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笔法重要还是结构重要?

从大陆到香港


这其实是一个争论,历来对于此理论诸位书法家有很多论述,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启功先生和赵孟頫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表述。

一、启功先生的观点

早年间启功先生曾经在一个书法讲座中对于这个问题做了非常详细的阐释。他认为对于书法家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结构。

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布料的好坏和剪裁重要性的一个问题。我们判断一件衣服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部由布料来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剪裁这个因素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一件衣服,不管它的布料是多么的好,如果剪裁不得当的话,一个袖子长一个袖子短,衣领的开口比袖口还要小,那么我想不管这个衣服的布料如何,他都是一件失败的衣服。

这是启功先生的观点,当然,他在这里是运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将书法中的笔法看作是衣服的布料,布料的好坏就是笔法的好坏。那么剪裁就是结构了。

的确,这样说的确显得结构的重要性是高过笔法的,但是这个假设也有缺陷,因为即便是最蹩脚的裁缝也不会这样剪裁衣服,显然这里结构的重要性被夸大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笔法本来就是包含结构在内的,笔法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内涵要大、要广。

二、赵孟頫的观点

在这方面比启功还要激进的是赵孟頫。他在《兰亭十三跋》中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其实赵孟頫在这方面的意见要比启功先生明确的多了。赵孟頫直接把这两个方面放到了一起来比较。

赵孟頫所说的“结字”很显然是结构,而“用笔”当然指的就是笔法。

赵孟頫认为笔法是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东西。但是结构一定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其实这一点也是有部分的道理的,比如我们看某一些书体在最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的形态,以及它到成熟期和衰落期时候的结构造型是不一样的。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颜、中颜、大颜。随着颜真卿一生人生经历的不断变化,那么他的书法形态也有所改变。

但是,赵孟頫的理论中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缺陷,第一点是他夸大了,笔法的永恒性,把笔法的不变性强调到了极端,而忽略了一般形态上的变化。没有看到笔法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样的一个事实。

第二点是他忽略了结构相对不变性。中国汉字其实造型变化总体差异不大, 是相对固定的。即便是结构,真的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他们内在的一些规律总是相同的,他们总是有一定的内在继承性,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三、时代性、继承性和顺序性

毫无疑问的是,笔法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赵孟頫和启功先生两者的理论应该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书法认识。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不论是笔法还是结构,他们都是非常至关重要的,都是书法学习者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部分。

这是时代性。

而中国书法是一门讲究传统技艺的继承的一门学问。内部各个要素直接必然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继承发展的。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或者是完全颠覆性的一种状态。这是继承性。

但是对于一个书法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初学书法的人来说,学习书法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笔法的问题,不可能一上来就解决结构的问题。要有一个先后性,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笔法总是优先于结构的。这是顺序性。


松风阁书法日讲


简单的说,打个比方书法的结构是人体的骨架,而笔法是人体的肌肤和容颜。其实这两者同等的重要。

任何一个成名的书法家的作品,都是笔法和结体的完美结合。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我们应该先从笔法学起。譬如造房子,需要的钢筋水泥,砖头瓦块,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造出好的房子。

赵孟頫说,书法作品的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这个道理。

一心一意的从基本笔画的书写和摹仿开始。冰冻三尺,需要整个冬天。


京东千里行书法


以我的观点来看,二者缺一不可。

书法结构和笔法的关系如同是房子和装潢的关系一般,结构就是把房子盖好,笔法就是房子盖好好后摸摸灰,贴贴瓷砖铺铺地板,把房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没有结构的笔法如同空中楼阁,没有笔法的结构就是那皇帝的新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