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孩子们,请做自己的安全官!

暑假结束,熊孩子们已开启上学模式~开学季,家长最担忧的,想必是孩子的

安全问题了!

开学了,孩子们,请做自己的安全官!

孩子们,请做自己的安全官

据媒体报道,针对开学期间各类诈骗案件易发多发的情况,全国多地警方发出防诈骗预警,接下来,安仔为大家盘点11种开学季常见诈骗类型,请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

1.冒充新生接待人员偷盗

骗子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人员,“热情”帮忙看管行李等物品,借机偷走行李。遇到过于“热心”的“师哥师姐”,切勿轻信,他们也许是别有用心的“帮手”。

2.冒充学校相关部门骗取个人信息

大学新生到异地入学,肯定要买一张当地手机卡。一些大学生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个人信息极易泄露,给骗子冒充学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带来可乘之机。

3.冒充中介介绍工作

骗子抓住大学新生急于寻找兼职心理,以虚假身份开通银行账户,谎称可为学生提供网上刷单兼职,或自称是某品牌产品代理商,以低价位中介费在大学里找该产品的学生代理等方式实施诈骗。

4.冒充网络客服诈骗

骗子冒充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客服,通过以降价、奖励为诱饵,或以低价、购物中奖来吸引买家,以须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或在交易过程中会以系统故障、冻结激活、支付失败、验证失败、链接错误、已发货等多种理由,要求买家多次支付或骗取买家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达到诈骗目的。

5.冒充老乡套近乎

骗子假扮新生老乡和新生套近乎,骗取信任后,假借帮忙找家教、找临时工作之名,骗吃骗喝、骗钱骗物。

6.上门推销低价产品

骗子到学生寝室推销产品,如学习用品、电话卡、低价景点旅游等,并以提成为饵,让受害者掉入消费陷阱。

7.假装路人问路诈骗

骗子假装问路,称自己财物丢失,利用新生同情心骗取现金或手机。

8.盗用证件办理银行卡

开学期间,新生办理入学手续、购买生活物资等经常会用到个人证件,骗子们往往会盗用身份证或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信用卡、电话卡、借记卡等有价凭证,然后盗刷。

9.群发含木马病毒信息

骗子通过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网页链接,诱骗事主打开网络链接,实现木马程序的自动安装,控制事主手机,盗取事主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事主及其熟人实施诈骗。常见7类短信诈骗:交费用、查看课程表、查看致家长的一封信、核对家庭资料、查看考试成绩、查看孩子体检结果、学费减免。

10.虚假房屋出租信息

新学期伊始,会有学生在网上、手机上寻找租房信息。有些看上去物美价廉的房源,在要求看房前,骗子就先向学生索要押金,一旦押金到手,就失去踪影。

11.骗取游戏装备交易保证金

骗子专门针对在网上出售游戏装备的学生,自称客服人员要求提供保证金以及缴纳相关的一些手续费用的形式才能实现交易,一旦学生进行转账,电话号码变成空号。

开学了,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上网,又成了老师家长们亟待解决的“课题”,网络作为一种“信息高速路”、“数据库”而备受欢迎,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何消除网络传输信息中产生的不利因素?社会各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网络游戏的“安全底线”要守住

据媒体报道,《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日发布,方案明确了八个部门防控近视的职责和任务,其中提到,

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行业人士分析,今后网络游戏的审核会更加严格,而有限的版号必然导致游戏厂商蜂拥而上,没有拿到版号的游戏将无法上线,而背后的游戏厂商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方案还指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开学了,孩子们,请做自己的安全官!

对于网络游戏的使用,网络安全界也发出了呼吁。在昨日(9月4日)召开的2018 ISC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周鸿祎指出:中国只有网络游戏、网络娱乐、外卖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在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网络安全的战略意义一点不亚于芯片。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在接受网络事物时,更要注意其安全性。社会各界也应通力合作,创建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使祖国的花朵儿能灿烂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