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去武漢旅行,你會將哪些景點列入你的必遊清單裡?我想戶部巷、東湖、江漢路、光谷、楚河漢街這些地方一定都少不了,但是這一次我要為大家推薦的是漢口裡。漢口裡就像是藏在深閨裡,大多是本地人知道,外地遊人知道的並不多,所以常常被遊人忽視。但正是因為它的低調,引來了我的好奇。

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漢口裡文化商業街毗鄰武漢園博園東門,建成才三年左右的樣子,所以名氣並不大。但這絕不會影響它成為熱門景點,因為它是一條原汁原味的民國風情歷史文化街。漢口裡以漢口開埠百餘年為脈絡,復原晚清民初漢正街、大夾街、長堤街、花樓街等代表性建築,以及文化和商業形態,展現老漢口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想了解原汁原味的老漢口,來這裡準沒錯。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之後這兒的遊人肯定會越來越多的。

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接下來我們就走進漢口裡看看,漢口裡是由成都寬窄巷子的設計團隊打造的一條復古街區,雖然模式相近,但是有老漢口獨特的味道。難怪我一看,就聯想到了成都的寬窄巷子了呢!

在整個街區內,復原了晚清民初的一些街道,重建了山陝會館、廣東會館、漢口大旅館等16座歷史建築。在這一條條街道中漫步,在這一幢幢建築中游覽,讓我彷彿穿越到了多年前的老漢口。

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漢口裡的每一條街的名字都有著獨特的含義,大部分用的是武漢的老地名。每個城市對居住形態的稱謂不盡相同,上海稱為“弄”,而武漢則通常稱之為“裡份”。“份”是武漢的方言,意思是小範圍的居住區域。這裡掛的門牌都是之前拆遷戶家裡的門牌,雖然房子已不在,但有這個門牌,似乎靈魂還留在這兒。

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不知不覺走到了花樓街的鐘樓廣場,廣場上屹立著的這座鐘樓,顯示出新紐倫堡派的風格面貌,由大塊蒼菇石砌成基座。屋頂造型變換豐富,形成全區至高點,可俯瞰漢口裡全貌。鐘樓的對面則是漢口裡的戲臺,每天定點上演著“大戲”。

它是武漢版的寬窄巷子,卻常被遊人忽視,這裡有百年老漢口的記憶

在鐘樓廣場上還有一排排的竹床,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小的時候就經常躺在爺爺奶奶家的竹床上聽他們講故事。於是我坐在竹床上,一邊看戲,一邊和當地人聊天。從他們口中得知,原來竹床陣曾是老武漢夏日的獨特風景,也是眾多武漢人難以忘懷的城市記憶。而將戲臺前觀眾的位置設置成竹床,能喚起市民對老漢口的回憶,真是創意十足,且情懷滿滿啊。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看到老的東西會莫名的激動,無論這個地方熟不熟悉,卻總能勾起與自己相似的經歷。所以,如果你去武漢旅行,別錯過了漢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