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五實」舉措推進司改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創新手段努力打造陽光司法

今年以來,平涼市崆峒區政法機關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區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體部署,統籌兼顧,創新舉措,突出“五實”,紮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崆峒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後,印發《2018年度司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區委出臺《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政法系統以黨建為統領,牢牢把握“五個過硬”總要求,堅持政治建警、素質強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區委政法委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積極探索社區警務改革與綜治網格化管理融合試點,構建了統籌指揮、視頻監控、社區警務、治安卡點、專業力量與群防群治隊伍相結合、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齊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崆峒區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按照“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的模式,深化審判團隊管理改革,提高審判專業化程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行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法庭調查三項規程,完善偵查人員、鑑定人、證人出庭作證機制,落實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要求,充分發揮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家事審判方式改革,在訴訟服務中心和各基層法庭設立家事審判調解室,確定崆峒法庭為家事審判方式改革工作示範點;積極探索推行家事案件財產申報、婚姻冷靜期、案件回訪和反家暴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有效推進了家事審判工作創新發展。

崆峒區人民檢察院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帶頭辦案,嚴格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司法親歷性要求,履行檢察官崗位職責,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探索建立檢察官司法檔案,司法檔案遵循政工部門統一管理,一人一檔,按年建立的原則,客觀真實記載檢察官年度內辦案數量、效率、質量、遵守辦案紀律等情況,將司法檔案作為檢察官等級晉升、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紮實開展“規範化建設年”活動,建立“周自查、月互查、季評查”工作模式,嚴把案件質量關,案管部門牽頭組織案件質量評查兩次,確保每一起案件得到事前、事中、事後監管。

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大力實施綜治警務“網格化”管理模式,實行“五融合一共享”工作機制,先後建成併成功運行社區警務室5個、配齊配強社區民警6名。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制定推出綜合配套措施,暢通城鄉戶籍轉移通道,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今年全區共新增城鎮人口2226人。強力推進農村道路“兩站一室”建設工作,共建成交管站17處、固定勸導站91處、設置臨時勸導站160個、交管室252處,配備交通管理員34名、協管員504名、勸導員939名,全區農村道路“兩站一室”標準化建設率、運行率均達到100%,連續11個月未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崆峒區司法局全面推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實施方案,建立責任清單指導目錄。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認真執行區、鄉(街道)、村(社區)三級社會矛盾糾紛研判報告制度,拉網式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實行分類彙總、臺賬管理和按期銷號。截至目前,共辦理人民調解案件3913件,簡易調解3335件,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8.7%。西郊街道辦新生巷社區受到司法部表彰,被命名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推行法律援助“名冊制”,依託崆峒說法微信法律服務平臺,徹底實現了辦事群眾手機預約、在線諮詢和快速申請法律服務,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在線法律服務。記者張小鋒 通訊員 李培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