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上一次整改了什么?为什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滴滴顺风车上一次整改了什么?为什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2018年5月6日,21岁的空姐深夜打滴滴被杀,一时舆论沸腾。滴滴立即表示“万分愧疚,积极配合警方”,并对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为期1周的整改(12日-19日)。

然而,距离上次的事件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命案再一次发生。上周五,我们还沉浸在周末即将到来的喜悦中时,温州乐清一位20岁的女孩,在去往永嘉上塘为朋友庆生的路上,惨遭滴滴司机毒手,永远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滴滴第一次出事,我们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不乏有很多声音认为滴滴道歉,积极整改的态度很好,我们应该给他一些进步空间。然而,这么短时间内的再一次出事,不禁给了当初信任滴滴的人一记耳光。

当滴滴又一次以闪电般的速度,“诚恳地”发布道歉与声明时,对不起,我们不买账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滴滴能真正扛起一个大企业的责任,至少在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上投入心血,而非把钱和精力花在公关团队上。

滴滴顺风车上一次整改了什么?为什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又一次命案发生后,友课菌在想,上一次滴滴顺风车到底整改了些什么?为什么又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归根结底,资本的逐利,对个体生命的漠视,以及无能懒惰,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

上一次,滴滴仅用一周时间就整改完成,重新上线。整改包括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进行司机背景筛查,快车、专车、豪华车每天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修改产品设计,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

滴滴顺风车上一次整改了什么?为什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6项措施后才可使用顺风车业务。

滴滴顺风车上一次整改了什么?为什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这些整改内容基于现实场景是否有效,是否执行落实了。通过这次案件的剖露,我们也看透了滴滴的本质。要抢占市场,所以对滴滴司机的审核还是整改前的那一套!在巨大的资本驱动下,一两条人命显得微不足道,该怎样还是怎样!前面整改了,后面的人力,公司内部的整改没有跟上,精力没在上面,细节环环脱臼,整改也成了一次对外的形象工程!明明有Uber珠玉在前,却不愿或者不能做得更好!

凭滴滴市场垄断性的位置,对真正有需要的人来说,不使用滴滴(或者说打车软件)是不大现实的。而滴滴们作为一个个企业是逐利的,所以光靠他们自身的觉悟也显然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也要盯紧。如果仅仅像上次一样走个形式,各环节的把控不到位,无异于将乘客(也可能是司机)置于不顾。

这个周末的滴滴,是在认真思过,还是启用强大的公关团队引导舆论,友课菌不得而知。我只想说,公众虽然是健忘的,但公众的信任感是有所增减,并铭记在心的。在这个更迭迅速的时代,一旦失去用户信任,自身变得烦冗懒惰,便会有更先进,优质的企业取而代之。

最后,愿女孩的亲人以及任何身边的人都坚强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