州判,相當於復州的副知州。盛社和附近的廣社,也劃為長興島州判管轄。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復州12個社改為一城二鎮11個鄉,盛社改為廣盛鄉,轄治178個村屯,大體上還是原來盛社的範圍。

辛亥革命後,公元1913年1月8日(中華民國二年),北伐革命軍將復州改為復縣行政公署,知州改稱縣知事。當時奉天省分為三道尹,復縣屬東邊道轄治,長興島州判改為分治委員。公元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將長興島分治委員改稱縣佐(相當於現在的副縣長),駐地在沙包子,稱為“沙包子縣佐”

公元1924年(中華民國十三年),縣以下實行區、村體制,復縣設立9個區136個村,長興島和今天的三臺子、仙浴灣鎮屬於第三區轄地,區駐地在娘娘宮。1930 年(中華民國十九年),復縣將136個村改為63個村,每個村基本上相當於今天一個鄉的範圍。當時63個村中有20個村屬於今天普蘭店市的管轄範圍。第三區轄治的5個村,長興島佔2個——長興村和橫山村,即後來的三堂鄉和橫山鄉。

東北淪陷時期,仍然沿用中華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設9個區63個村。1942年,復縣撤銷區的建制,設立2街、42村。長興島劃分為長興村和橫山村,長興村的駐地在隋家屯,橫山村的駐地在長嶺子。

1945年8月9日,蘇聯宣佈對日本開戰。蘇聯百萬大軍進人中國東北,擊潰了日本關東軍主力。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東北獲得解放。這時候,復縣開始屬於遼寧省,當年11月又劃歸安東省海城中心縣。1946 年1月復縣又隸屬安東省第五專署。同年3月,屬遼東省第五專署。同年6月,又屬遼南行政公署第五專區。當時復縣設立12個管理區,長興島劃為長興區,駐地設在三堂屯,後又遷往隋家屯。

長興島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是在1945年冬天。1945年-10月25日,共產黨領導的復縣人民政府宣佈成立。同年12月,中共復縣委員會成立。這年冬天,中共長興區工作委員會和長興區公所成立,中共復縣縣委派膠東干部王省三到長興島,任長興區區長並負責長興區工委的工作,不久即由龍啟政接任。這個時期,在長興島建立了黨組織和民主政權,發展了幾名共產黨員。1946年 11月至1947年6月,遼南地區又被國民黨統治,復縣劃分為二鎮(瓦房店鎮、復州城鎮)、43鄉。長興島設置長興鄉和橫山鄉。

1947年6月,復縣二次解放。這期間,省、縣際隸屬關係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和形勢發展而頻繁變更。開始,復縣屬於遼南行政公署第五專區。1948年2月又隸屬遼南行政公署,同年7月,遼寧省與遼南行政公著日併為遼寧省,復縣隸屬遼寧省。1949年4月,遼寧省與安東省合併為遼東省,復縣屬遼東省直屬縣。不過,儘管省、縣際隸屬關係不斷變更,縣級行政區劃基本未動。長興島一直在復縣的建制區劃之內。當時復縣仍轄治二鎮(瓦房店鎮、復州城鎮) 16區。長興島設立長興區,區駐地在沙包子,共管轄海上、王屯、下堡、龍口、大房身、地藏庵、長嶺子、石礦山、頭道嘴、銀窩、三堂、何屯、廣福、八岔溝、石灰窯、沙包子、三道嶺等17個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省、市、縣隸屬關係仍有幾次調整。1954年7月,遼西省與遼東省合併為遼寧省,復縣隸屬遼寧省。1956 年2月,復縣隸屬遼寧省遼陽行政公署。1959年1月,復縣隸屬遼寧省旅大市。1966 年3月又隸屬於遼南行政公署(駐地蓋縣)。1969 年1月重新隸屬旅大市。1981年2月,旅大市改為大連市。198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復縣,設立瓦房店市(縣級), 隸屬於遼寧省大連市管轄。其間,雖然省、市、縣隸屬關係多次變更,長興島一直為復縣(今 瓦房店市) 管轄。

建國後縣級行政區劃也經歷了幾次調整。

1950年8月,復縣設立二鎮(瓦房店鎮、復州城鎮)16區,各區的名稱改為數字排列。長興區改為第十區,區公所改稱區人民政府,駐地在沙包子,轄17個村。

1951年6月,經遼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復縣16個區併為12個區,第十區改為第八區,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駐地和所轄村規模和數量都沒有變化。

1955年5月,根據國務院指示精神,復縣將12個區的數字排序改為所在地地名稱謂,第八區改回長興區,駐地仍為沙包子,仍管轄17個村。

1956 年3月,根據遼寧省調整區劃的規定,復縣將12個區併為6個區63個鄉。長興島被劃在娘娘宮區,區駐地在三臺子。共轄治沙包子、橫山、三道嘴、 海島、姜粉房、寧家、下堡、勝利、三臺子9個鄉。其中長興島分為沙包子、橫山、三道嘴、下堡4個鄉。

1958年3月,經遼陽專署批准,復縣撤銷管理區建制,設立34個鄉5個鎮,長興島戈劃分為橫山鄉和下堡鄉。橫山鄉由原橫山和沙包子兩鄉合併成, 駐地在長嶺子,下轄石門山裡、八岔溝、花椒房、世輝耀沙包子、長嶺子、龍口8個村。下堡鄉由原三道嘴和下堡鄉合成,駐地三堂,管轄三堂、下堡、何電、海上、三道嘴、老谷廟、廣福7個村。

1958年11月,全國推行“公社化運動”,復縣陸續將5鎮34個鄉劃為政社合的9個人民公社。 長興島划進娘娘官人民公社,駐地三臺子,轄治橫山、下堡、西三臺、勝利4個管理區。

1961年5月,經旅大市人民政府批准,復縣將農村9個大社改為28個人民公社,長興島劃分為三堂和橫山兩個人民公社。三堂公社駐地在三堂,轄治三堂、下堡、何屯、銀窩、東昇、海上、老爺廟、張屯、三道嘴、廣福等10個生產大隊100個生產隊。橫山公社駐地在長嶺子,轄治西山裡、八岔溝、地藏庵,花椒房、世輝耀、長嶺、蚊嘴、龍口、桃樹房、沙包子、北海、西坡、石門等13個生產大隊83個生產隊。

1983 年,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體制嚴重阻礙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於是,全國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人民政府。長興島上的兩個人民公社改為三堂鄉人民政府和橫山鄉人民政府,鄉鎮下設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兩鄉原來轄治的生產大隊都改成村民委員會。鄉政府還設置經濟管理組織一農 工商服務總公司”。一年後,該管理組織撤銷。

1996年8月24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瓦房店市將長興島上的三堂、橫山兩個鄉合併,成立長興島鎮,併成立大連長興島經濟開發區,鎮政府設在原三堂鄉政府駐地。

目前,長興島鎮共轄治三堂、海上、三道嘴、廣福、新港、世輝耀、長嶺、沙包子等8個村,120個自然屯,183個村民組。

來源《中國長興島》劉永倫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