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与岳飞同处于两宋之际的抗金名将李彦仙,他在陕州领导全城军民积极抗金,坚守孤城长达两年之久,有效地延缓了金军迅猛的攻势,期间曾经发生了一段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是其知名度至今却依然很低。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李彦仙,原名李孝忠,字少严,宁州彭原(今属甘肃省庆阳市)人,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从小素有大志,喜欢谈论军事以及结交豪侠仗义之士。因为他原住在边境地区,所以在闲时经常练习骑射,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其山川形势都能了然于胸。有时看到敌国有人放牧,便暗中观察,然后出其不意抢夺良马归去。

他后来加入了北宋名将种[ chóng ]师中的部队,在云中因为斩获了敌人的首级,而以军功补为校尉。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地方开始募兵勤王。李彦仙散尽家资,招来3000人入援京师,被补为承节郎。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之后,名臣李纲担任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城的防御。不久,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在京师守军和各地勤王之师的合力下取得胜利,但李纲却被排挤出朝,任河东、河北宣抚使。

李彦仙于此时上书朝廷,称李纲不懂用兵之道,恐有误国。朝廷于是下旨逮捕李彦仙,李彦仙得到消息后出逃,从此改名。不久,他又加入种师中在河东的部队,但种师中却在太原兵败为国捐躯,河东随即失陷,李彦仙又逃到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知州李弥大向李彦仙详细询问了北方的战事,他都一一答对,李弥大很看重他,将他留为裨将,让他带兵据守于崤山、渑池之间。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1126年末,金军第二次南下围攻汴京,永兴军主帅范致虚受命合兵东向勤王。李彦仙向范致虚进言说:“崤山、渑池之间道路险阻难以大规模进兵,不如分兵而进,留一半于陕州,以为后图。”范致虚认为他扰乱军心,非常愤怒地将其罢免。但不久,大军到了千秋镇(今河南省义马市),果然大败,官兵如鸟兽散。

靖康之耻后,金军完颜娄室部由山西出同州(今陕西大荔)渡河,迅速攻占同、华各州及潼关,陕州守将王燮主动放弃陕州而退入四川,金军不费吹灰之力进驻陕州。此时,李彦仙为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尉,据守三嘴山,当地百姓争相归附。金军进攻三嘴山,李彦仙佯装败逃,趁金军追击之际,早已埋伏好的李部迅速出击,杀敌数千。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金人在陕州城招徕流民,李彦仙让自己的士兵混入其中而未被察觉。趁着夜色,李彦仙部与混入城中的士兵里应外合成功光复陕州。他又率部渡过黄河,附近各地纷纷响应,他迅速收复了绛县、解县等地。宋高宗听说后“喜而不寐”,随即任命李彦仙为陕州知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附近的百姓知道后纷纷前来投靠,解县的义军首领邵兴也率5000人来投,自愿受其节制,军势大振。

同时,李彦仙在陕州高筑城墙,广搜军械,积极备战。为了鼓舞士气,他将全家从巩县接到陕州,并说:“我愿以家殉国,誓与陕州城共存亡!”此后,李彦仙率领陕州军民数次击退了金军的围攻。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1129年腊月,完颜娄室率金军10万人攻陕,李彦仙端坐谯楼,气定神闲,暗中却派人挖掘地道,出其不意烧毁金军的攻城器械,随后率兵出击,金军败退。但是不久,金军即卷土重来,加强了对陕州孤城的攻势。城中的粮食很快食尽,军民靠煮豆充饥,李彦仙派人向川陕宣抚使张浚求救,张浚一面派人送来财物劳军,一面急令都统制曲端从泾原出兵解陕州之围。但是曲端这个人向来嫉妒李彦仙的功劳在自己之上,完全没有出兵的意思。

张浚的幕僚谢升说:“如果金军拿下陕州,就完全控制了中原地区,下一步就会威胁到蜀地了。”张浚于是亲自率兵前来救援,但是因为山高路险,行动很快失败。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为了抵御金人的进攻,李彦仙和将士们衣不卸甲。娄室在进攻的同时,也开始向李彦仙招降,许以河南兵马元帅的职务,但李彦仙丝毫不为所动,立斩其使者,并说:“我宁死也要做大宋之鬼,怎么会接受你们给我的富贵!”

建炎四年(1130)正月中旬,随着伤亡人数的增加,孤立无援的陕州城被金军攻破。李彦仙率领剩余的将士继续坚持与金军展开巷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箭如猥,左臂中刃未断,反而越战越勇。金人惜其才,下令将他务必生擒。为了避免被敌人擒获,李彦仙被迫渡河出逃,行至一半时,听说金军屠城,便说:“金人之所以在陕州纵兵屠杀,都是因为我坚守不降的缘故,如今全城父老都已死难,我还有什么面目继续活在世上呢?”于是投河而死,年仅36岁。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金军杀害了李彦仙的全家,只有他的弟弟李夔、儿子李毅得以幸免。南宋朝廷知道后,下旨追赠李彦仙为彰武军节度使,并在商州为其建庙,谥忠武,还给他的儿子也封了官。陕州光复后,又为其立庙于陕州。后来南宋与金议和,大散关至淮河以北都归属金国,于是便迁其庙于阆州,改谥忠威。

李彦仙自光复陕州后,孤军守陕长达近两年时间,当时关中以东只有陕州一座孤城。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仍然依靠一己之力顽强与金军周旋。他平时和士卒穿着一样的衣服,为人很少和颜悦色,即使是他的亲属犯法,依然严惩不贷。每次得到朝廷赏赐或从敌军缴获财物全部都平均分给部下,自己却一分一厘都不要。

三门峡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李彦仙守陕(陕州保卫战)

正是因为他的大公无私,他率领的精兵3万,先后经历了大小200多次战斗,大家都乐于用命。他的部将吕圆登、宋炎、贾何、阎平、赵成等人全部力战至死。部将邵云被金军擒获后,金人许以千户长之职,但邵云大骂不屈。娄室于是愤怒地将他钉在木架上示众,5天后被处以凌迟之刑。金人有上前观看,邵云就以口中之血怒喷其面,直到最后挖肝摘目的时候,他依然骂不绝口。

李彦仙最后看到陕州父老因为自己的顽强抵抗而遭到金人的屠杀,羞活于世,愧而自杀,这样的故事让我不禁又想起了当年不肯过江东的楚霸王项羽。李彦仙和项羽一样,他也有活命的机会,如果他渡河赶到河东,或卷土重来,或南下投靠朝廷,以他的资历,应该会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一个“愧”字便夺去了他的性命。这样大智、大勇、大忠、大义之人,是吾辈后人所永远不能忘记的。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七·李彦仙传》;

《容斋五笔·卷第六·李彦仙守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