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更便捷 诊治更智慧 “互联网+医疗健康”看浙江

昨天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与便民惠民服务新闻发布会。

浙江是国内互联网应用发达的省份之一,“互联网+”的触角已延伸至各个领域,医疗领域也不例外。会上,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总结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两大方面的亮点:“就诊更便捷”和“诊治更智慧”。

在便捷就诊方面,浙江所有省级医院开放80%网上号源,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控制在9分钟以内;全省88.31%医疗机构建成了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住院手续更简约,不用再拿着各种单子各个科室、窗口反反复复来回跑。

例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患者在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就能完成各项入院前检查和术前麻醉会诊。而准备出院时,护士会推着“移动结算推车”来到病房,几分钟就能帮患者办完出院手续,出院所带的药品也是经过物流轨道系统直接从药房送到患者身边。

在智慧诊治方面,浙江已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辅助各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各种便携式的智能终端的开发,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帮助,目前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84.40%。

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研发出5个甲状腺超声、肺小结节判读、宫颈细胞学辅助阅片等5个智能诊断系统。据浙大一院超声医学科赵齐羽副主任医师介绍,这套人工智能辅助甲状腺超声诊断系统已经收录了超过5万份包含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在超声科应用超过300例,能够通过影像迅速识别结节,对超过2mm的结节,病灶检出率高达98%,并且还会同时进行良恶性的判断,与活检结果比较准确率达到88.1%。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人工智能检测诊断系统大大减少结节的漏诊误诊,缩短了诊断时间,有效提升了就医效率。

此外,借助互联网直播、语音等技术,便携式智能终端得到了更多开发和应用,结合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好地下沉。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率先创建国际四级远程会诊平台,远涉西藏、新疆、贵州、三沙等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联合诊断中心之一,助力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每日商报 记者 王然 通讯员 张杨燕 汤颖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