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屠呦呦院士实现了我国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突破,然而日本科学家却让我们汗颜。18年,日本科学家却又获得了18个诺贝尔科学奖。2001年当时的日本政府提出了“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时至今日,日本已经实现大半。在诺贝尔奖得奖国家里,美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截止2016年本届诺贝尔奖,美国人获得了354枚诺贝尔奖(其中华裔和欧洲裔作出重大贡献)。而日本绝对是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大国。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日本是怎么做到一年一个诺贝尔奖的呢?

第一、科技立国的国家战略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树立了科技立国的国家战略。上至日本国王下至平民对科学的尊重已经深入骨髓。就好比日本对卫生的苛求已经成了习惯。19世纪日本的识字率已经高达45%,而那时的中国清朝全民识字率只有不到20%,中国识字率超过50%是1970年以后的事,也就是说日本的教育比中国要领先好几十年,就是鸦片战争时日本的识字率也吊打清朝。科技也是如此,一旦一个民族都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对整个国家都有一个正能量。科技立国是日本科技发展的精神基础。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第二、日本政府对科技的资金投入世界第一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日本比美国投入比重还要高!日本对科技的全力资金支持是日本科技长盛不衰的物质基础。而同时期中国的科技投入占2.1%的GDP,中国的占比不仅低于欧美各国,更是低于日本。中国科技的前进还需要加油。

日本是发明大国

虽然我们在互联网经常看到日本的千奇百怪的发明,然而日本是发明强国的事实却不容忽视。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日本的工匠精神:专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日本是一个偏执的民族。锤子科技罗永浩就极度崇拜日本,称之为工匠精神。偏执,这有其弊端,但也有极大的好处。85岁的村嶋孟老人因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专注做一件事:因煮得一碗好米饭,被称为“煮饭仙人“。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树研工业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为了完成这种齿轮的量产,他们消耗了整整6年时间。种种例子非常之多,就是凭着工匠精神,日本的科技才能这么厉害。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无论是任天堂、尼康、奔驰,丰田,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大。日本的动漫产业更是世界顶级的动漫。一个民族足够强大,根源还在于他的内心,内心走得远,国家才能走得远。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而我(美)们(帝)的(良)联(心)想,笔记本纯粹只是组装,完全没有以科技为尊的工匠精神,还屡屡挑战社会底线,结果可想而知。

日本目标:50年30个诺贝尔奖,拿什么跟日本比,我的中国?

瑞典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各种不友好,并不妨碍诺贝尔科学奖的权威性,希望未来五十年,中国的科学家能够不断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这是国家强盛的标志之一。刨除民族因素,邻国日本的工匠精神,我们也应该学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