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种粮行不行?

某村一村民对周边群众调整结构搭大棚嗤之以鼻,反问记者“我还种粮行不行?”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你的田块你做主。

村组干部笑话这位村民“头发长,见识短”,记者却要为她点个赞。农业结构调整最怕的就是从众心理,看到一个项目赚钱,他也搞,你也搞,一哄而上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哄而散。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物以稀为贵,产出多了,市场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曾经赚钱的行当也会变成亏本的买卖。

拒绝从众固然值得提倡,可因循守旧也是个大问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经不再只是能填饱肚子,而是讲求荤素兼用、营养均衡的科学搭配。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传统粮食如何赢得市场青睐?就算老天帮忙风调雨顺,一亩地又能产出多少粮,挣得多少钱?

所以,大棚未必要建,结构却必须要调。怎么调?就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决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就像我区正在推进的小龙虾养殖,一方面瞄准市场餐桌的庞大需求着力增强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以稻虾供养的新模式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提高了产品品质。大需求和高品质的结合,带来的只会是大收成、高收益。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自己的事,搭大棚种特经也好,建水田养龙虾也罢,镇村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方向,是引导而非命令,目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增收致富。农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来种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种粮行不行?行,但你得种出个效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