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朝核時代,中朝經濟合作前景如何

作者:張慧智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

朝鮮戰略轉變提供的新契機

今年年初以來,朝鮮的國家發展戰略出現重大轉變。金正恩通過一系列外交行動,反覆表達其“完全實現半島無核化”意志。4月20日朝黨舉行七屆三中全會,宣佈勝利完成“核武力建設與經濟建設的並進路線”,決定中斷核導試驗,致力於世界無核化進程,併為適應新階段的要求,公佈了“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戰略路線,由此引發國際社會對朝鮮經濟建設的高度關注,周邊國家也開始考慮如何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中擴大對朝鮮的經濟合作。

如果朝鮮半島無核化取得一定進展,國際社會逐漸緩解對朝制裁,無疑會為朝鮮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加快經濟建設創造條件。事實上,金正恩執政以來實施的“朝鮮式經濟管理方法”和一系列新經濟政策,為其迅速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一方面,朝鮮強調“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自力經濟基礎和一切潛力,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設經濟強國”,另一方面,為彌補基礎設施陳舊、資金嚴重短缺、科學技術落後等短板,朝鮮在強調“自強力第一主義”的同時,也採取措施努力擴大對外經濟合作。自2013年以來,朝鮮在全國設立了25個經濟開發區,涵蓋工業、農業、旅遊、出口加工、高新技術等不同行業,希望藉助外部資本推動經濟發展。朝鮮的開發區建設由國家審議委員會和中央經濟特區指導機構等中央機構主導並把關,並頒佈“經濟開發區法”,在土地租賃、稅收、勞動力方面為外資企業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雖然受國際制裁的影響,經濟開發區建設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卻體現了朝鮮政府為計劃經濟體制注入更多市場活力的用意,並在日益嚴厲的國際制裁中取得了3.9%(2016年)的經濟增長。

中朝經貿合作的新形勢新考驗

朝鮮半島形勢好轉,尤其是中朝關係全面恢復並因密切的戰略溝通而提升到新階段,這使國際社會將視線再次集中在中朝合作方面。不過,雖然朝鮮表達了全面推進經濟建設的強烈意願,中國也表示“支持朝鮮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支持朝鮮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但在後朝核時代,中朝經貿合作不僅需要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而且面臨著不同於以往的新考驗。

首先,中朝經濟合作將繼續受到國際對朝制裁的嚴重製約。由於朝鮮核導問題,國際社會先後出臺了十多個對朝制裁決議案,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和美日韓歐等的單獨制裁。無論哪個國家,維持與朝鮮的經貿關係都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案的框架下。只要與朝鮮進行的經濟交流涉及制裁決議案中的商品,就會受到國際制裁。不僅如此,美國還將與朝鮮進行經濟交流的第三國納入制裁範圍以打擊朝鮮。這些制裁有效地限制了朝鮮對外經濟合作,甚至使朝鮮正常對外貿易也遭到嚴重打擊,中國對朝貿易投資企業即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儘管在朝美峰會後發佈的“聯合聲明”中,朝鮮重申“完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決心和承諾,但特朗普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仍強調“在半島核問題解決前將繼續保持對朝制裁”,6月22日特朗普再次簽署行政令,把2008年延續至今的“涉及朝鮮(威脅)的國家緊急狀態”再延長一年,保持對朝鮮的經濟制裁。可見,雖然美國承認無核化是長期過程,甚至用暫停美韓聯合軍演表達己方誠意,但從未明確表示願意“分步走”,即隨著朝鮮棄核進展而同步緩解對朝經濟制裁。因此,中朝經貿合作在國際對朝制裁有所緩解之前都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其次,中國對朝經貿合作將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一直是朝鮮最大的貿易投資夥伴。對朝鮮來說,中朝經貿關係固然帶來了重要的經濟利益,但難以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也帶來了許多困擾,尤其是中國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經濟制裁決議給朝鮮帶來的壓力,更增加了朝鮮拓展更多對外經濟合作伙伴的需求。朝鮮轉變國家戰略路線帶來半島國際環境的巨大變化。文在寅在4月27日朝韓首腦會晤時直接將存有“朝鮮半島新經濟地圖構想”的U盤交給金正恩,明確表達了推進朝韓經濟合作的強烈意願。美國也表示如果朝鮮全面廢核,美國可以為朝鮮人民實現“真正的經濟繁榮”創造條件,並在能源、農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允許私營美國公司對朝鮮投資。日本則承諾“願意為朝鮮無核化承擔費用”。各國推進對朝經濟合作,無疑會改變中國在朝鮮對外經濟合作中“一家獨大”的局面,中國在未來朝鮮對外經濟合作伙伴多元化過程中必將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

再次,朝鮮短期內難以改變其惡劣的投資環境,已出現的多個對朝貿易投資失敗案例也讓企業家更加謹慎小心。近年來,朝鮮的吸引外資政策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進步,許多法律規定了吸引外資、保護外資的詳細條款,甚至為貿易投資糾紛成立了仲裁機構,但是在執行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方面卻存在較大偏差。加上朝鮮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與個人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嚴重不足,令外資企業望而卻步。

最後,由於大型企業往往因擔憂美國的第三方制裁而不願與朝合作,目前中國對朝經貿合作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偏向粗放型投資,追求短期利益回報,帶來了諸多問題,也對中國企業信譽帶來負面影響。

總之,朝鮮雖明確提出“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但不能將之等同於朝鮮要進行“改革開放”,而應將之理解為“朝鮮式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今後朝鮮究竟會出臺什麼經濟政策措施,以何種方式建設本國經濟都尚不明確的背景下,中朝經貿合作仍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

後朝核時代的中朝經貿合作值得期待

儘管朝鮮半島形勢出現重大變化,中朝經貿合作面臨著諸多挑戰與考驗,但在朝鮮未來經濟建設過程中,中朝經貿合作依然值得期待。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成功經驗有利於進一步推進中朝經濟合作。朝鮮一直擔心改革開放會動搖其政權基礎,但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成功經驗。尤其是金正恩上任後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都體現了中國經驗的影子。如2012年朝鮮出臺的“圃田擔當制”實際上就是學習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施的“包產到戶”經驗,並根據朝鮮農田少、靠天吃飯、糧食生產不穩定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後而實施“包產到組”政策;朝鮮近年來先後設置了25個經濟開發區,也是中國經驗的複製。

二是中朝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產業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將會得到深化發展。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最先要做的是互聯互通建設,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港口、互聯網、移動通信等交通設施建設。這正是朝鮮經濟發展最短缺和最急需外部資金投入的部分。中朝可以在既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項目的基礎上,深化和擴大合作範圍,加快完善朝鮮基礎設施建設。

朝鮮是實現東北亞“基礎設施聯通”的節點。朝鮮與韓國實現公路鐵路連接後,再延伸與中俄對接,將可以徹底改變東北亞交通物流被切斷的局面,對推動朝鮮經濟建設,對朝鮮半島與亞歐大陸的共同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中朝還可加強產業合作力度。朝鮮長期執行重視重化工業生產的政策,其生產結構與中國東北地區具有較高相似性。近年來,朝鮮在工商業部門採取經濟管理改善措施,將國家擁有的生產權、分配權、貿易權、合營合作權等讓渡給少數企業,進行自主經營。企業為實現盈利需求,積極尋求與外部合作的機會。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強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的產業合作,能夠同時實現推動朝鮮經濟發展和東北振興的雙重目標。

三是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將有利於中朝雙邊經貿合作良性發展。朝鮮為加快經濟建設,必然致力於吸引包括髮達國家的多國資本進入,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會受到較大考驗。不過,中國的優勢在於,社會制度上同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使朝鮮感到少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在經濟運營方式上,中國從計劃經濟—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使中國企業能夠更好地理解朝鮮的經濟體制;再加上有長期合作基礎,不會發生過多的文化衝突。可以預見,中朝經貿合作將會給兩國經濟發展帶來良好的前景。

(本文首發於《世界知識》雜誌2018年第1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